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女投江”事迹

2021-11-13贾立庆

黑龙江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女战士事迹抗联

贾立庆

(东北烈士纪念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938年春,由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和第五军部分女战士组成的妇女团随第五军第一师从牡丹江下游远征五常。经过艰苦征战, 30多人的妇女团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等八人。10月中旬,部队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柞木岗山下遭敌人包围,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八名女战士主动出击,吸引敌人火力,弹尽援绝之际,宁死不屈,毅然步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3岁。

一、“八女投江”事迹经过

东北解放初期,牡丹江流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东北抗联的八名女战士,为了不做敌人的俘虏,毅然手挽手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中,壮烈殉国。后来,剧作家颜一烟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电影剧本《中华女儿》,该片曾在1950年的第五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自由斗争奖。从此,“八女投江”的故事便在全国广为流传。

那是1938年,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的战士们,在西征途中遭到日伪军重兵围追堵截,损失惨重,只有100多人了,与他们一起西征的妇女团,也只剩下8人。五军一师决定返回刁翎(今林口县)地区,寻找军部,进行休整。10月的一天,这支部队来到刁翎境内,决定在三家子屯附近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河滩上露宿,准备第二天从这里涉水过河。

这天夜里,没有月光,风大,又冷,战士们燃起十几堆篝火,聆听着急风过后,山上的柞树叶子哗哗地响声。八名女战士中,指导员冷云年龄最长,23岁,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怜爱地将13岁的小战士王惠民搂在怀里,伸手又添一根木料;原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正借着火光缝补衣服,与同是朝鲜族的女战士李凤善低声说着什么;班长杨贵珍、胡秀芝与战士郭桂琴和黄桂清正背靠背、肩挨肩地围坐在一起休息。长期的艰苦行军和战斗生活,使她们极度衰弱、疲乏,不久,就进入了梦乡。

漆黑的夜幕,闪烁的火光,伴着汩汩地流水。突然,一个人影出现在岗梁上,他发现了闪动的火光,黑暗中,脸上露出狡黠的狂笑。此人是当地臭名昭著的大特务葛海禄,他正要去找情妇寻欢,路过此地。凭多年的山林生活经验和反动走狗的嗅觉,他断定,一定是抗联队伍在露宿。他急忙转身返回下样子沟(今林口县民主村),向驻刁翎地区的日伪军报告。千余名敌人连夜向我露营地扑来。

天亮了,战士们发现,洪水已吞没了原有的渡河道口。师长关树范命参谋金石峰领8名女战士先行渡河。9个人来到河边,由于8名女同志都不会泅水,金石峰便先下河探个深浅。一会儿,他已经游到对岸。冷云等人正要下河,突然,身后枪声大作。偷袭的敌人已经开始进攻。大部队由于仓促应战,正在向西边的柞木岗密林地带撤退,冷云她们被敌人的火力隔在了岸边。此时,追上大部队已经不可能,蹚过河,又会暴露目标。冷云果断地指挥战士们分成三组,躲进柳条丛中,准备迎击敌人。

敌人正以猛烈的炮火围追大部队,部队撤退受阻,情况十分危急。冷云等八名女战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有转移敌人火力,才能挽救大部队,想到这里,冷云一声令下:“打!”话音刚落,8支长短枪一齐开火,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敌军顿时大惊,以为河边还有抗联主力,马上组织部分兵力掉转枪口,向冷云她们扑过来。我军大部队趁势冲进密林中。

当部队指挥员发现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已身陷重围,处境非常危险时,率部队返回接应她们,敌人用猛烈火力堵住了山口,切断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大部队几次冲击都未能成功,如此恋战下去,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此刻,冷云等八名女战士齐声高喊:“战友们!快冲出去!别管我们!”喊罢,用力掷出几颗手榴弹……

敌人见追赶大部队已不可能,便朝柳条丛这边猛扑过来,叽里呱啦地乱叫着,企图活捉这几位女战士。但是敌人的算盘打错了,八名女战士虽然用的都是轻武器,弹药又少,可她们丝毫没有胆怯。在掩护大部队撤退成功后,更是军心大振,她们以胜利者的喜悦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去迎战敌人。在冷云的指挥下,她们分散隐蔽,这一枪,那一枪,打得敌人蒙头转向;有时8枚手榴弹一起抛出,敌人一倒一片,打得他们狼狈不堪。

战斗在继续,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八名女战士弹药匮乏,形势十分严峻。郭桂琴和黄桂清已经负伤,杨贵珍正在忙着给她俩包扎伤口。这时,一颗迫击炮弹落在她们藏身之处,周围的树丛和荒草很快被炮火点燃,安顺福、胡秀芝,李凤善、王惠民忙着用自己的衣服扑打要烧向身边的大火,浓烟呛得她们睁不开眼睛。几个人清理一下弹药,只剩下两颗手榴弹了。大家心里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而被俘,那是抗联战士最大的耻辱。

