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补肾疏肝宁心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40例

2021-11-17张茶英郭建辉郑文通

光明中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宁心安神疏肝绝经期

张茶英 郭建辉 郑文通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之血管舒缩症状,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如失眠、心悸、眩晕、头痛、耳鸣等[1]。其中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有调查分析围绝经期患者多数伴有睡眠障碍(占48.47%),失眠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医证型分布中占88.52%[2],这大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在2018年10月—2020年8月自拟补肾疏肝宁心安神方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80例,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就诊于龙岩市第二医院中医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年龄43~60岁,平均年龄(50.57±7.01)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15±2.43)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8~19分,平均(14.05±4.82)分。对照组年龄41~58岁,平均年龄(50.8±7.64)岁;病程1~6.5个月,平均病程(3.15±2.51)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8~20分,平均(14.25±5.12)分。2组年龄、病程、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中的更年期综合征及失眠诊断标准:①失眠;②伴或有月经失调、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腰腿酸痛等;③内分泌测定:雌酮、E2降低,FSH、LH升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临床研究》[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绝经前后诸证及不寐中辨属肾虚肝郁型中相关内容制定: 绝经前后,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胸闷叹息,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大便时干时溏,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绝经前后诸证及不寐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1~60岁;③近3个月以内未使用激素补充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②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试验组给予患者口服中药,组方:山萸肉15 g,女贞子15 g,夜交藤15 g,远志6 g,酸枣仁12 g,合欢皮12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白芍12 g,黄连3 g,肉桂3 g。潮热汗出者加浮小麦30 g,五味子5 g,地骨皮12 g;心悸者加炙甘草10 g。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200 ml。若月经来潮,待月经干净后续服。若月经未来潮,则续服。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1.4.2 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47),每晚口服1 mg,睡前服用。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

1.5 观测指标

1.5.1 安全性观测①一般体检项目;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肝肾功能检查;④心电图检查。

1.5.2 疗效性观测①睡眠时间和睡眠觉醒程度;②PSQI评分。

1.5.3 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制定:①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②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③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④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1.7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若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用t检验;若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围绝经期失眠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不寐”范畴。不寐在《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暝”。《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了肾中精气的盛衰与妇女的月经、生殖、衰老密切相关。清代《冯氏锦囊》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肾藏精,为先天之本,气血之根,亦为五脏阴阳之本,与脑髓相通。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为子母之脏,互滋互制。“七七”之年,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不足,脏腑失养,不能上济于心,滋养心阴;肝肾同源,肝失濡养,水不涵木,肝失柔养,肝阳上亢,加以断经前后,情绪不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心火独亢,扰动心神,故而神明不安,从而出现失眠。正如《症因脉治》[7]:“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有伤,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素问·六节藏象论》曰: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说明了不寐病位在心,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笔者自拟补肾疏肝宁心汤,着重从补肾疏肝,宁心安神入手,使患者阴平阳秘,阴阳相交,从而睡眠正常。方中山萸肉滋养肝肾、涩精固脱,《名医别录》云山萸肉能“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强力”;女贞子具有滋阴益寿、补益肝肾功效,《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上品,认为其能“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两者为君药。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名医别录》首次记载“酸枣仁主治烦心不得眠,补中,益肝气”;夜交藤既可“补中气,行经络,通脉,治劳伤”,又能“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远志亦具有安神益智之功;两者相伍既滋阴养血,又交通心肾,具有安神定志之功;合欢皮能养血理气,舒郁安神,与夜交藤相配可抑制大脑皮层兴奋性,引阴入阳以助睡眠[8];《本草纲目》载:木皮能“安五脏、和心态、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身明目,得所欲……”;四者为臣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熟地黄益精填髓,补气滋阴,中药要学《药品化义》中记载:“熟地黄、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神,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张锡纯[9]称其“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善滋阴养血,退热 除烦……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四者为佐药。黄连、肉桂相配伍,一使心火下降以滋肾阴,一使肾水上济以制心阳,以使心肾相交,清心除烦,安定心神,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肾疏肝、宁心安神之功,从而肾精足,肝气畅,水火相济,阴阳相交。若伴随潮热汗出加浮小麦、地骨皮、五味子以滋阴清热、固涩止汗;若心慌心悸者加炙甘草和中缓急、益气养阴。现代药理研究山萸肉[10]具有抗肿瘤、抗衰老、保护心肌及肝脏等作用;女贞子[11]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作用;酸枣仁[12]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夜交藤[13]具有镇静催眠、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远志[14]具有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作用;药理研究[15]表明合欢皮一般剂(10~15 g)可解郁安神,起镇静作用;熟地黄[16]具有抗焦虑、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茯苓[17]具有利尿、抗炎、保肝、镇静等作用;黄连[18]具有镇静催眠、抗菌、抗病原体等作用;研究显示[19]黄连、肉桂两者相配具有抗抑郁、安神、镇静作用。综上所述,本方具有补肾疏肝、宁心安神之功效,对改善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失眠有明显效果,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宁心安神疏肝绝经期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五味子类药比较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肾上腺NPR—A机理探讨
我家秘方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