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质量屋(QFD)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求分析

2021-11-19李学兰陈文志裴志强

关键词:主体思政价值

李学兰,陈文志,裴志强,曹 珍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先后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等制度规范,对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形成了有力保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之路。经过8年的发展实践,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5亿人次,课程发展规模和速度已跑在世界前列。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纷纷转为线上授课,在线开放课程呈现短时间激增状态。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飞速发展时期,在线开放课程目前也面临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确定其质量标准及各标准的重要程度,成为评价和提升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先决条件。

二、价值主体

(一)价值主体的含义

价值是正向积极的因素或者事物,价值主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物体的价值是由它所针对的主体来判断,二是主体去创造的某种事物可以被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

就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德里克·博克(2001)认为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所谓大学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大学发展影响,同时其行为又影响大学发展的个人或群体,如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大学教师、学生以及政府[1]。李福华(2007)明确提出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其非营利性决定了个人或群体都不能对大学行使独立控制权,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2]。刘锐等(2017)认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包括价值关系中的构建者、需求者和跟随者,直接或间接影响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3]。而研究高校在线开发课程的质量与价值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结合当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开设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类主体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即课程的主要相关利益人。

三、获取价值主体需求原始信息

根据QFD的顾客需求和技术特征关联与转化原理,采纳KJ法确定对象、收集原始资料和信息、寻找和产生亲和点、初步分组并总结、形成父、子系、完善亲和图等操作步骤开展调查和研究,获取价值主体需求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收集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

(一)文献查找与收集

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来源,运用其检索功能,通过交叉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质量标准”“满意度”等关键词查找数据库中相应文献,经过浏览选出20篇重点文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二)人员访谈与问卷调查

采用人员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访谈的人员包括三名大学教师和十五名不同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让受访者根据自身了解自由论述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与评价。参照KANO模型对所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以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三类需求为题项设计问卷[4],并在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合肥三联学院、上海东华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中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52份。调查对象含法学专业22人,管理类专业83人,电气专业73人,计算机专业24人,财会专业50人,涉及的在线开放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等个性化拓展课程和考研类课程。

四、价值主体需求分析

(一)原始信息呈现

1、文献获取信息呈现

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整理,根据内容分析获得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价值主体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需求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分析获取的价值主体需求信息

2、调研获取信息呈现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认知的优质课程认定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并将选出的指标进一步规范化表达,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调查及访谈获取价值主体需求信息

(二)提取亲和点

对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所得到的初始资料进行关联信息合并和关键词提炼,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价值主体需求亲和点

(三)确定价值主体需求

对梳理出的亲和点按关联程度总结和归类,从而得出管理者、老师和学生需求分类列表,如表4所示。

表4 三类价值主体需求项分类表

(四)确定需求层次,遍历完善亲和图

将三类价值主体的各项指标归类合并,得到所需要的亲和图,并修改完善上述指标从而得到价值主体需求层次表,如表5所示。

表5 价值主体需求层次表

(五)需求层次表检验

采纳李克特五级量表设置题项并设计问卷,将题项重要性分别设为“低”“较低”“一般”“较高”“高”,赋予1到5五个分值,通过问卷星将问卷在互联网上广泛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224份,其中男性143人,女性81人;受教育程度均为本科及以上;专业分布为法学专业17人,电气专业53人,管理类专业66人,机械专业23人,财会专业30人,计算机专业35人。对回收问卷反馈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20.0进行信度以及效度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1、信度检验

通过Cronbach α系数判断信度水平是否良好,结果如表6所示。Cronbach α系数为0.939> 0.9,可以说明研究数据可以使用,信度质量较好。分析项的CITC值全部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的相关关系良好。

续表6

2、效度检验

由表7可知,KMO值为0.907大于0.6,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同时,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0.88%>50%,说明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提取。所有题项共同度均大于0.4,但A13、A43与预期维度对应不符,其他题项与预期对应关系一致,且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均高于0.4。因而删除A13、A43再次分析,分析结果满足题项预期对应关系,说明效度良好。

表7 效度分析

续表7

(六)价值主体需求项权重确定

首先构建层次模型,根据表4所获得的价值主体需求层次表中的需求项和序列号,构建6阶判断矩阵,邀请十位教育学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打分,并对专家打分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第一层对价值主体的重要程度(如表8所示)和第二层对第一层的重要程度(与表8设计格式相同)。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特征向量、权重值、最大特征值、CI值如表9所示。对照随机RI表格取得对应的RI值1.26,计算得到CR值为0.084<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获得价值主体需要权重和层次排序结果,如表10所示。

