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海,大海》:艾丽丝·默多克的诗性哲思

2021-10-29贾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他者自我隐喻

摘 要: 《大海,大海》是一部哲学性与文学性并存的奇书。这本书以查尔斯的生命历程与精神追求为核心建构了一个神秘主义的奇幻王国。他对自我的追寻中有着他者的影子;在自我与他者的碰撞中糅杂着个人的私欲;在这凌乱而争夺的困境之中,大海的未知性与包容性将这一切淹没与包裹,它如生命的镜像般影射着复杂的世界与人心。

关键词:《大海,大海》 他者 自我 隐喻

《大海,大海》以主人公查尔斯的口吻叙述了他的“逐爱”历程,一方面是存在的,一方面是精神的。查尔斯是一名过气的演员,临近晚年,来到了迷人静谧的海边栖居,不料却遇到了青春年少时的挚爱哈特莉。此时的哈特莉早已嫁为人妇,并且被婚姻特有的稳定性麻木着。查尔斯认定哈特莉的婚姻是一个牢笼,决心以一己私心要帮助哈特莉脱离。然而哈特莉的麻木与木然从反向激起了查尔斯对婚姻的复杂性与人的本身的复杂性这样的思考。此外,查尔斯的堂弟詹姆斯登门拜访,激起了查尔斯复杂、凌乱的情绪。对詹姆斯一生的在意,使得查尔斯在事事上与其比较,并陷于一生的自卑与阴影之中。小说于情节中融入了作者默多克的哲学思考:查尔斯一生的支撑与灵魂深处的奠基之物究竟是什么?他一生的初恋究竟是谁?或者,谁都不是?

一、“他者”与自我的互为地狱

詹姆斯像一个飘浮着的幽灵一样萦绕在查尔斯的生命里,查尔斯从未真正洒脱地解放自我的天性。詹姆斯在海边的出现,给查尔斯带来了深深的焦虑甚至痛苦。但詹姆斯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查尔斯生命的选择。在查尔斯的“自我”存在之中,永恒地裹挟着詹姆斯这样一个可怖的“他者”。詹姆斯是查尔斯的镜像,在那个透明的镜子之中,查尔斯看到了自己的自卑,看到了自己的逃离欲,看到了自己深刻的嫉妒心。“我们四眼相觑。他强烈的语气,他的眼神,他肃穆的表情,在让我抗拒的心灵软化。但我无法相信他。多年来我们一直是竞争对手,而我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儿时的恨——就像儿时的爱一样——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a对软禁哈特莉,查尔斯排斥着但实质上被詹姆斯引导着最终相对平静地处理了此事。在詹姆斯身上,查尔斯看到“爱丝蒂尔婶婶”的影子,而对爱丝蒂尔婶婶的潜意识依恋无形中转移到对詹姆斯复杂的情绪之中,在这个层面上,詹姆斯、爱丝蒂尔婶婶是查尔斯的“初恋”,同时,成为查尔斯一生的困扰。查尔斯无法独立出来拥有真正的自我。“你总是第一个,什么都抢先我一步,爱丝蒂尔婶婶是如此……你无所不在,污染我人生的每样东西。”b

而哈特莉对于查尔斯来说,是独属于他的,未被阴影浸染的一方净土,是他逃离精神挣扎的诺亚方舟,是实现自我的最后一方灵魂圣地。这是查尔斯意向中的一种可能性,但是战争将这一切分裂了。“詹姆斯说我爱的其实是自己的青春岁月,不是哈特莉。克丽芒阻挠我寻找哈特莉。战争摧毁了那个本来可以与我儿时甜心白头偕老的寻常世界。没有火车让我到得了她住的地方。”c他无法获得纯粹的良心,在这种追寻之中又受到自我欲望的阻挠。主客两种地狱的交融使得查尔斯呈现出分裂的状态,并且终曲依旧是无法融合的孤独。

