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头项寻列缺”谈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2021-11-11乔海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肺经经脉特异性

强 晶,乔海法,2,3,王 强,2,3,李 杰,2,3,鲁 刚,2,3,王 渊,2,3

[1.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陕西 咸阳 712046;3.咸阳市神经生物学(针灸)重点实验室,陕西 咸阳 712046]

经穴特异性是指经穴和周围的非经穴相比,在形态结构、病理反应、刺激效应及生物物理效应等方面存在差异。列缺穴最早记载于《灵枢·经脉》,此中列通“裂”字,破裂五分。《针灸大全》记载:“在手腕后一寸五分,相来盐指头尽处是穴,两筋间。”,这和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列缺定位相一致,其主要治疗肺系疾病和头项部疾病如咳喘、胸闷、头痛。《针灸聚英·四总穴歌》提及“头项寻列缺”,阐明针灸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疗效显著。现试从文献记载、临床应用及现代机制等方面探讨列缺穴用于治疗头项部疾病的特异性作用,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1 列缺穴特异性效应的文献记载

1.1 从经脉循行方面来看 《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大肠经循行经过头面部,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肺经和大肠经通过其相联络。《针灸大成》云:“任脉……循腹上至咽喉,通手太阴肺经,列缺是也。”列缺又属八脉交会穴,与任脉相通,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因此,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列缺可治疗头项部疾病。任脉属阴,督脉属阳,列缺与任脉脉气相通,用列缺治疗督脉所在的头项部疾患,体现了“阳病治阴”的中医思想。

1.2 从脏腑别通理论来看 列缺可以治疗头项部疾病。脏腑别通理论出自于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脏腑别通》,是由《灵枢·根结》中记载的六经开阖理论衍变而来,其认为“太阳为开,太阴为开”,肺经和膀胱经皆属开,因而手太阴肺经的列缺可以治疗膀胱经循行部位的疾病。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故列缺可以治疗头项部疾病。

1.3 从气机升降角度来看 列缺可通过敛降肺气治疗头项部疾病。具体来说,太阴湿土,足太阴脾经以湿土主令,手太阴肺经从令化湿,脾经湿气传到肺经,使肺气无法下降,阳明以燥金主令,手阳明大肠经可助手太阴肺经化湿,使肺气敛降,列缺又为两经的枢纽,通过针刺列缺可以通降肺气,使经脉通畅。

1.4 从列缺主治角度来看 中医古籍中不乏列缺主治偏头痛、牙齿肿痛、面瘫及项强等头项部疾病的记载。如《天星十二穴治疗杂病歌》中描述列缺的主治:“善疗偏头患。”《席弘赋》记载:“列缺头疼及偏正。”《肘后歌》云:“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灵光赋》亦云:“偏正头疼泻列缺。”肺主皮毛,当风寒邪气侵袭肺卫,出现咳嗽、发热、肩背痛时,列缺可以疏散风寒邪气,宣肺透表,从而治疗头项部疾病。

2 列缺穴特异性效应的临床应用

2.1 列缺治疗颈椎病具有特异性 临床常选择单用列缺或配合其他穴位治疗颈椎病。针刺列缺穴可通调督脉,祛湿通痹,疏通颈肩部经络,减轻疼痛。陈剑明等以列缺为主治疗颈椎病,发现重刺列缺穴可以疏调气血,迅速解除颈项部疼痛或僵硬不适,治疗后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示:轻微错位的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已复位,说明列缺可调节软组织痉挛引起的水肿、粘连所致的动态平衡失调。其作用机制有两个方面:第一,针刺列缺穴有助于解除颈肩部肌肉痉挛及结节,还可以有效地阻止血液黏稠度增高,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局部不适;第二,上肢部穴位相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穴位敏感性更强,通过针刺列缺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从而降低大脑对疼痛的感觉,提高身体痛阈值,以快速止痛。有研究证实,针刺列缺后,斜方肌肌张力和疲劳度均有所改善,颈部侧屈活动度也有所增加,颈部视觉模拟评分也显著降低。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列缺穴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两者之间具备特异性联系。

2.2 列缺穴治疗头痛具有特异性 中医学认为,头痛多是由于气血经脉阻滞或是气血亏虚而引起,气血经脉阻滞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的主要病机。研究发现,列缺穴配合埋针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取穴简便,可反复使用。陈兰亭经过临床长期实践发现,点按列缺穴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的作用,治疗头痛疗效迅速,方法简便实用。有研究表明,把所招募的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列缺穴的观察组和口服尼莫西平的对照组,经治疗发现,无论是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还是平均血流速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证明列缺穴在改善大脑血流速度方面具有特异性。

2.3 列缺穴治疗落枕具有特异性 落枕以活动受限和颈部疼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落枕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风寒侵袭经络,寒凝经脉;另一方面睡姿不当,造成肌肉损伤,紧张痉挛。若落枕患者在发病后1 d内就医,病在浅表,单用列缺穴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颈肩部经络不畅及气血瘀滞,快速治疗落枕的作用。针刺列缺可以驱除风寒邪气,增强正气,促进恢复。有研究表明,针刺列缺可以迅速疏通颈部经脉,缓解颈部疼痛与不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推拿。

