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2021-10-28张雯虹李昂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创业能力

张雯虹 李昂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提出新要求和新标准。高校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秉承三大基本原则,构建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同时,高校要与时俱进做好课程体系再设计,并搭建开放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探讨论坛。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引言:

学校作为知识汇聚与人才培育的孵化器,对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社会各领域产业升级与转型,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需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生成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的重要性,能够做好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构筑优质和科学的学习环境。依托先进的育人平台和开放型的教育教学空间,切实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

(一)开拓与创新的意识

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形成,需依靠后天的培育和训练。大学生需具备良好的开拓与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形成创新创业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决定大学生个体的行为动机。若想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即主动创新,不盲目跟随潮流。

(二)夯实的理论基础

丰富的知识层次,是实现创新的前提与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需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能够对相关领域产生深入的了解和新认识。而大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形成,首先需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后才能在实践和锻炼中产生具体的能力。

(三)实现创意和想法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需能融会贯通于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做到活学活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实现创意和想法的能力是关键。既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还需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现愿景和目标的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必须在育人思想上进行创新与深层次革新,为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良好环境与平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一致性原则

目标是践行工作行动的导向,高校须精准定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并设计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必须做到以创新促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秉承开拓进取的思想深化专业学习。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讨,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若课程内容设计缺乏现代性和科学性,将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能仅停留在知识表面获取与解读。为此,高校必须根据既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新标准,有针对性和战略性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凸显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会对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始终秉承凸显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原则,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从大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健康和开放型的的学习空间。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诉求,对既往教学模式进行升级,对教育空间进行无限延伸,使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题研究与专业技术学习活动。

(三)人才培育深度嵌入市场环境的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要局限在专业理论和既定知识传授和讲解,需将人才培育深度嵌入市场环境中。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态势,设计科学的人才培育内容与计划。采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和强化。根据实际创业规则和资质条件,设计与现实需求和要求相匹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课程,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引导,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市场风险分析能力的提升,从各个方面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創业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一)构建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需构建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充分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完成创新型项目提供平台和窗口。高校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创新型企业运营和管理活动中,通过亲自参与运营、管理、推广等工作,认识到创新创业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利用实践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秉承凸显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原则、人才培育深度嵌入市场环境的原则,深度和全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计划,对传统的人才培育空间和专业教育范畴进行延伸和拓展。依托企业工作和管理平台,教会学生处理繁杂工作内容的方法,并能引导他们从整体意识出发,思考和设计企业运营和市场推广方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大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选择适合和对口的企业进行实践与实习。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和科学配置,在各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与机会,使他们的创意和独特想法有机会实现。同时,学校可协同企业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长期和深入开展创业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并为企业人才培育与技术研究提供人才支持。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形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为他们创业提供资源和便利条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目标。

(二)与时俱进做好课程体系再设计

课程设计是深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高校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以及既定领域的人才结构,设计具有现实时应性和与实性的课程内容。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深度性,还需展现出极强的实用性和科研性。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能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结合这一思路与组长,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做好课程体系再设计。围绕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等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推进人才培育计划,着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需根据大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程度,设计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此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性与探究性。通过专业知识与科学技术深入学习与实践,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获得有效培养。高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向未来,面向专业,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将最新的理念、技术、知识、理论传授给学生,武装学生头脑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深入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

(三)搭建开放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探讨论坛

创新行动需以先进的思想为先导,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头脑风暴的平台。通过搭建开放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探讨论坛,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勇于质疑精神提供开阔的空间。论坛上主要以专业知识和创业案例探讨为主,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热门话题,并能深入的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确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依托开放性强的论坛,深度研究专业理论与技术,使大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开拓和创新意识。只有学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才能深耕专业领域,习得极强的专业技能和卓越能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必须创建开放的人才培育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多维的知识学习平台,能够在结题答辩、深度互动、数据有效交互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对创新创业的流程与难点建立正确的认识。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必须通过不断的思想革命和行为引导,在具体的领域中发挥天赋与才能。相较于面对面的学生交流,开放型的论坛可打破时空无限制,引导大学生与国内外顶尖人才进行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结语:

总之,高校人才培育需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主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在学生思想成长和行为规范两方面做好教学设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及就业形势,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郎蕾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J].法制与社会,2020(22):131-132.

[2]安菲菲,李华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今日财富,2020(15):33-34.

[3]谢旭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化模式构建[J].营销界,2020(15):182-183.

[4]劉晓婕,李香,王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山西青年,2020(07):71.

[5]程红宇,王倩.“双创”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策略的研究[J].营销界,2019(46):13+15.

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科规划项目“大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编号GH180549)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创业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