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1-10-30陈泊宏王海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互联网

陈泊宏 王海娥

摘要:在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化新优势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升级进化。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能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工程热力学》进行教学改革。以《工程热力学》为例,探讨基于“互联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这种新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打破思政内容和能动专业内容的知识壁垒,更好地将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使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程热力学;互联网+

一、序言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理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指明了方向。回顾2020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研究成果,“课程思政”的内涵更加丰富,研究视域更加宽广,研究方法更加综合,研究问题更加深刻。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时代热点,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创造独特的发展生态,成为各个领域新的增长点。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域,“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互联网+”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手段,如何通过教学重构实现“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何设计、实践“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目标、学生学为中心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成为“互联网+”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理论教学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其与高校课程思政相融合,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催生教学模式改革[2]。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具有优先性,用户产品“体验”的好坏是产品的生命线。那么在高校的课堂上,用户就是学生,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共同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于这一代人的教育方式,必须将传统的教学和思政教育与时下流行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将知识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有效做好大学生教育与引导工作。“互联网+”的到来必然导致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为更好引导学生成才,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必须积极将互联网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那么,要将高校课程思政与“互联网+”结合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是传统课堂与在网络教育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过去,我们习惯将网络教育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使网络教育沦为传统教育的一张皮,始终还是将传统摆在第一位。现如今,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网络教育始终只是为第一课堂服务,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内容设计上,不能机械的将传统课堂上的内容搬到互联网,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做一些只是补充,而是应该真正的将价值观和思政观念和相关知识在互联网上传播。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共享。要想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我们需要对网络上丰富的知识、平台和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所谓互联网在线教学,也简称为在线教学,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在互联网等网络上建立教学平台,师生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进行网络授课和学习的全新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壁垒,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功能齐全、学习交流方便、随时可学等特点,这使得它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力量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认为,可以结合“大数据”的办法有针对性地供给价值观教育内容。大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测学生的需求和对于事物的评价。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协同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且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方面,过去的“填鸭式”教育方法肯定是非常不可取的。在信息飞速传播和知识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和交互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

在具体的做法上,结合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搭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工程热力学》课程自主创新性学习平台。该平台基于学校的超星平台,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分派不同的任务。通过这个平台,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上传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资料及专业课教学材料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线下教学开始之前,现在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比如“喷管的设计”和“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等,同时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料上传,之后发布一些个性化人物,让学生们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锻炼自学和团结合作能力,之后就是展示和表达环节,让学生们对于知识点作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再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自学的方式,学生们可以自己体会思政教育内容的深意。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这门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关于机械能和热能转换规律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辩证思維能力,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授课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接下来以《工程热力学》的第八章中的“喷管设计”一课的课程思政内容为例介绍一下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教学改革。

喷管是火箭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是指通过改变管段内壁的几何形状以加速气流的一种装置,喷管的设计也是《工程热力学》这门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相比于传统的通过公式引入课堂,我认为可以通过“工匠精神”这一思政教育内容引入。主要是通过大国工匠高凤林的故事引入,他是世界顶级的焊工,也是我国焊工界金字塔的绝对顶端,他专门负责为我国的航天器部件焊接,是我国航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长征二号、三号都是经他手焊接完成,我国许多武器研制过程也都有他的身影。人们说他是“为火箭筑心的人”。[4]

为了防止手抖,高凤林在入行初期曾练习平举沙袋,几公斤的沙袋一手一个,平举一两个小时,就是为了增强手腕和手臂的力量。从高凤林的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学生们“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观念,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中也学会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要好高骛远,而应该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在高凤林的工作过程中他一直在追求着极致,在浮躁的时代中,高凤林一直在坚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传承着自己的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也使得高凤林在不断进步与成長。

在高凤林出名之后,很多外国企业都纷纷以丰厚的待遇荣耀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甚至有一个外国企业以如今他的8倍工资想聘用他,然而高凤林却拒绝了外企8倍年薪并且表示国家更加需要他,留在国家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利用这一部分故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精神”教育。正如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高凤林的故事,可以现在教学平台上给出一个引子,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发掘,再回到课堂上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兴趣,实现“互联网+”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不是只将线上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更多的应该是充分发挥线上教育自身的价值,帮助学生在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青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 (004):3-8.

[3]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5-17.

[4]高凤林:世界顶级焊工,为火箭焊接心脏,两套房加百万年薪请不动[N].搜狐网,2020-05-30.

作者简介

陈泊宏(1994—),女,汉,湖南株洲人,硕士,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南省衡阳市,讲师,研究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CSZ-2020-0789);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相变蓄热的新型太阳能重整制氢反应器能质传递特性研究”(项目编号:S20201392402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互联网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