3 列缺穴特异性效应的现代机制研究

3.1 生理效应机制

3.1.1 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张晓华等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在针刺列缺穴、合谷穴及悬钟穴后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刺列缺穴后椎动脉血管内径与针刺前相比增宽,流速、流量均较针刺前有所改善(

P

<0.01),合谷穴、悬钟穴虽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证明列缺穴在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有特异性。庞博等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针刺左侧列缺穴后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针刺前后、行针前后及出针时等阶段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针刺列缺穴后,男女混合组和女性组出针时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双侧大脑前动脉的其余参数无明显改变,而男性组右侧大脑前动脉的血流速度及其余参数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左侧大脑前动脉搏动指数增加,表明针刺列缺穴对于男性左侧大脑前动脉血管收缩不利,因而为针刺列缺穴治疗女性缺血性疾病具有特异性提供了客观依据。另外,刘鑫等观测针刺列缺穴及尺泽穴对脑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之前血流速增快的血管在针刺列缺穴后流速减慢,之前血流速减慢的血管在针刺列缺穴后流速增快,表明列缺穴既可调整高流速又可调整低流速。由此可见,针刺列缺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可以让血流速度保持稳定,而针刺尺泽穴后血流速度无显著变化(

P

>0.05),表明针刺列缺穴对调整血管舒缩具有特异性。综上所述,针刺列缺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良性调节作用,这可能是针刺列缺治疗头项部疾病具有特异性的机制之一。3.1.2 列缺穴对穴位温度具有特异性 穴位是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有“诸内必形诸外”。郑娟娟等利用红外辐射分析仪对穴位和非穴位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穴位处温度比非穴处高,穴位处三磷酸腺苷能量代谢也较多。此外,可利用红外热像系统观测针刺穴位前后皮肤温度的变化,从而判断经穴是否有特异性。有研究发现,针刺列缺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及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温度比针刺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刺经渠穴后手太阴肺经穴位温度较针刺前升高,但手阳明大肠经温度却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果表明,针刺列缺治疗头项部疾患具有一穴通两经的作用,与经渠穴对比具有特异性。机体血流量的多少与新陈代谢是影响体表温度的主要因素,当血流量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则体表温度升高。由此可知,针刺列缺穴后所属及相表里经脉穴位温度升高,反映局部血流速度及代谢增快,说明针刺列缺有助于治疗头项部疾病,具有特异性。

3.2 针刺中枢效应机制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得出结论,针刺穴位发生特异性是由于刺激人体神经,特别是与大脑皮质功能有关。有学者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针刺列缺穴治疗颈椎病患者的脑功能成像进行研究,发现针刺列缺穴的脑激活区和脑皮质对头项部的支配区高度重叠。此外,在针刺列缺穴后,正常组和颈椎病组均激活了多个相同脑功能区,但不同的是颈椎病组还激活了小脑和枕叶区,且两组体素值不同。因此,列缺治疗颈椎病具有特异性的机制可能在于针刺给予大脑皮质刺激反应,激活小脑和枕叶区,但目前相关研究的数量较少,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仍需探讨。

3.3 解剖学机制 有研究表明,与非经穴处相比经穴处具有表皮薄,血管、神经末梢及淋巴丰富等特征。经穴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结缔组织、神经和肌梭。列缺穴浅层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针刺列缺穴后,机体接收针刺信号,并将信号随着传入神经到达脊髓,此时针刺信号和致使机体疼痛的伤害信号相互作用,最后使肌肉放松,释放镇痛物质。针刺列缺穴时针具穿过肌间隙到达结缔组织,做提插捻转时机体的筋膜组织被牵拉,刺激到周围组织而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从而起到镇痛的效果,这可能是针刺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可以缓解疼痛的机制。研究表明,“头项寻列缺”之所以是远部取穴的代表,或许是所构建的“肌筋膜通路”减少了与其相连接的肌肉肌张力。综上所述,由于列缺的解剖结构,针刺该穴可以使人体血液流速增快,释放神经递质以镇痛,同时构成的“肌筋膜通路”有利于放松肌肉。

4 讨论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否存在一直是医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其理论也是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明其存在有助于精准选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经穴特异性是通过准确取穴刺激病变部位或脏腑,从而调节机体的前提,但经穴的特异性被多个国外学者所质疑或否定。本研究试以列缺穴为例,验证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古代文献记载的有关经脉循行、脏腑别通理论、气机升降及列缺主治,为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观察发现,列缺穴对比其他穴位治疗颈椎病、头痛及落枕疗效更佳且起效迅速。除此之外,现代实验研究从生理效应机制、针刺中枢效应机制及解剖学机制三方面证明列缺治疗头项部疾病具有特异性。众多研究者已从各个方面分析并证明经穴特异性的存在,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机制及基础实验的研究数量较少,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并明确其作用机制;研究的经穴数量较少,不足以证明经穴效应特异性普遍存在;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数学者是对某个经穴的单一研究,缺少对经穴特异性总体的总结与提炼。总而言之,经穴效应的特异性的确存在,今后应基于经穴效应的特异性,辨证取穴,提高疗效,同时应重视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整合资源,加强国内外交流,创建经穴特异性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肺经经脉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婴幼儿湿疹800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浅析中国民族舞蹈的特异性与舞蹈生态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