查尔斯执着于被异化了的过往之中,并怀着强烈的情绪、欲望伸展着自己的选择。然而这种欲望投射的主动性在多年之中,被包裹在“他者”的影响里。查尔斯一生都没有停止寻找哈特莉,同样,他的一生也没有剥离开詹姆斯的影响。“没有詹姆斯,我终于真正孤独了。我现在才知道,我的存在有多么倚赖他的存在,仿佛他是我的孪生兄弟而不是堂兄弟。”d同时,詹姆斯身上的神秘主义也深刻地影响了查尔斯,并直指文本所讨论的主题:精神世界的灵性对人的支配、人的欲望构成的悖谬性。“他死前一刻有看到‘全部的真相吗?如果有,他有即时受惠吗?他现在是不是住在那个古怪的‘解脱天堂里了呢?还是因为某种软弱和痛处,他目前正在炼狱里为某些我想象不到的罪愆补偿?还是他正游荡于妖魔四伏的‘中阴,遇到各式各样生前熟人的幻影,并被各种恶魔吓得半死?一个人要怎样才离开得了‘中阴?我不记得詹姆斯是怎样说的了。”e这里的“中阴”是查尔斯正存在着的疯狂又极端平静的状态,也是文本所展开的不断讨论的“他人即地狱”的话语张力。

二、私欲在人格构成中的悖谬性

查尔斯青春岁月中的初遇,构成了他一生纯洁空间的幻影。但对其一生事业走向有巨大影响的是克丽芒。克丽芒事业当红期时,查尔斯刚刚二十多岁。在对查尔斯人生的带领之中,克丽芒是核心支撑,与克丽芒的同居构成了查尔斯稳定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查尔斯声称其没有结婚是因为对哈特莉的深爱,同居与婚姻的巨大差异——表象的形似与实质的异象在这里表现了出来。“克丽芒是我的实体,是我的血肉。是她提拔我、创造我、造就我的。她是我的大学、我的拍档、我的老师、我的母亲,后来又变成了我的孩子、我的精神伴侣、我绝对的情妇。”f克丽芒在查尔斯实质的人生走向里,现实地勾勒着他人生的脉络,是真实的;哈特莉在一个静止的空间保留着永恒的痕迹,是虚幻的。两者都是查尔斯欲望的伸展与构成,但是却产生着悖向的冲突。查尔斯与克丽芒在现实世界中的交往是真实的、自由的,超越了那个童话的瞬间,是真实的體验性的交往;查尔斯与哈特莉存在于瞬间之中,在现实世界是没有位置的,是饱受焦灼的,是一种毁灭。这样的状态共存于现实的生命体当中,查尔斯与罗希娜、莉齐的交往同样如此。

罗希娜是激情的,同时是暴戾的;莉齐是绵软的,同时是难缠的。二人对查尔斯的爱都如大海般汹涌澎湃。但于其中,都有着强烈的反转性。查尔斯与罗希娜结合,破坏了罗希娜与佩里格林的婚姻,这种自由之爱中有着仇恨的缝隙;莉齐和查尔斯分开了,这个过程中莉齐对男性的倚靠暴露出来,同时,与吉伯特的相处又展现出黏腻和纠缠。罗希娜最后在佩里格林对查尔斯的复仇中看到了佩里格林男性的强力,选择回到前夫身边。莉齐在挣扎之中回到了吉伯特身边。在文本之中,这种选择是出于厌倦、逃离、恶心感。

莉齐在查尔斯的驱赶中需要一个温柔的港湾来接纳自己,并且查尔斯知道莉齐的本质。“我可以感觉她的触须紧紧卷缠着我。她是不会瓦解的,也不会为任何人瓦解。如果我当日真的坠海而死,她说不定很快就会靠在别的男人的臂弯里哭泣。……她真的是非常甜心、非常乖巧,是任何有保护心肠的男人都会爱上的女孩,但另一方面,她也是那种真正拥有自保能力的女人。”g在这样的解构中,私欲的抽象与多面性被暴露出来,莉齐不是绝对纯粹的粘腻,不是单一的天真,也不是心思缜密的恶妇,而是多面对照地存在于一个本体当中,共时性地分割,历时性地切换。罗希娜的愚蠢性也被查尔斯指明。罗希娜因前夫打算杀死查尔斯而表现出的所谓男子气概,选择重新与佩里格林复婚本身即是被情绪所支配的强烈的荒诞行为,反映出非理性在人格构成中的驱动作用。在查尔斯与上述女人的交往中,人的情绪的不稳定性与悖谬性被展现出来。

