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精品年鉴 创一流业绩
——《滨城年鉴》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做法与启示

2021-11-13刘桂珍

黑龙江史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类目史志篇目

刘桂珍

(滨州市滨城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 山东 滨州 256600)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滨州市滨城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主动适应全省党史史志发展新形势,狠抓年鉴编纂质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滨城年鉴》编纂质量逐年提高,先后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年鉴和三等年鉴。此次成功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共经历篇目评审、正文三轮专家评审阶段,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滨州市滨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区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在省、市两院的大力支持下,顶住人员、资金、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狠抓质量关、时效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了年鉴编纂质的飞跃。

一、打造精品年鉴的历程

2019年初,笔者作为滨城年鉴执行主编即着手编制《滨城年鉴(2019)》组稿方案,科学制定框架设计,4月,由区委办公室印发至各供稿单位,部署组稿任务。7月,笔者参加了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2019年卷审报年鉴篇目研讨会,听取了全国年鉴专家对《滨城年鉴(2019)》篇目的点评。8月,将修改后的年鉴篇目报中指办审阅,通过了专家组评审。9月,《滨城年鉴(2019)》总纂完成后,滨城区请省、市两院及滨州市各县(区)年鉴主编帮助审阅,并组织召开由省、市、县(区)三级相关人员参加的年鉴评审会,提出修改意见,对年鉴稿件进行补充调整。10月,年鉴样书报至中指组,顺利通过了专家第一轮评审。11月,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我又将修改后的年鉴样书报送至中指组。12月,年鉴稿件通过了专家第二轮评审,已基本达到中国年鉴精品要求。2020年2月,年鉴稿件经第三次修改后,再报中指办审阅。3月,通过了中指办第三轮审阅。3月30日,中指办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的通知》,《滨城年鉴(2019)》成功入选。

二、年鉴编纂的做法与措施

(一)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

2019年初,《滨城年鉴(2019)》争创全国精品年鉴工作启动后,滨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争创工作纳入滨城区重点工作,在区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追加经费25万元支持申报工作,以解决人员和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滨城年鉴(2019)组稿方案》以滨城区委办名义印发,畅通了年鉴组稿渠道。在三轮的评审过程中,区分管领导积极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亲自督导、亲自安排、亲自推动,亲自协调部门等工作,确保项目有部署、有推进、有成效。同时,积极借助业内力量,年鉴稿件每次修改完成后,及时请省、市两级地方史志研究院领导审阅,并邀请相关专家审读。

(二)打造素质过硬编辑队伍

《滨城年鉴(2019)》启动之初,即确定了“项目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三化”要求,由我(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执行主编,负责年鉴篇目设置和全文总纂,3名编辑全员上阵、层层分解、数字化推进。人员配置方面,采用“两老带两新”的方式,按照稿件修改的难易程度分配给执行主编和3位编辑,同步推进。同时,领导协调1名优秀大学生充实编辑力量。编纂过程中,每周召开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年鉴框架结构、正文内容、图片选用、表格编排、条目编写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打造精品年鉴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开展集体讨论,共同商议解决。稿件编辑完成后,采取“交叉点评”的方式,查找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编辑们之间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形成了钻研业务、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全力落实年鉴专家的意见建议

按照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申报过程要经历篇目评审、正文三轮评审等几个阶段。作为执行主编,我必须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建议,全力落实专家修改意见。吃不透专家意见时,及时向省、市史志研究院领导请示,向专家请教、沟通,最终形成较为满意、合理的修改结果。

