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下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初探

2021-10-28李婷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趋势,探索基于OBE理念下通过线上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以及课外有效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结合,创建妇产科护理思政教育新局面,同时为建设德艺双馨的护理人才队伍、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系统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OBE;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1]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2]:广大青年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

妇产科护理学是本科护理专业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妇科和产科两大部分,是一手托举两条生命的学科。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解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及非孕期妇女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为保障和促进母婴健康提供服务。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大理大学秉持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基于OBE理念下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进妇产科护理学的课堂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以下是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创新教学体系建立的具体方案的探索研究。

一、课下线上学习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我们授课的对象是00后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和手机。慕课、微课、学习强国等信息化在线教学资源可以极大满足学生对移动网络课堂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通过老师将妇产科护理专题热点的视频美文的推送,让学生阅读然后写出反思感想投稿在雨课堂中。用楷模的精神为学生培根铸魂、啟智润心,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一)万婴之母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她自己虽然从未有过孩子,但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所以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献身妇产科事业:一辈子未嫁没有自己的孩子,惟一伴侣就是床头值班电话,做了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林老在临终前意识模糊的时候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老的遗言。她的墓志铭:“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工作严谨:给同学展示林老多年前手写病例的图片,让学生看到病例记录的诊断内容严谨凝练,字迹工整、一丝不苟。

放下个人名利,病人生命优先:林巧稚工作之初为一位异位妊娠的急诊患者做手术,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假如手术没有成功这可能意味着她的医学生涯就此结束,她也可能很久都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可是,她满脑子都是患者的生命,想清楚了手术的所有细节和步骤,偏偏就没想到这一点。她拒绝开国大典的邀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把孕产妇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视同仁:专注诊病,不关注来访者身份。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医者仁心:用对亲人的方式对待病人,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的肚子上,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每当产妇因为阵痛而乱抓的时候,林巧稚总是让她们抓自己的手,她后来说了原因:不能让她们去抓冰凉的铁床栏,那样将来会留下病根的。

林老用自己的一生落实践行了医学生誓言: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萌汉妇产科护士

在医疗队伍里,护士中的男性占比仍然比较小。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护士445万,其中男性护士有12.5万。

丁龙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工作了11年多,接生了上千个新生儿。作为一名男护士,他体验过被产妇拒绝的失落,遭受过产妇家属的冷眼,也经历过产妇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的紧急情况……面对外界对男护士或多或少的误会和不解,丁龙强觉得,站到患者的角度上,都是可以理解的。于他而言,对这个身份的认识更纯粹:“在生命面前,护士的性别不是什么问题”。

使学生明白护士工作“无性别歧视”,男性也能在妇产科护理行业做出一番事业。稳定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三)格物致知的临床医生

生殖医学领军人乔杰亲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30年来深耕生殖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她秉持“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为数以万计的家庭带去了幸福和圆满。运用中国智慧“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原理进行研究,先弄清事物本质,自然也就懂得了所有表象的缘由,而基础研究过程正是穷究事物原理法则的过程。

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奔赴抗疫一线、交流经验,慰问女医务人员,调研孕产妇感染情况。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问题,提供临床证据。在打造人文关怀护理文化的同时,乔杰一次次进入危重病房,牵起病患双手。让我们看到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老师通过学习强国发送到钉钉学习群,学生不断被这些行业楷模、时代先锋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和鼓舞。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倡导求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科学难题的精神,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奉献、团队合作及大局观,树立为护理和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的使命感来开启妇产科护理的学习。

二、线下课堂内容

(一)珍爱生命观

在讲授“妊娠生理”中通过微课及动画让学生看到精卵结合的过程,通过提问“精卵结合几率是多少”,同学思考后回答是几千万分之一,老师提炼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是千挑万选最优秀的那个才能和卵细胞结合,所以要对生命保有敬畏。《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父母给予的身体发肤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

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艰辛,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珍惜珍爱自己的生命。遇到困难要坚信,一定有办法面对,而不是轻易选择轻生。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生命。让同学课后打电话感恩父母,和母亲聊聊当年怀孕分娩时候的事,增加亲子感情,和谐家庭。在和父母沟通分娩之后学生的仁爱之心自然被唤起,在遇到患者分娩时候也能够真正换位思考,用细心耐心去对待患者,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更多孕产妇。

在讲“人工流产”时,通过临床真实案例讲解其危害性,让学生敬畏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的意义。不要轻易相信电视广告“开始了吗?结束了,3分钟搞定”。流产对于女性的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危害,实则的行为是杀死自己的孩子。所以,要理性的怀孕,不要轻易夺取胚胎的生命。

(二)健康性爱观

护理本科生正值青春期,因此在讲“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一章时,科学讲授女性在激素作用下会萌发性冲动和欲望,出现性梦、性幻想等,[3]对异性有好感和爱慕都是正常生理现象,大家不要因此有负罪感。但是也要正确面对,大学期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完成学业,所以切忌因一时冲动,酿成苦果,造成身心伤害。

