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21-10-29杨婷蒋燮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缺憾民族音乐展望

杨婷 蒋燮

摘要: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是该区域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集合。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各种文献,梳理1980年以来红水河流域民歌研究、器乐研究、戏剧音乐研究、祭祀音乐研究、综合音乐研究等方面的现状,归纳出研究选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展望,旨在为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  红水河流域  现状  缺憾  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04-03

红水河流域的民族音乐在风格类型与内容形式上皆诠释着该流域民众的生活态度,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该流域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1980年以来,红水河流域的民族音乐研究视域不断拓展,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来,研究文献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向,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总的来看,1980年以来(1980—2021)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主要载于各类期刊论文,一些相关成果也散见于著作、研究报告之中。回顾与整理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成果,通过研究现状,寻找缺憾,展望未来研究趋势,探讨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现状

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作为中华多样性文化的一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研究亦取得了新进展。通过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互联网等对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进行检索与查阅,发现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歌、器乐、戏剧音乐、祭祀音乐、综合音乐研究等方面,其研究现状梳理如下:

(一)关于红水河流域民歌研究的现状

关于红水河流域民歌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歌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民歌文化研究等领域,一是对红水河流域民歌音乐本体的研究,陈文新对《青山里流出一条红水河》等民歌的创作内容、风格、背景进行了音乐分析,梳理了红水河流域民歌的音乐特征;二是从歌唱习俗、民歌传承与发展、民歌文化资源开发、声腔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红水河流域民歌的研究内容(曾宏华,2013;吴巧,2017;周志峰,2020)。此外,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还有学者较早地论述了红水河流域民歌的特点,并对红水河流域民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陆华柏,1986)。

(二)关于红水河流域器乐研究的现状

红水河流域器乐是该流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高敏、金萌等对马骨胡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有学者从历史概观、音乐特征等方面对八音合奏乐进行了探究(覃式,1997),也有一些学者分别从铜鼓音乐分析、铜鼓音乐记谱方式、节庆铜鼓乐等视角对红水河流域的器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研究 (邢磊,2013;刘雯,2016),这些研究为红水河流域器乐发展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

(三)关于红水河流域戏剧音乐研究的现状

红水河流域戏剧音乐研究在我国戏剧音乐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界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区域戏剧音乐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文及著作之中。在红水河流域众多戏剧音乐的研究中,高敏在《二十世纪中叶壮族音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认为戏剧《农家宝铁》的音乐在红水河流域壮剧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另有学者对红水河流域戏剧音乐的特征、传承、发展以及保护进行研究,为红水河流域戏剧音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李雪,2016;刘华清,2019)。

(四)关于红水河流域祭祀音乐研究的现状

强调用详实的田野资料来支撑研究者的学术观点是红水河流域祭祀音乐研究的特点,学者杨秀昭从信仰、仪式及音乐本体等方面整体描写该流域丧葬祭仪音乐。另有学者对红水河流域的洞经音乐、祭祀音乐《蛙婆歌》、铜鼓乐等祭祀乐进行了不同类别、不同视角的研究 (崔艳英,2019;冯明洋,1988;高敏,2005)。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卢克刚在研究天峨等县的祭祀音乐时,是如何将其应用到蚂   节中的。

(五)关于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综合研究的现状

随着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推进,对该流域民族音乐的综合研究受到学界关注。范西姆1982年就在《壮族音乐》中研究了马山三声部民歌、歌舞音乐、田林说唱音乐及西林戏曲音乐。2006年至2021年有9篇“红水河音乐”核心相关论文,从较为综合的角度对红水河流域音乐进行了研究,另外有学者从各个音乐类型对该流域民族音乐作出综合性梳理(冯明洋,1988;高敏,2015),以上研究为不同阶段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发展提供了学术参照。

二、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的缺憾

通过上述梳理发现,虽然学术界对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研究整体体量不断增长,学者数量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但细致分析来看,相关研究仍存有缺憾。

(一)研究選题上不够系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从研究选题上来看,目前学界还未形成对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的系统研究。第一,学界以“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为选题的研究不多,而常常以该流域某具体地域民族音乐为选题。第二,虽然以“红水河流域民歌”为选题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仅有四篇文献。另以“红水河流域器乐研究”“红水河流域戏剧音乐研究”“红水河流域祭祀音乐研究”“红水河流域宗教音乐研究”“红水河流域民族音乐研究”“红水河流域民间音乐艺人研究”等为选题的研究甚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

猜你喜欢

缺憾民族音乐展望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缺憾之美
成为新的自己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缺憾之美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缺憾也是一种美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