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2021-11-10郭雪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支架理论

郭雪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很容易被教师忽视,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学习者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进步迟缓,但是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的掌握一门语言,本文基于支架理论,设计出教师在阅读课中可以帮助学习者搭建的支架来改善目前学习者阅读不佳的现状。

关键词:支架理论、对外汉语阅读课、阅读支架

一、引言

阅读是需要有效指导与持续练习而发展的技能,对第二语言或者外语学习者来说,有效的认读和阅读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他们高效掌握新的语言,提高第二语言习得水平和效果。但是在对外汉语阅读课中,始终没有非常有效的帮助学习者提升阅读技能的学习方法,这严重阻碍了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支架理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在学生阅读时注重引导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对外汉语教师在阅读课上可以在课前创设问题任务,延伸阅读深度;课中构建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效率;课后分层布置练习,巩固阅读效果三个阶段来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让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以此来提高二语习得水平和效果。

二、对外汉语阅读课的困境

1.学习者存在的困难

目前大部分汉语学习者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各项阅读技能不达标。大部分学习者认为阅读课最大的障碍就是看不懂,这主要就是词汇量不足导致的,课文中的生词太多导致很难理解课文材料的内容即便认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也很难完全把握和理解文章大意。再就是语法知识方面,随着阅读材料难度的增加,语法也越来越复杂,许多长句难句都造成学习者理解困难,再加上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图式不同,学习者比较难理解带有文化含义的词语句子。

2.教学方式方法的困难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多数基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强调从汉字辨认到词汇理解,然后是短语和句子的理解,最后达到全文的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效率低,学生阅读的效果也不好,教师太过于注重逐字逐句的阅读,导致学生阅读速度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当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也会不自觉的运用这种阅读模式,文章中遇到不会的词语没有教师的讲解就需要查字典,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才能达到对全文意思的把握,如果遇到太多生词,学生阅读速度就会很慢,阅读效率也会很低。

三、支架理论

“支架”原本是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概念,指为了便于工人施工而搭建在建筑物周围的“脚手架”。后由建构主义者发展探索引用为一种教学方法,逐渐在教育学领域应用开来。支架理论是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学生知识结构形成的过程有两个区域: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任务,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需要老师的帮助或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部分,维果斯基将其称为“最近发展区”。 而老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区域里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的支架。利用支架的扶助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过渡,由会的知识向不会的知识发展过程中突破瓶颈。

四、对外汉语阅读课搭建阅读支架的理论剖析

在阅读课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只要求学生去阅读课文回答课文的问题,而没有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二是,有引导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通常有的教师会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照片,但是教师没有做到将视频或者照片与课文知识相链接,起到的效果不大。对外汉语教师在搭建阅读支架时,应对学生学情和课文内容进行调查和探究。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在搭建阅读支架之前应进行学生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支架的搭建要有层次性,避免学生出现畏难的心理情绪,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注意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点到面的认知规律。其次,要基于课文内容,课文的题材、类型,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所以支架的搭建要具有探索性,学生能够沿着阅读支架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了解,能进一步挖掘课文内容和知识。

五、对外汉语阅读课搭建阅读支架的教学策略

1.课前创设问题任务,延伸阅读深度

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阅读课上利用图片、视频、实物、动画、音频等元素导入课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任务,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注重阅读任务的重要性。教师在布置任务和讲授新内容时,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学生需要学习的模仿框架来布置任务,提出的任务难度不宜太大,不能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有利于学生的深入阅读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提出阅读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比如在学习课本《发展汉语》中《孔子的忠告》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论语缺乏了解仅对孔子有基本的认知,为此教师应布难度适中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掌握一些孔子名言,尽管“孔子”这个主题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利用掌握的背景知识可以把握主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帮助学生阅读,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2.课中构建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课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用简洁的方式合理的为学生搭建阅读过程中的支架。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构建文章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以思维导图为支架逐层深入阅读,并且有利于學生将整篇课文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图式。比如在学习《发展汉语》中《塞翁失马》这篇课文时,教师给出学生空白结构导图示例,学生粗读文章后,找出文章每个段落的关键词句,填入导图分支,教师辅助学生简要概括出故事中好事和坏事的内容填充到导图中。之后进入细读文章,教师先逐段分析文章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师在完成每个段落的知识讲解后,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内容的细化和要点填充。当学生将本篇课文的导图补充完整后,就能够完全的把握文章内容,阅读效果也事半功倍。

3.课后分层布置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解学生水平的差异性,设计具体梯度性和层次性的课后作业,相较于传统的无差别化的作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加深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维度。作业可以从三个层次展开设计:练习类、提升类、拓展类。第一类作业:练习类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侧重对课堂阅读内容的回顾,这项作业需要全体学生都完成。第二类作业:提升类以文章内容为考查方向,要求学生多角度掌握文章,用发散思维去挖掘文章内容,这类作业学生只需要选择部分完成即可。第三类作业:拓展类以文章主题为方向,要求学生去学习和阅读同类题材的文章,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同类题材的文章。这类作业只要求有能力去做的学生来完成。

六、结语

支架理论在阅读中的应用强调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的跟上老师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完成阅读任务。阅读支架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阅读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支架来辅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缩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向潜在发展区过渡。

参考文献:

1.王亚南:《“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学其实》,《江苏教育》2021年第8期

2.郭怡然、张兴《支架理论在英语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广场》2021年5月

猜你喜欢

支架理论
应用型高校网络多模态及支架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支架理论在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基于支架教学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
用“支架理论”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支架理论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怎样有效实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
精心搭建支架,优化中学易错、易混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