三、大海对全部生命体验的隐喻性

艾丽丝·默多克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史上第一个把叙事艺术与专业水准的哲学思考結合的人”h。二十世纪是一个上帝已死的时代,在消解形而上学的历程中,默多克逆流而上,她倚重一种道德哲学的形而上学,它体现在人与自然、与世界、与他人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中。i重归现实主义的殿堂,艾丽丝·默多克有着自我独特的现实观,认为“一个人永远也无法完全了解现实”j,所以在叙述现实的过程中有了神秘主义诗学的倾向。为了说明现实的复杂,默多克用一种没有形式、无法穷尽的意象来表现现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于是便有了在《大海,大海》中的中心意象——大海。k

文本以史前为开端,以查尔斯的叙述口吻引出自我的人生经历,冥冥之中灵性的吸引驱使查尔斯在大海的凝视中找寻生命的意义。“对,大海才是我的原乡。一想到自己是十四岁那年才头一次看见大海,我就觉得怪之又怪。”l在一生的旅途之中,感知到了可怖的生命的失落感,在重归大海的际遇中感受到了重回子宫的温暖与平静。默多克将大海隐喻为形而上的子宫,包裹着查尔斯真实的生命感知,放置着查尔斯的情绪与痛苦。“大海显得焦躁不安,水色深蓝,好似戴着白色的羽冠。”m“我为自己终于可以彻底摆脱,坐在艳阳下观看宁静平和的大海而心满意足。这种孤独与宁静是深邃和非动态的,是任何最精致的戏剧性宁静都无法比拟的。”n查尔斯在阅遍现实的不确定与混杂之后,在无法处理的情爱纠葛之中,在无法辨认爱与欲的矛盾里,于大海的奔腾中找到了生命的安放。在情节的构成之中,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怒吼的样态与人物的纠葛、矛盾以及情节的走向是一致的。查尔斯把内心感觉的影子放置在生命的经历之中,不断交织、杂糅,在成为自我的路上与他者重合,在这个过程之中又不断地剥离。这种他者与自我的矛盾向大海敞开,大海的样态影射着查尔斯内心的起伏。

但是大海之中的怪兽——大海怪表达着梦与实的激烈碰撞。在华莱士典藏画廊中,《珀尔修斯与安德洛墨达》引起了查尔斯的注意。画中海龙的长相引起了他内心的震惊,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像萦绕在他内心的那头海怪,但嘴巴却很肖似。“我快速转过身,却发现自己正好与伦勃朗的《提图斯》面对面。原来提图斯也来到这里。提图斯还有海怪还有星星还有四十年前我在电影院里握着的哈特莉那只手,全都在这里。”o查尔斯生命的诸多景象与潜意识中的幻影交叉着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在几近昏厥的状态里他看到了吞噬自我精神支柱的俄狄浦斯——詹姆斯。詹姆斯希望查尔斯的回忆录能够多花时间反省人类的虚荣心,面对生活的本质,不再欺骗自我中麻醉与沉沦,这样有力且可怖的对内心的揭露,让查尔斯迷茫而深陷焦虑之中。詹姆斯提到柏拉图的父系祖先是海神,他问查尔斯那边有没有鼠海豚或海豹。这一问是点题之笔,海中奇怪的物带给查尔斯的震骇感是查尔斯生命之中的迷蒙之处。查尔斯感受到他的震骇感被詹姆斯的“秘方”所治好,大海影射着查尔斯内心的起伏,那头让他心神不安的怪兽在此刻得到了安宁。

大海包孕着查尔斯全部的欲与感,在安放他的生命的同时,还拍打着他内心不可直视的阴暗与不可知的困惑与哀愁。生活的不确定性让日子始终都是多元的样子,人与人偶然的交叉与碰撞让一切都在未知的海洋里奔腾。大海包孕着生命的无限可能,也预示着生活感受的无限的未知痛苦,在安置自我的可知生命历程中同时包孕着不可知的可能性,在无法认识自我的泥潭中同时释放着认知、爱、欲、平稳、沉沦和死亡。

abcdefglmno〔英〕艾丽丝·默多克:《大海,大海》,梁永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第395页,第410页,第488页,第474页,第475页,第484页,第401页,第4—5页,第16页,第33页,第169页。

h 陆炜等:《20世纪英国文学史》,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ik刘晓华:《失落与回归:默多克小说中人的本质问题》,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第2页,第104页。

j 转引自Iris Murdoch ,“The Existentialist Political Myth”, in 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 Writings a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London: Chatto and Windus, 1997,p.131.

作 者: 贾晶,山西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他者自我隐喻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