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脏器反位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报告南昌大学附属新余医院肝胆外科

2021-11-11蒋星星张昱君曾志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脏器肝硬化腹部

蒋星星,张昱君,曾志峰

全脏器反位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5 000~1∶20 000[1],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更为罕见。2020年4月我科行全脏器反位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男,51岁,因“右上腹闷胀不适1年余”于2020年4月7号入住我院,多于饱餐后、夜间出现右上腹闷胀不适,刷牙时常有牙龈出血,无呕血、解黑便、胸闷气促、尿频尿急;有慢性乙肝病史,长期抗病毒治疗。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平软,全腹部未及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术前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9×109/L,RBC 3.17×1012/L,PLT 36×109/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5.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9.60 s;肝功能:白蛋白44.9 g/L,TBIL 11.6 μmol/L。肿瘤标志物AFP、CA19-9未见异常;肝功能Child评分A级;X线胸片:右位心;心电图:窦性心律,符合右位心改变;上腹部增强CT:内脏反位、肝硬化、脾肿大、多囊肝、多囊肾(图1);胃镜:慢性胃炎伴胃窦糜烂,食管胃底静脉轻度曲张。入院诊断:脾功能亢进、脾肿大、乙肝肝硬化、全脏器反位。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20年4月9号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脏器完全反位,腹腔无腹水,肝实质呈中度结节性肝硬化,脾肿大,脾门血管迂曲扩张(图2、图3)。手术顺利,术中失血约100 mL,手术时间110 min。术后病理:慢性淤血性脾肿大。术后复查血常规示:WBC 5.26×109/L、PLT 362×109/L,未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予以随访观察。患者恢复良好,牙龈出血改善,无胰瘘、腹腔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7天出院。出院3个月门诊随访,血小板计数正常,无不适。

图1 术前上腹部增强CT示全脏器反位 图2 术中见肿大的脾脏位于右上腹 图3 处理脾门周围血管

讨 论 通常全脏器反位者脏器位置的异常并未改变脏器间的解剖关系,也不会导致器官功能的缺陷,因此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2]。但此类人群也容易出现器官畸形、重要血管的解剖变异,当脏器发生疾病时,先天性解剖异常会给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手术带来困难。

乙肝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贫血、脾肿大及易出血倾向。本例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且存在反复牙龈出血,应及早进行干预,外科手术为常用治疗手段。肝硬化所致的巨脾由于脾脏体积大、脾周静脉曲张、血管压力高及凝血功能差等使腹腔镜巨脾切除极为困难。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术者手术经验的积累,巨脾切除已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本例患者术前上腹部增强CT发现脾肿大,脾静脉及脾门血管迂曲扩张,未发现明显的变异血管。此例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难点在于思维定势、视觉反位及曲张的静脉易破裂出血,不适应性提高了术中大出血的风险,从而增加了手术难度。我们体会:(1)戳孔位置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理想的戳孔位置可避免左、右手差异造成的操作不便。(2)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机,患者采取头高脚低、左侧30°仰卧位,主刀立于患者左侧。(3)采用四孔法切除脾脏(图4),脐下为观察孔(D),主操作孔(A)位于剑突下,分别在主操作孔与观察孔连线的中点、右锁骨中线建立戳孔(B、C),作为辅助操作孔。(4)术中术者需准确辨识正常与变异的解剖结构,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及处理术中大出血的能力。(5)先处理脾周韧带及上下极血管,再处理脾门血管,游离血管应充分,不可盲目操作,遇曲张血管破裂出血时,先用纱布压迫,再准确钳夹止血(图5)。(6)充分游离胰尾及脾蒂,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图6)。

图4 腹部戳孔位置 图5 处理脾下极血管 图6 切割闭合器处理脾蒂

总之,对于此类患者的外科治疗,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尤其变异血管的判断、术中精细操作,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脏器肝硬化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达古雪山巅
海湾扇贝外套膜及脏器剥离机理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雄黄在大鼠脏器中代谢的砷形态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