1.落实专家对《滨城年鉴(2019)》篇目评审修改意见。篇目评审阶段,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相关类目、分目、条目的排列次序和从属关系进行认真修改、调整、完善。2019年7月23日—26日,在吉林省召开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2019年卷审报年鉴篇目研讨会上,有5位专家对《滨城年鉴(2019)》篇目作出点评,梳理整合修改意见37条。我们围绕专家修改意见,结合滨城实际及各单位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对相关类目、分目、条目的排列次序和从属关系进行认真修改。如:(1)“大事记”与“滨城概况”的位置互换,将“滨城概况”移至“大事记”前,“滨城概况”中的“建置区划”分目调至第一分目,“人口 民族”分目调至“自然资源”分目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分目删除后,内容归入相关类目。组织机构及负责人”名单放到“附录”中。(2)“中国共产党滨城区委员会”增设“重要会议”分目,将“综述”中的“区委全体会议”“区委常委会议”“2018年区委重要工作会议”并入。“滨城区人民政府”增设分目“重要会议”,将“综述”分目中政府全体会议、政府常务会议、政府专题会议内容并入。(3)“经济管理”的整体内容,置于类目“农业”之前,“农业”和“工业”位置互换,将“农业”移至“工业”之后。并根据专家意见将“经济管理”类目下分目的顺序本着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个体(领域)的属性进行重新排列。

2.落实专家对《滨城年鉴(2019)》评审稿修改意见。正文的每轮评审,专家组都要提出几十条意见建议,合计共超过二百多条。每次评审结束后,为认真落实专家的意见建议,滨城区史志研究中心立即召开篇目修改专题会议,年鉴主编、执行主编与各分工编辑围绕专家修改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对前期大部分供稿单位已经定稿的内容,逐一进行沟通,重新补充、完善、调整。2019年10月26日与12月27日,我们收到专家全方位审读意见25个方面、120余条,涉及编辑说明、图片、框架、大事记、分类、排序、类目(分目)名称、内事信息、版式、条目标题、条目记述、表格、注释等内容。如“军事”类目,由于滨城区“军事”类目只涉及滨城区人民武装部,内容比较单薄,就与法治合设“军事 法治”类目,为此专家提出“军事”不单列“类目”是不符合精品年鉴规定的意见,建议分开单列。11月25日,在年鉴专家指导下,将其他类目下的分目“区消防大队”“退役军人事务”移至“军事”类目,再增加一个“双拥共建”分目。修改后的“军事”类目下设“区人民武装部”“区消防大队”“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4个分目。

三、几点启示

(一)以积极作为争取领导支持

《滨城年鉴》2013年创刊,年鉴编纂工作处于“几年出一本、一本出几年”的状态。近几年,原滨城区史志办一班人(编制3人,实有3人)逐渐达成共识,只有自己先行动起来,取得一定的成绩,才能获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2017年开始,区史志办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科学制定编纂方案,实现了“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同时,狠抓年鉴编纂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年鉴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年鉴评审活动中获奖。积极的作为和取得的优异成绩,终于赢得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方志人精神是年鉴事业的“魂”

中国年鉴精品工程是中指办组织实施的全国性年鉴质量工程,质量要求特别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打磨。面对庞大的项目和繁重的工作量,又恰逢机构改革的背景下,笔者也曾有过犹豫和退缩,关键时刻,主任刘鸿雁喊出了一句话,“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正是这种“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鼓励我们勇于担当、敢打硬仗,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为修改好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编辑部的同志不分工作日休息日,经常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修改。在争创工作最关键的时刻,刘鸿雁的父亲被查出癌症晚期,已处于弥留状态。在医院照顾老人的同时,她还在病床前调度情况,协调部门补充完善稿件。52岁的我,为了赶在截稿前完成修改任务,连续加班两个通宵,导致颈椎病发作,呕吐不止,但我没有休息,始终在坚持,终于按时交稿。

(三)继承和创新是年鉴事业的“脉”

年鉴是连续出版的资料性文献,稳定的框架结构是年鉴质量的保证,也便于保持基本资料的连续性,使读者能够看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全貌。但是,也要敢于突破自己,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依据城区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框架结构,在保持总体框架连续性的前提下,要适时对栏目做适度的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类目史志篇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