表8 重要程度分数表

表9 AHP分析结果

表10 需求项权重表

(七)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得到“符合高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优质;教学过程完整、进度安排合理;完善的服务支持;课程平台功能完备;价值观及情感落实”等六个大类的19个关键指标项。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列顺序可以看出:(1)“注重交互”权重值最高,说明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同样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由于不受时空限制,交互的方式、频次、内容可以无限拓展,这也成为线上较线下课程明显的优势。(2)“高水平的服务团队”权重排在第二,高水平的服务团队能够及时跟踪使用感受,及时获取有价值的意见,快速优化和更新服务内容,让用户满意;(3)“对在线授课教师有好感”排在第三,教师在线上、线下课程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平台和教学资源是硬件条件,教师是在线开放课程的软件,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引导学生适应线上环境、掌握信息化技能、提升自主学习效率等非常关键,是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设计师”。(4)“学习渠道多样且相互联合”排在第四,学习渠道的多样化是在线课堂无限延伸的重要体现,也是打破线下课堂时空限制和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方便、快捷学习的体现。(5)“服务功能齐全”排在第五,线上课程的完善和普及是一种新事物被创造、改进和接受的过程,学习者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受到正确的引导,有利于提升新事物、新方式的接受效率和整体的学习效率,功能齐全和强大的平台及服务是辅助教师的最有利的引导工具。(6)“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排在第六。正确的价值观不仅符合国家思想文化建设要求,而且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认真思考的能力,课程思政是所有课程必要的改革方向。“课程体系清晰完善”“课程内容新颖前沿,专业实用”“导学部分通俗易懂,作用明确”“视频支持倍速观看,视频观看效果舒适”等指标排序相对靠后。前三个指标和线下课程评价标准相似,难以体现在线课程特征;后一个指标目前基本能够实现,缺少评价的价值性。

五、基于价值主体需求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提升策略

(一)加强师生、生生情感交互

线上交互相对于线下交互来说有一定限制,缺少直观性、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但也具备显而易见的优势,如不受时空限制,语言、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工具多种多样等。目前在线开放课程主要依托在线平台,应建立并完善各种虚拟社区,将其作为充分交流互动的场所,使师生双方能够感受到情感交流与互动带来的乐趣。平台可设计和设置多样的交互模式,比如学习积分可以用来搭建虚拟家园,成员在家园中扮演角色,激发参与感、使命感并融洽氛围。

(二)服务团队与服务性能持续升级

在服务团队提升方面,首先高校在选择合作的服务团队时应设置严格的门槛,形成资质竞争形式;要寻求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降低课程和平台建设成本,并对合作伙伴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要定期对服务团队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将高校在线课程的专业需要和服务团队的技术优势紧密结合;积极参加线上课程的比赛和评选,提升高校和课程制作团队的影响力。在服务性能提升方面,课程制作团队应根据用户服务质量的反馈及时做到优化升级,并对提供有效反馈意见的用户提供适当奖励;专注于新功能开发和用户试用体验,将独特功能的实现作为保持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量化后台监测数据,通过详实的观测点和信息切实帮助学生和教师发现需改进提高的方面,辅助其修改和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三)提升授课教师好感度

在线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授课风格及个人魅力等均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好感程度。可以定期举行教师线上授课比赛和交流会;组织培训以提升教师线上授课能力;开展线下交流见面会,促进在线授课教师亲密度;形成课程结束后的评价反馈机制,设置详细的指标以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可以辅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老师和课程,也能够向教师清晰呈现自身的优势和短板;教师还可以看到哪一部分或者哪一章的内容学生留言较多,根据提醒模式和星级设定等技术支持,确保及时回答学生疑问,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切实的学习帮助。

(四)嫁接多种线上学习渠道

线上学习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教育公众号、各种APP、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名师讲座、名师直播间等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开设应将多种线上学习渠道有机融合,例如充分考虑公众号的模块功能,分门别类填充课程拓展学习资源;利用APP的互动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在线话题讨论、重点问题答疑、作业提交等多种应用型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向课程受众传递名师讲座和名师直播等实时信息,通过名家讲堂提升课程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设置在线测试中心,按课程章节及综合测试引导学生自我检测和查漏补缺。

(五)突出在线开放课程思政价值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在线)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也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建设规划,一是根据学科专业分类和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提升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全面提升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四是通过评价激励机制促进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主体思政价值
论碳审计主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何谓“主体间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