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思辨性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1-11-10咸星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咸星彤

[摘 要]思辨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内容,通过整体感知、找准落点、閱读反思等途径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辨性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0-0011-02

思辨性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知或者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与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具有了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而开展思辨性阅读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短板,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整体感知,理清层次,奠定思辨性阅读基础

没有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学生也就很难发现文本中值得自己阅读思辨的话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促进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的重点是“思”。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从题目或者文章写作结构方面展开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为全面。

例如,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从“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抓住两个信息:一个是“十六年前”,一个是“回忆”。对于“十六年前”这个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弄明白课文的作者是谁,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由“回忆”一词,学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明白这两点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以及“我”为什么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等,就能为学生的深入阅读提供条件。

2.理清层次,助推思辨性阅读

文本内容之间大都具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教师要善于从细节入手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表达顺序,分析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逻辑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对文本内容的理性判断,这能使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文时,通过阅读课文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篇演讲稿,观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隐含着逻辑之美,这一点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体现得比较明显。教学这一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阅读给段落划分层次,再说一说这些层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思考辨析:这段话中的句子前后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这需要学生对文本的逻辑关系、段落结构等多方面特点进行思考辨析,得出结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二、依托文本,找准落点,落实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要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阅读的整体框架,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把握,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1.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思辨性阅读

核心问题就是直抵文本本质,能够统领全文的主要问题。教师从核心问题入手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文本之间的关联,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生完整阅读思路的形成。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再进行思辨性阅读就会显得更加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使学生的心灵能够真正受到触动,情感得到升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圆明园的惋惜以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立足于这一主旨,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可见,只有抓住核心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认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升思辨性阅读效果。

2.联系社会背景展开思辨性阅读

统编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教师从历史背景入手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思辨性阅读的路径与方向,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与情感把握得更加深刻。

例如,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在阅读的时候,许多学生存在的困惑就是桑娜这么勤劳,渔夫那么辛苦,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可是为什么日子仍然过得那么拮据,吃不饱,穿不暖呢?当学生具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展开了思辨性阅读。这是一篇小说,反映的是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的悲惨生活。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小说所要反映的本质特点,就需要教师把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以及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感受,思辨性阅读就会走向深入。

三、注重反思,调控检测,提升思辨性阅读品质

思辨性阅读的本质是思考与辨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调控与反思,使学生能够在思辨性阅读目标的引领下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并能够用自己领悟出来的道理指导自己前行。

1.自我检测,阅读思辨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围绕思辨话题与思辨内容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增加认知,从认知中展开思辨,从而提升阅读品质。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搭石》一文中,山村人们对待搭石的态度是如今许多学生所不能理解的。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思辨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在阅读中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自己通过阅读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需要阅读思辨才能解决的,等等。这样教学,随着阅读反思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随之得到了调整。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磨炼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2.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意思截然不同的词,可是作者在文中却写到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它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源于“爱”,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让学生就这些矛盾处展开思辨性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与把握,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思辨性阅读不仅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阅读引领学生去发现文本中值得思辨的问题或者话题,并就这些问题或者话题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学生思维,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