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实效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1-11-04韩卓君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第二课堂大学英语

【摘要】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中贯彻思政育人理念,是新时代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丰富隐性教育形式,拓宽“三全育人”阵地。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正确把握主题、协同第一课堂、开展各类活动、结合新兴媒体、完善运行机制等五个维度探讨提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思政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韩卓君(1994-),女,山西忻州人,山西能源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能源学院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大学英语”(项目编号:NKS2021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站位及思想觉悟高低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可靠接班人、能否勇担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立德树人作为全体高校的根本任务,为当今及未来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发挥思政育人功能,是立德树人目标在课外教育环节的深切彰显。

第二,帮助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第二课堂作为受教育者思想、实践、心理、语言与文化交互的重要实践,使用学术性、趣味性、政治性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对“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要求的现实贯彻,为青年提供全面发展的立体环境。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融入思政育人理念,有力凸显第二课堂的政治性,对受众的思想价值进行正确指引。

第三,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新增任务之一就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工作者要扩展建设路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尤其要深挖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见习培训等。因此,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为思政育人前沿阵地,既符合《纲要》提出的扩充教育路径要求,也是落实《指南》新增的大英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二、大英第二课堂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可行性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教师进行思政育人的有效媒介。首先,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经过系列教育改革创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已不再是狭义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而成为外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组织形式包括青年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各类比赛、在线项目等,为青年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和现实情境。在其中有机融入思想道德、职业技能、法制理念、文化传统、家国情怀等思政教育元素,为强化思政育人功能提供可行路径。其次,第二课堂保证了充足的学生参与度。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求从全面客观的角度系统记录学生读书期间的发展进步。同时,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督促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学分。因此,利用第二课堂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大面积覆盖高校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育人可行性。

三、提升大學英语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实效的路径

高校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渠道,在其中深度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构建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格局。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提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实效:

1.正确把握主题,体现育人理念。思政育人理念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全程各环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提高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在第二课堂教学全程应正确把握主题,贯彻落实好思政育人理念,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双重属性,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在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方面下功夫,协力将大英第二课堂建设为隐性教育的前沿阵地。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不自觉地接触到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良思潮和错误观念会对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年大学生产生思想冲击和消极影响,甚至威胁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因此,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新环境对大英第二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核心价值观,把握思政育人主题,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国际形势,理解文化差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协同第一课堂,筑牢育人阵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育主渠道的深度补充,主副渠道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大英教育教学总目标。第二课堂活动不可脱离第一课堂独立运行,应依托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进行有机扩充,与课堂教学同向同行,构建双课堂协同育人格局,筑牢大英思政育人阵地。大学英语教学评价应涉及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同步使用各类评价方式与策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从而全面培养受教育者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大英教学质效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可将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第一课堂形成性评价中,作为被评价者平时成绩或附加项目或个性发展等评价维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将学生积极参加“我和我的祖国”英语演讲比赛、“讲好中国故事”大赛等竞赛项目的情况纳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对获得各级各类活动奖项荣誉的学生进行大英课程平时分加分激励,对使用各类网络平台用英文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文化并取得一定正面成效的学生给予附加项目满分甚至平时分满分的奖励。通过各种评价激励政策提高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完善科学的大英教学评价体系,筑牢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发力的教育阵地。

3.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育人形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采取丰富的组织形式,包括专题讲座、竞赛比赛、实践服务及创新项目等。专题讲座类活动指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集中思政教育,通过专家引领对受众思想进行有力启迪。这类活动需要学校相关组织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借助在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领域均有所成就的复合型专家的力量。比如,邀请翻译专家带领学生观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网络视频,在讲解翻译策略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决心和努力。竞赛比赛类活动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与英语语言技能竞赛形式有机结合,通过现场展示提高参赛者的思政素养及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全校范围传播主流思想价值及文化,激荡深厚的家国情怀。比如,开展以“My Chinese Dream”“Chinese Story”“Lovely China”等为主题的校园英语演讲大赛。实践服务类活动指成立第二课堂外联社团,搭建学校与社会及企业沟通的桥梁,及时掌握各类思政育人社会活动并与之沟通联系,为学生提供在现实中接受隐性教育并运用英语的机会。创新项目类活动指将“互联网+”思维与第二课堂活动深度融合,提倡教师通过短视频、直播、博文、推文等新媒体使用英文开展思政教育,同时鼓励学生采取以上形式用规范英语传播中国思想、宣传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等。

4.结合新兴媒体,延展育人面积。随着5G时代的开启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生和传播渠道发生巨大变化,各类新媒体成为广大青年获取学习及生活资讯、交流观点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将新媒体有机运用于第二课堂建设既顺应时代与科技发展洪流,又符合广大青年受众的内心期待和现实所需。相比传统的线下组织形式,新媒体因其多重优势可创新运用于第二课堂并收获良好的教育成效。首先,新媒体具有普及性。因使用便捷且功能齐全,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和需求度已远超笔记本电脑。当代大学生人均一部甚至多部手机,大多下载了微博、微信、抖音等应用。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使用这些新媒体平台浏览转发信息、交流讨论观点。运用新媒体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扩大实践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使活动组织更为便捷。第二,新媒体具有复合性。新媒体工作者将海量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資源整合为有机信息体,即时上传至各类平台。信息具有复合性,可刺激客户端受众的多重感官。这与多模态教学理念高度重叠,因此可运用于第二课堂,对受教育者进行多模态刺激,从而加强育人效果。第三,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以新媒体为媒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跨时空即时互动。观点交流可加深学生对思政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思维碰撞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5.完善运行机制,推动常态育人。第二课堂长效思政育人的实现需从制度上给予保障。系统科学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应涵盖管理、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等环节。高校成立第二课堂工作领导小组,从学工部、党办、校团委、教务处、后勤处、教学部门抽取先进代表成立小组,做好第二课堂统筹和管理工作。第二课堂设计环节应贯彻思政育人核心理念,坚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思路,做好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考虑活动的实效性、可行性、覆盖面、创新点、应急预案以及预期成效。第二课堂实践环节应体现思政教育元素的全程融入,坚持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旧媒体有机结合、多种模态有机结合等教学原则,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好全程数据影像资料的收录。第二课堂反思环节可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统测工具,评估已开设活动的思政性和有效性,比如使用微信调查星小程序向全体学生发放有关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汇总学生反馈意见,发现活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课堂改进环节应结合思政育人目标、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成长需求、评估调查结果等展开专题研讨,从而改良活动设计,提高育人实效。

四、结语

新时代新形势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大力构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阵地,是实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把握主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第一课堂主渠道,结合“互联网+”思维和各类新媒体,建立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从而丰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形式、改进思政育人方法、延展思政育人面积、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52-57.

[2]章鸣,王舒,王宝.高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探[J].中国共青团,2020(17):70-71.

[3]刘玲.高校课程思政的资源及开发研究——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分析[J].高教学刊,2021(19):164-167.

[4]金艳.大学英语评价与测试的现状调查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 2020(5):2-9.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第二课堂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