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曲艺与戏曲起源之异同

2021-10-29孙良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曲艺戏曲

孙良

摘要:中国戏曲由古代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三种艺术形式组成。说唱艺术作为曲艺的基本艺术手段之一,对戏曲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宋金戏曲形成为节点,主要梳理曲艺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异同和联系。宋代目连戏的演出文本和宋元杂剧的曲式规范,是戏曲吸收同时期曲艺中“变文”和“诸宫调”形式的突出成果。

关键词:戏曲  曲艺  艺术起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01-03

曲艺与戏曲作为由民间兴起后得到广泛传播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各自的艺术特点不同——曲艺是以口语说唱叙述故事,戏曲是以歌舞演绎故事,在追溯历史起源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曲艺的历史,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研究者若从史料方面将其与戏曲相比,难免不够详尽。但若从两者形成的历史时间进行比较,戏曲艺术却远不及曲艺悠久。戏曲艺术形成于宋金时期,成熟于元代初期,而曲艺在现存唐代资料记载以前,已具备相当成熟的艺术形式;曲艺是戏曲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的起源之一,戏曲是在吸收说唱艺术的演唱技巧、讽刺幽默的表演内容后,与歌舞、滑稽戏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

一、曲艺与戏曲在先秦时期的文化异同

从以往研究资料来看,曲艺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年代,学者仅标注了唐朝作为曲艺信史的开端。但与其他艺术形成之初相同,人类首先是为满足生存及劳动的需要,才开始进行相关事物的创造。例如,衣服的出现是源于人们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身体部位受到伤害;语言的出现是为了彼此交流,表情达意。说唱艺术的出现也是先以实用性为主,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叙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歌颂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并在人们不断传诵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成为了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因此,学界将说唱艺术的起源划在了人类文明史前。他们认为,“曲艺是人类在未有文字或出版物之前,口头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世俗方式的艺术化升华”。在此,曲艺主要被界定为传承历史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带有更多的教化意味,主观的情感表达并不是最初的目的。它所说唱的题材主要出自历史真实事件,只是在经过几代人的传诵中,加入了个人演绎的成分。

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戏曲是以歌舞为主的表现形式,关于古代歌舞的记载,大多可作为戏曲溯源的资料。然而,戏曲与曲艺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戏曲艺术的形成需要在文字、作曲、表演、声乐、器乐演奏、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已高度成熟后,再将这些艺术形式进行综合、提炼、加工,使它们统一为戏曲文本服务;而曲艺在说唱技艺与文本的成熟后,就可以建立起较完善的表演体制。所以,即使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划在原始时代,但戏曲艺术具备形成的基本条件,仍在宋金时期。此外,戏曲所融合的歌舞表现形式,自远古时代起就具有极强烈的情感表达因素。无论是早期全民性的狩猎舞蹈,或是“蜡”“雩”等有关农事的祭祀舞蹈,又或是奴隶制时期为取悦奴隶主所表演的歌功颂德的优人乐舞,都含有个人乞求神明、集体狂欢或表达崇敬的意愿,这种舞蹈的表演目的与以最初传诵历史为主的说唱有所不同,并没有教化人心的意味。从自娱娱人性质的歌舞,到教化人心的戏曲,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直至宋元时期,由于文人的参与,剧作家的主观意志借助文本尽数抒发,戏曲创作得以进入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发展时期,更多体现其教化作用。

在追溯两种艺术门类的形成历史中也可以发现,先秦时期,两者存在较多文化同源的现象。其一,在对于俳优讽谏的历史记载,曲艺和戏曲研究人员都表示可以作为艺术形成的文化源头。曲艺研究者认为曲艺与优人讽谏的滑稽表演在方式方法与内容表达方面,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因为“优人讽谏同后世曲艺的幽默讽刺传统、寓教于乐传统、语言风格及艺术构思方式等多有相通”。同时,戏曲研究者认为,“与巫比较,优人的艺术是不带宗教色彩的,是纯粹用以娱人的表演艺术……因此,优又是最早的职业演员”。优人在滑稽调笑的过程中,既带有模仿他人行为举止的装扮形式,如《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衣冠”,优孟模仿孙叔敖的穿戴动作、说话神气,甚至达到楚王无法分辨的地步;同时具备能歌善舞,具有高超的技艺,如《国语·晋语》中“优施教丽姬”的记载,优施在与里克喝酒时,就是歌舞一曲,暗示里克择木而栖。这些说明俳优的表演综合多种技艺元素,含有即兴成分。其二,在对于古代神话题材的借鉴方面,戏曲研究者认为封建初期的歌舞形式“角抵戏”与民间传说的蚩尤氏有关。传说蚩尤氏头生两角,在与黄帝大战时,就是以角抵人,大败黄帝;曲艺研究者也表示,古代的神话寓言是说书类曲艺创作借鉴的文化源头之一。

由上可見,曲艺与戏曲艺术在表现特性上具有相通性,两者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创作思维上,口头传诵与古代歌舞存在差异。口头传诵先于歌舞进入艺术教化的阶段,只是由于人类文字的出现,书面记录取代口头传诵,才使得传诵形式逐步向自娱或娱人的说唱艺术转变,说唱的内容也从“正史”到“野史”,夹杂着个人情感;戏曲源流中的古代歌舞从始至终都带有情感成分,也更具程式性特点。

二、曲艺与戏曲在两汉至宋代时期的发展差异

从先秦至汉代,关于曲艺的记载虽仍是只鳞片爪,影影绰绰,但根据学者列举的几处在古书中类似说唱表演文字描述及“说书俑”的文物图片,我们可以推断,曲艺在封建君主专制的两汉时期,已形成独立的表现形式,并广泛流传于民间。而在当时,戏曲艺术仍孕育在角抵戏、俳优、歌舞、西域杂技、说唱艺术等表演形式之中,两者没有出现文化同源的现象。汉代初期,民间将角抵戏进一步戏剧化,出现《东海黄公》人与虎的搏斗的规定情节,虽然仍是以竞技为主,但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故事的规定,老虎需要被黄公“杀死”,这已经出现了戏剧的雏形。并且,随着汉代宫廷艺术的发展,角抵戏进入宫廷与优、歌舞同台演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开始初步融合。再加上西域使者的朝贡,将杂技艺术传入中土,这些艺术现象为戏曲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至此,关于起源异同的比较,由于曲艺表演形式的确立,转变为曲艺如何进一步发展,以及戏曲如何综合各艺术门类在宋金时期形成的问题。

猜你喜欢

曲艺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戏曲从哪里来
《曲艺泉城》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