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模式探究

2021-11-19倪绍刚

高考·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高中

倪绍刚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本化管理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人本化管理强调体现对人的关怀,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从学校层面来看,人本化管理就是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并针对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分别采取教育管理方法,充分激发师生的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要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的基础上实施管理。本文对人本化管理的特点进行归纳,并对传统学校管理方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高中学校构建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人本化管理;学校管理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管理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管理者不仅要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更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调动人的潜能与积极性。高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个体意识与思维的人,所以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本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的认可,但在高中学校中的实践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的特点

(一)以尊重为基础

人本化管理的基础是对管理对象的尊重,管理者只有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才能使员工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以更佳的心态投入劳动中去,以平等的人格开展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在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创造优良绩效。反之,如果管理者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员工,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做出过多的束缚,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过程变得麻木而被动,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信任员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主管理权,从而唤醒员工的自觉性,使他们在教学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以爱护为核心

管理者应当将学校看作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每一名员工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管理者要不断优化学校环境,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提升员工对学校、对工作的满意度。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积极地予以援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员工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形成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以确保各项管理高效地执行下去。

(三)以激励为手段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学校管理者应当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使员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人本化管理模式中,激励的手段多种多样,可分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种,管理者可以通过结合使用,适应员工多层次的需求。此外,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还可以细分为成就实现、情谊实现、权利实现等,管理者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详细制订激励措施。人本化管理模式奠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工作应当以人的主动性与创作性的激发作为导向。

二、高中学校传统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教师参与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高中学校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为基本框架,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欧美的企业管理,以效率为重点,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教育效率不足的问题,推动高中学校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着集约化管理模式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的能动性的忽视,要求员工刻板地服从命令,没有意识到教育过程的参与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育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别,将企业管理模式刻板地应用到学校管理当中,导致教育的特殊性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能够直接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他们的意见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来说十分宝贵,但当前教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进步。

(二)忽视德育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德育是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传统的高中学校管理中,德育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管理者大多较为注重文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传统学校管理模式中的德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脱离受教育者实际,强调理论思想教育,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内容空泛,忽视生活中的基本准则;二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形式上偏重于说教,难以使学生从内心形成认同感,导致德育效果不明显;三是忽视学生的共鸣与反馈,将学生当作接受理论的载体,而没有看作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德育过程缺乏思想上的碰撞。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人本”而引起的。

(三)课堂教学模式化

学校管理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课堂存在较为明显的模式化问题,教师按照复习、导入、讲解、练习、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否则就会导致教学缺乏创新与活力,课堂氛围变得压抑,束缚师生的创造力。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包括:考试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科研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等。在人本化管理模式中,学校领导者应当针对这些内容做出调整,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激发师生的创造性。

三、高中学校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以师为本,更新管理理念与制度

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学识和责任感,比较注重自身的形式与价值的实现。因此,高中学校管理者要改变将教师当作“经济人”的观念,不能用经济来评价教师的所有工作,而是要落实以师为本的理念,要将教师与教学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制度制订的落脚点,管理制度应当获得绝大部分教师的认同。

高中学校要将人本化理念与制度管理充分结合起来,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避免管理过程出现混乱无序的问题,确保管理效能,又要注重人本化管理,尊重教师的精神需求与合理需求,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从而自觉互相配合工作。教师管理的班级是一个集体,而学校管理者面对的教师队伍也是一个集体,教师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学校领导要注重引导,根据具体的人员和事情采取恰当的方式,不能僵化地执行制度,也不能由于人情而失去原则。学校既要有制度作为基础,也要构建情感的网络,将温情与制度结合起来,构建出完善的人本化管理模式。

教师的参与是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管理者要发扬民主精神,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改进绩效考核制度、晋升制度、津贴制度等,对于在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科研工作中有杰出表现的教师,应予以公开表彰、提升薪资、发放津贴等奖励,并予以荣誉称号,从精神与物质双方面进行激励,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管理者则要予以教师信任和尊重,将教师看作学校的主人翁,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平台,实现民主治校、共同管理。

(二)加强德育,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教育不僅是文化与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与品格的塑造。在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中,学校领导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德育过程中去,将教育与人的尊严、价值与幸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进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我们改变“灌输式”的方法,而是要采取人性化、多样化的方式,不断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德育形式。在德育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从实践出发,由被动转为主动,自觉、自发地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切实走进学生的内心,渗透德育思想,促使学生道德行为的转变。人本化的理念还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上,德育应当植根于生活,管理者、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使德育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教育的价值。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能,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建构。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集中化、专业化的关键平台,社会教育起到保障作用。学校可以举行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作,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管理网络。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化教育管理是社会对于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管理过程的人本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改进教学,构建人本化课堂模式

学校管理对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管理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以人本化的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学校管理者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对人本化理念形成深入全面的理解,并掌握其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方法。学校领导可以为参与相关科研工作的教师提供一定的补贴,或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内容,以此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让人本化理念深入教师内心,进而促使他们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校管理者应当针对人本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完善相关制度,改变以学历、职称评价教师水平的单一化制度,将其融入绩效考核、晋升制度等方面,强调人本化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与转化,推动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管理者还要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加大对于培训活动的经费投入,聘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或组织教师进行外出考查,让人本化理念更好地落实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专业结构,进而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本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众多教育管理者的认同与肯定,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目前来看,人本化管理在高中学校的应用广度与深度均有所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作为高中学校管理者,应当明确人本化理念的内涵与意义,反思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与能动性,将人本化理念融入制度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中去,让人本化理念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内心,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学校管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吴平汉.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7(5):6.

[2]张和平.高中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47):208.

[3]赵晓龙.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9):32-33.

[4]孙迪.高中学校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的管理研究[J].才智,2018(3):132.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高中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