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04石若琳李阳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石若琳?李阳

【摘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理论内容,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起着推动的作用。同时,对于“三全育人”提出的育人要求,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内部的改革创新,发挥自身的思想引导教育作用,对英语教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为此,本文了解当前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情况,并针对“三全育人”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石若琳(1988.12-),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李阳(1987.09-),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Q2021201)。

引言

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党和国家针对育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利用课堂这一主要育人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育人工作上的协同效应。大学英语作为人文课程,需要针对性地加强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充分把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了解和梳理“三全育人”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大学英语育人工作的落实。

一、“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与课程思政育人的要求

1.“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三全育人”作为新的发展阶段下所提出的新育人要求,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之外,利用思政理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构建课程思政育人的大格局,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育人模式,为社会的转型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高校针对新的育人目标,要想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作用,需要深刻把握“三全育人”的时代特征,为各类育人活动的实施提供标准。首先,全员参与性。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育人工作以学生为核心,各项工作的开展更是以育人为第一要义。遵循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规律,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并利用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为学生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和保障。其次,全方位渗透。思政育人工作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从空间维度上来看,要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趋势。将思政育人工作与多领域多项目融合,使更多思政理论内涵融入学生学习中,完成思政育人工作的渗透,使学生润物无声的接受教育,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最后,教育全过程的融入,思政育人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应落实在学校教育之外,教师针对学生成长的特征,将教学工作渗透到学生成才成长的全过程,并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正确树立,并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三全育人”视域下对于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所提出的要求,主要包含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个人修养,借助语言教学来传递正能量,可使学生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使命,从而自觉抵制西方负面文化的影响,形成较高的思想品质和个人修养。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学内容涉及西方表达方式,以及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内容。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念尚未完全树立的大学生而言,对于新的文化形态容易产生兴趣,特别是在网络复杂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出现价值观的偏差。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可增强学生文化辨别力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当下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发展,自觉承担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使命,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另一方面,语言离不开文化,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对学生信仰、品德、品质的教育,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并强化自身的道德意识,在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分析

首先,在育人观念上,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师认为,立德树人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英语是语言教学不具备育人的条件,只要负责教材内容的讲授就算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在教学中习惯以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忽视对思政教学元素的挖掘,难以落实立德树人的责任。其次,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缺少思政元素。高校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科学和传统文化内容不足,造成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要素不足。教师教学缺少参考和依据,所产生的思政育人效果达不到预期。最后,对于“三全育人”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缺少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局限在课堂上,难以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渗透。三全育人明确要求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而不是片面的来区分教学和管理的责任。三全育人的要求更是强调要加强教学引导,将育人工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而当前英语教学工作对思政育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三全育人的理解不够深刻,造成难以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学局限在知识和技能传输层面,难以落实新时代下的育人新要求。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1.注重培育英语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实现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大学英语专业教师作为“三全育人”视域下落实课程思政教育任务的重要实施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所具备的思政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决定了大学英语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影响着“三全育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因此,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必须要注重培养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加强对英语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思政教育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与再教育,以此为“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落实,奠定良好基础。首先,应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与认知,引导其明确认识到建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优势,从而激发英语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参与“三全育人”教育计划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学校可通过定期举办开展以“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等教育政策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教研教改、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提高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重视。其次,为提升大学英语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和水平,还应定期在校内组织开展学术比拼大赛、学术竞赛等活动,并设置相匹配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参与积极性。通过举办学术竞赛活动,鼓励英语教师深入研究、探讨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和有效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水平与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鼓励英语教师巧妙地将思政教育隐性资源融入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实现“三全育人”教育目标。

2.注重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促进英语学习与思政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促进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应利用文化对比方法,促进英语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应对“三全育人”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教育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文化意识方面的思想,引导融入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在传授西方文化史对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和文化教育。并利用英语语言学习优势,在听说读写一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文化价值选择,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其次,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学习中,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此过程中,需要英语专业教师剖析每个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个体差异情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的。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世界以及学习当中,发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资源,培育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责任、有信仰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还可通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英语实践教育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延伸,实现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内外融合,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结合社会时政新闻要素,定期举办英语演讲俱乐部、爱阅读联盟、译网情深翻译训练营、主题式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励当代大学生争做奋进青年。

3.搭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反馈机制,积极建立健全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反馈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体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督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依据。因此,除了要培育英语专业,就是思政教育意识,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实践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与价值,还应当积极搭建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反馈机制。首先,应制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听课评价表,积极邀请督导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德育教师等,有针对性的评估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意见及建议。并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提升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其次,应重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明确无论是教学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都应当是学生个体,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教学评价工作,英语思政课程建设效果,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学生个体,对学习效果起到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的主体与核心,采取特色化考核评价指标与方式方法,围绕大学生展开针对、科学且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以此来保证评价效果的有效性。比如,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中国文化认同感、专业价值认知、思想道德水平、学习态度与行为等制定相关评价标准,采取档案法、关键事件法、评价表法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以及思政素养等进行评价。并適当采取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性。此外,还应当鼓励学生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线上学习网站留言评价、线下提出质疑等方式,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意见反馈,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高,提升英语课程的育人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作为大学学生必修的课程,其自身存在的人文科学内容,决定着利于开展思政育人活动,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然而,大学英语面对“三全育人”的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英语教师认识到思政育人的价值,不断扩展文化育人的范围,使文化的呈现更加立体和明显,提升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为达成新的教育目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瑞枝,李艳霞,王伟伟,陈若静.语言教学与育人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2):146-148.

[2]潘英.医学生大学英语思政育人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创新大学英语》第二册“To Lie or not to Lie”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1(7):21-22.

[3]罗熊,宋波,王晓晓.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绘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点睛之作”——记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21(3):86-89.

[4]左宝霞,李瑞卿.“三全育人”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构路径和建设策略——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思政的建设为例[J].英语广场,2021(3):85-87.

[5]程云艳,周金凯.新时代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2):53-59.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