敌人越来越近,刺耳的叫喊声清晰可闻:“别让她们跑了!抓活的!”战士们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投向冷云,冷云的目光从泛着白浪的河面上收回,她抬起头,在姐妹们脸上一一扫过,轻轻地把王惠民搂在怀里,抚弄着她的秀发,平静而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现在咱们弹尽粮绝了,只能蹚水过河!能过去,就有生的希望;过不去——”说到这儿,她又看一眼滔滔的河水说道:“就让我们与这河水为伴吧!”说罢,她将空匣枪往腰里一插,与杨贵珍用力甩出最后两颗手榴弹。

“轰”“轰”两声,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冷云微微一笑,断然下令:“过河!”8个人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进河里。河水浪大水急,寒冷刺骨。敌人的子弹从身后追来,从头上、耳边呼啸而过。渐渐地,河水没过腰部,激流冲得她们站立不稳,忽而倒在水中,忽而挣扎起来。突然,河岸上又飞来一串机枪子弹,王惠民身子一歪,倒下了,冷云刚要去抱她,不料,一粒子弹打中她的肩头,胡秀芝连忙扶住她,安顺福就势抱起王惠民,杨贵珍和李凤善也分别背着负伤的小黄、小郭。“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坚强信念支撑着她们,她们昂起头,高声唱起《国际歌》,艰难地走向河中心。突然,一颗迫击炮弹在她们身旁爆炸,顷刻间,巨浪冲天,待轰然落下时,河面上已看不到那些英勇豪迈的身影。

乌斯浑河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呜咽的河水卷着泪花向前奔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的悲壮歌声,久久回荡在河流、在山岗、在整个东北平原,在父老乡亲们的心里,直到永远,永远!

二、对八女投江事迹的考察

名闻中外、感天动地的“八女投江”事迹,不仅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壮丽一页。现今这一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但在20世纪50年代,宣传“八女投江”事迹的文艺作品都是根据传说编辑而成,至于这一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地,八位女烈士的姓名、具体的战斗情况等,都没有确切的资料记载。文艺作品可以不完全是真人真事,允许有艺术想象和加工成分,但烈士馆的陈列却必须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含糊,否则会造成难以纠正的历史差错,给后人留下混乱和讹误,失去记录历史、教育后人的重要意义。

为查清“八女投江”史实,1962年初,东北烈士纪念馆将调查“八女投江”史实列为当年主要科研课题,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组建了“八女投江”事迹专题调查小组,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知情群众的协助下,沿着当年八女所在部队走过的道路,顺着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的乌斯浑河,步行六七百里,访问数十位同志,最后终于查清了这一事迹的全部经过和基本史实。在汇集多方面材料、去粗取精、认真研究核对后,以周保中、徐云卿、金尚杰等当事人的回忆为主,辅以其他珍贵的一手材料为佐证,调查组确定了八女的姓名、战斗经过以及八女殉难地。

后由温野执笔,以调查小组的名义写出近万字的调查报告《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事迹新探》一文,作为1962年黑龙江省历史学会年会的重点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摘要宣读,并由史学会推荐,公开发表在1963年3月26日《黑龙江日报》“学术研究”版上。这是首次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写出具体的“八女投江”事迹,具有奠基意义,填补了早期东北抗联历史研究的空白,是东北烈士纪念馆对新中国烈士纪念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此后,关于“八女投江”事迹的历史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史志词条、纪念碑文等材料的撰写,都以此为基础和依据。

三、冷云用过的图画教材

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珍藏着两本学生蜡笔画、水彩画范本和画页,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战斗事迹领导人冷云从事秘密抗日工作时,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的教学用的图画教材。这两本教材是上海大东书局铅印出版物,封面上盖有冷云原名“郑致民”的红色名章。

冷云,乳名郑香芝,曾用名郑致民。1915年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一户贫苦市民家庭。她十来岁进入本镇小学读书,学习努力认真。1931年春天,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设在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改名郑致民。1934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成第一个学生党小组,在学生中秘密开展抗日活动。

1936年初,郑致民学校毕业,回到悦来镇南门里初级小学担任二年级班主任。由于她知识面宽和教学能力强,一个人包揽了算术、语文、图画、音乐和体育等全套课程。这些图画本就是她当时教学生用的材料。她还注意做教师的思想工作,通过谈心,宣传抗日救国思想。青年教师吉乃臣就是在她的启发引导下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并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1937年 8月,郑致民在党组织安排下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化名冷云,在第五军军部做文化教育工作。后来参加五军妇女团,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1938年夏,壮烈牺牲在乌斯浑河。

这套图画教材是冷云参加东北抗联时留在家里的,是烈士的主要遗物,1962年在佳木斯工作的冷云的哥哥郑殿臣将其捐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冷云当年任教的悦来镇南门里小学现改名为冷云小学,以志对烈士的永久纪念。

猜你喜欢

女战士事迹抗联
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人工智能界的“女战士”
抗联英雄赵尚志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格林利夫》中的梅太太形象
与时俱进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
柳下惠事迹考述
冰雪女王
冰雪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