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代碑刻书风探赜

2021-10-29彭晓君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碑刻书风

彭晓君

摘要:谈论起隋代书法,大多都认为隋代书法只是南北朝书法的“续尾”、唐代书法的“开端”,这种评价无疑是不准确的,隋代书法有其独特的时代意义,绝不是南北朝和唐代书法的衬托,本文通过对隋代碑刻风格以及成因进行探究,试图梳理隋代楷书风格的流变,以更好地呈现隋代书法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隋代  碑刻  书风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43-03

隋朝作为统一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七十年的南北政权对立割裂的局面,使南北朝的文化、政治走向大融合大统一,此背景给书法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为楷书法度的完备、楷法的规范化、普及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虽其只有短短三十余载,却上承南北朝天真拙朴、雄强的气象,渐趋流丽方正;下开唐代楷书“森森焉若武库矛戟”的严谨法度,大开盛唐气象,隋代书法作为南北朝楷书走向唐代楷书的桥梁,于书法史上的意义是独特的,它初步确立了以“真书”为楷模的书写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了笔画的形态、结字的标准、气息的流畅、章法的和谐等法度的完备,将人文符号向规范化靠拢,书体之间亦产生了关联,形成系统,此体系影响至唐代并成熟定型,唐尚法的审美标准亦由此生成。

隋代书法主要以碑志为主,墨迹种类稀少,仅有写经、高昌王国延昌、延和时期的墓表和少数的文书残纸,以及几件名家书作。据统计,隋代墓志有332件、碑刻67件、造像题记116件、刻经8件,杂刻18件,其中墓志数量最多,碑刻、造像题记次之。①隋代石刻主要以楷书为主,其楷书遗留着北魏楷书的拙朴,又有南帖的温润典雅,淳朴未除,精而不露,精品亦不在少数,难免康南海有取隋卑唐之说:“今人难免干禄,唐碑未能弃也,而浅簿离古甚矣,莫如取隋书之近唐,而古意未尽离者取之。”清叶昌炽《语石》中对于隋碑也有着高度的评价:“隋碑上承六代,下启三唐,由小篆八分趋于楷隶,至是而巧力兼至,神明变化,而不离于规矩。”

一、隋代碑刻书法艺术风格特征

对于隋代碑刻风格的整理和分类上,笔者在参考沙孟海先生总结的隋代真书的四种面貌的观点上进行补充,从中探讨隋代书法的源流,造像由于书写姿势等原因,碑刻有其特殊性,殊不作论,且篇幅有限,只以楷书为主要论述。

隋代碑刻楷书自成面貌,书体的紧密来自北魏,宽博来自北齐及南帖,南北文化的统一使得楷书的发展得到了充足的养分,隋代短祚,仅有短短三十七载,却只用了非常短暂的时间,便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风格,有着开创唐代法度的楷模作用。

(一)初期的天真拙朴

开皇元年至开皇十四年为隋代的初期阶段,隋代早期的楷书沿用北朝旧习,书体兼容篆隶,因而风格别致,如隋开皇三年所刻的《寇奉叔墓志》,结体稚嫩,用笔简朴兼参行草笔意,意趣横生,延续着北魏《源延伯墓志》一类天真拙朴的风格;同年所刻的《梁坦及妻杜氏合葬墓志》,隶楷笔法相杂,风格质朴、柔和。隋代中后期楷书面貌逐渐纯粹,但字体杂糅的现象仍有存在,如大业十二年的《唐世荣墓志》,通篇只有60字,其中具有典型隶书字形的就有20余字,如“業”“秊”“安”等;又如隋大业十二年所刻的《□昂墓志》中首行便多处应用了粗率的篆书部件,如“君”字上部的“尹”“高”字除了“口”部的其他部分、“明”字右部的“月”,第四行的“有”字的上部等;刻于大业八年的《田光山妻李氏墓志》、大业九年的《皇甫深墓志》、大业十年的《王夫人墓志》都存在着篆书作为部件应用的现象。《曹植庙碑》虽亦兼参篆隶结体及笔意,但较为自然妥帖,古意盎然,结体宽博大气,已然能见颜鲁公结体,在隋代楷书中自成一格,仅有《赵芬残碑》雄浑与其相近,但其实大有不同,可谓孤品。

(二)中期的典雅平和

中期阶段为开皇十五年至大业五年,这一时期的碑刻质妍兼备,别有意味,是隋代楷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真正地把南北书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开皇五年刻制的《赵芬残碑》,结体开始成熟,宽博浑厚,但笔画多方笔,仍有魏碑方硬的特点,但已可谓是隋代楷书脱离北朝楷书生拙面貌的转折点;晚其一年所刻的《龙藏寺碑》,面貌与东魏《高湛墓志》相近,结体宽博爽朗,用笔拙中藏巧,气息淳古,是隋代楷书变北朝楷书斜画紧结为平正端庄的典型作品,其中已可窥探数位唐人名家的影子,亦为历史所重,历代书家、藏家皆评价不俗。宋欧阳修评之曰:“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②;清康南海亦对其评价甚高:“《龙藏》统合分、隶,……薈萃为一,安静浑穆,骨鲠不减曲江,而风度端凝,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隋开皇十四年后的楷书碑刻法度完备,兼容南北,自成一格,可谓初唐楷书先驱。如开皇十五年刻的《巩宾墓志》及开皇十七年刻的《董美人墓志》,虽遗留北朝后期墓志体势、用笔,但结体平和,用笔温润典雅,已与北朝楷书生拙、雄强的风格相去甚远;又如《张通妻陶贵墓志》《苏慈墓志》用笔方圆兼备,结体紧密之余而能收放有度,且欹正相生,生动自然,已能见欧阳率更及虞永兴体态。毛枝凤评《苏慈墓志》曰:“楷法精健绝伦,实为佳刻。……其沉着痛快处,有唐人所不能到者。”③仁寿二年刻的《启法寺碑》为隋代名家丁道护所撰,宋蔡襄于评《启法寺碑》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魏晋之后,隋唐之间,善书者莫过于丁道护。米芾亦云:“道护所书启法寺碑,冠绝一时,蔡君谟题跋极许可之,谓腾薜纯陀也。”可见《启法寺碑》历来为世所重,其书水平之高显而易见,然拓本资料字迹缺损太多,已不能窥其神彩,大为可惜,仅能于前人评述中品味。

(三)后期的端庄秀美

隋代后期阶段为大业六年直至隋代结束,后期的碑刻渐趋流美,这是帖学成为书法主流的征兆,此时的碑刻风格纯粹,温和秀美,与唐楷风格极其相近。如刻于大业六年的《董穆墓志》,尽脱生拙之气,用笔灵动,线条温润,已有隋唐成熟写经的面貌;又如大业七年所刻的《萧玚墓志》,气息溫润典雅,结体方正;《解府君墓志》用笔方圆有度,结体较《萧玚》成熟,颇为精致;《张盈夫妇墓志》用笔圆润,气息通畅且兼有《张玄墓志》之拙朴,亦为隋代精品。

猜你喜欢

碑刻书风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苏轼《黄州寒食帖》赏析
徐渭另类书风及成因探析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