APP下载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2021-11-20彭俞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瘘管

彭俞俞

辽宁省盘山县人民医院 124101

肛瘘是临床常见病,其中以低位单纯性肛瘘较为常见,且多发于青壮年,多表现为硬结、疼痛、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手术作为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式之一疗效不言而喻,但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效果也不同,其中临床以往多采用肛瘘切开术,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该术式不利于创面愈合,且术后疼痛明显[2]。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的优点,但关于其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相关报道较少[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LIFT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1 月至2019年1月在盘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 16 例;最小年龄 22 岁,最大年龄 66 岁,年龄(40.46±5.87)岁;病程范围1~13个月,病程(4.64±1.19)个月。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最小年龄18 岁,最大年龄66 岁,年龄(40.83±5.78)岁;病程范围 1~10 个月,病程(4.52±1.2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盘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批通过本研究方案(2013YS041-041-01)。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低位单纯性肛瘘的诊断标准[2];②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⑵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经期、妊娠期女性;③精神异常。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LIFT 治疗:探针探查内口位置,做1.5~2.0 cm 弧形切口在瘘管上段括约肌间沟,对括约肌间进行解剖分离,暴露肠管并分离,3-0 可吸收线在内口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用刮勺彻底刮除剩余窦道的感染空腔及肉芽组织。缝合括约肌间窦道外括约肌侧,间断缝合弧形切口,2 枚太宁栓置入肛门,塞入油纱,并外盖纱布,加压包扎。

1.3.2 对照组 采用肛瘘切开术:用探针判断瘘管深度及走向,必要时用亚甲蓝明确内口,由外口向内口将已探明的瘘管管壁逐层切开,刮匙搔刮内外口之间的瘘管壁,并将腐朽组织清除,修剪切口两侧肌外口周围瘢痕组织,加压固定包扎。

1.4 评价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其中术后1 d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进行评分,1 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疼痛剧烈,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反之相反。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个月肛门功能,采用肛门失禁严重度指数(FISI)[5]进行评分,0 分代表无肛门失禁,10 分代表肛门失禁较重,分数越高代表肛门失禁程度越高,反之相反。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肛门畸形和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建立原始数据库,通过SPSS 22.0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方差不齐,改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 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 d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 d时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情况()

表1 两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 d时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情况()

注:观察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术治疗。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住院时间(d)8.11±1.37 8.48±1.38 1.203 0.233例数40 40手术时间(min)34.63±5.31 21.59±4.35 12.015<0.001创面愈合时间(d)13.73±3.51 21.13±2.49 10.875<0.001术后1 d时VAS评分(分)2.56±0.83 3.38±0.84 4.392<0.001术中出血量(ml)24.28±5.81 25.24±4.93 0.797 0.428

2.2 肛门功能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FI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FISI评分均比同组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见表2。

表2 两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前、术后FIS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前、术后FISI评分比较(分,)

注:观察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术治疗。FISI为肛门失禁严重度指数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术前4.62±0.91 4.75±0.94 0.628 0.532术后1个月0.74±0.35 2.67±1.02 11.319<0.001 t值25.169 9.484 P值<0.001<0.001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发生尿潴留2 例,肛门畸形0 例,感染0 例,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肛门畸形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肛瘘在临床较为常见,而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以往临床多采用肛瘘切开术治疗,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且可完全开放创面,疗效肯定[6]。但肛瘘切开术在术中需切开部分肛门括约肌,术后有肛门失禁的发生风险;且该术式还存在愈合延迟,并有肛门疼痛等问题[7]。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临床治疗该病多倾向于微创手术,且治愈率不是唯一判断肛瘘疗效的标准。因此,尽量减少因手术损害患者的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传统肛瘘切开术创面较大,切口与肛门相通,导致粪便对括约肌及创面的刺激增加,术后疼痛程度加重,对伤口愈合不利[8]。故寻找一种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利于伤口愈合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LIFT创面较小,且采用缝合处理,有效减少术后因粪便对创面及括约肌的刺激及对创面的污染。据此推测,LIFT 在单纯性肛瘘患者中可获益。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d时VAS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低,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且术后FISI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LIFT 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术后的创面愈合有利,且术后疼痛轻微,可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LIFT 经肛门括约肌沟间精细解剖结扎瘘管,在术中尽可能平行于肌纤维走向以减少对括约肌肌纤维的影响,因此可在一定程度延长手术时间。而因LIFT 是一种完全保留括约肌的手术,几乎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可以关闭括约肌之间的瘘管,然后关闭下方肛腺组织,利于将肛门的正常解剖结构维持,保护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可促进肛门功能恢复[9]。同时该术式术中的创面较小,且采用缝合处理,术后疼痛较轻,利于患者的创面愈合。此外LIFT在手术时将内口下方肛腺组织完全闭合,有效维持肛门的正常结构,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但LIFT 也存在一定不足,只用简易刮匙将外口与括约肌之间的肛瘘组织刮除,未破坏管壁组织,存在坏死组织有复发、感染和延迟愈合的可能性;且间断缝合括约肌间切口虽可缩短一期愈合时间,但也将创口感染及手术失败的可能增加[10]。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相当,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有关,后期应增加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深入分析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术与LIFT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单纯性肛瘘患者采用LIFT 治疗效果更佳,术后疼痛更轻微,更有利于创面愈合,同时也能促进肛门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安全性,临床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纯性肛瘘瘘管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