通过讲解正常和异常妊娠生理、妊娠期的并发症和合并症,让学生明白怀孕不仅会体重增长、出现妊娠纹和妊娠斑还可能会发生流产大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反问学生:你为怀孕做好准备了吗?让学生自己去评估是否要选择怀孕。如果怀孕了又觉得不适时宜要去堕胎,可以给学生观看“人工流产”人卫版视频,让学生写观后感,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去做人流,人流的危害有哪些?怎么避免去做人流,如何保护好自己。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关系,形成良性交往。

在讲性传播疾病时,用真实案例告知同学们性病防治知识,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爱。[4]

在讲“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时,我用法制频道一个案例做开篇,让学生看到一个女大学生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和一位婚内男士同居怀孕导致自己罹患侵蚀性葡萄胎恶性肿瘤不仅丧失生育能力还有可能丢失性命同时还被男士的原配妻子索要男士在婚内赠与的财物,最终落得人才两空的案例。警醒学生要秉持正确的性爱和婚恋观。

妇科肿瘤宫颈癌的讲授,让学生知道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是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宫颈癌,而愈早有不当的性生活,有3个以上的性伴侣,其罹患子宫颈癌的机率更是有显着的增加。人体智慧地给予女性处女膜就是警示女性要自尊自爱,处女膜本身也是保护女性免受外界感染的一個屏障。古人提倡女性受妇道保贞洁的观念,我们也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异位妊娠开篇引入社会热点案例:一位女大学生与男友同居因异位妊娠大出血死亡,男生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让学生展开讨论,将讨论反思发到雨课堂的讨论区。婚前同居,未婚怀孕、堕胎现象在没有婚姻的保护下,女性会承担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舆论各方面的压力。鼓励同学们在合法的婚姻关系下再去怀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利。同时女性在新婚姻法面前,要更加思考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必要性,要努力工作,好好奋斗才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信息安全观

妇产科因为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所以也有很多秘密,会涉及到家庭和谐。在护理评估问诊时会问及月经史和婚育史就要注意尊重患者意愿。可以选择在检查身体时候,询问患者一些敏感隐私的问题,也可以询问患者是否介意当着家属的面进行问诊。

注意保护患者的病例不能让其他患者家属随意翻阅病例,也不要在护士站或者私下议论某某患者未婚怀孕。我们遇到过一个临床案例,患者26岁因头部和腹部受外力击打入院治疗,同学们纷纷义愤填膺很有正义感,觉得谁可以对一个孕妇下手殴打,当学生去护理诊断问诊时,患者态度恶劣拒绝回答。用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隐私保护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还有学生在实习期间,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将患者的图片发到朋友圈,结果导致患者投诉甚至引发法律问题,让学生引以为戒。

(四)人文心理贯穿护理全过程

史瑞芬教授[5]提出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建设“人文课程”,同时应大力开展“课程人文”的思路,即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在讲“产后抑郁症”时,结合社会热点,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培养健全人格。

在情景模拟案例操作时,设计关怀引导语,引导学生在护理操作的前、中、后使用关怀性语言,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操作美的护理礼仪。在给患者检查身体时候,一些细微之处尽显关怀,比如搓热双手再实施双合诊、在病房检查时候注意拉屏风遮挡隐私,冬季用自己的手焐热听诊器、用热水浸泡阴道窥器后再行检察。和患者沟通时候,根据情景,不断调整措辞怎么让患者真实体验到人文和心理关怀。

让学生体验分娩镇痛仪,切实感受分娩之痛,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共情,以及对患者的同理心唤起职业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围绕疾病开展整体护理程序时,注意认真评估患者切实找到真正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制定个别化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思维。

以专业课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保持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第二课堂课外拓展

开展第二课堂,使思政目标内化于专业知识之中,通过与社团、学联等组织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女生分享女性健康知识,为广大女大学生服务;还可以在“三八妇女节”组织学生去社区开展关爱女性健康或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健康宣讲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主动加强专业学习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习,增强护理职业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运用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切实解决问题,通过科研讨论申报课题和专利途径来延伸和内化知识,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逐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例如,通过学习学生发现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容易罹患各种阴道炎,而月经期又是女性特别容易感染的时候,此时抵抗力下降,而经血和温暖的卫生巾都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如何为女性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芳香疗法灵活地应用在女性卫生用品上,巧妙地将精油与卫生巾结合,通过爆珠实现这一目的,设计出了一种精油爆珠卫生巾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2021443902.X),希望能为更多的女性带来福音。

四、白族女性品德的育人功能

白族这种“以母为大”的社会结构之中,无论是白族的创世神话,还是女性生殖崇拜,亦或是白语“当家母”一词,都说明了妇女在大理的“半边天”角色。这会让一些来自重男轻女地区的女生感受到其实女性也是值得被尊重的,更加认同自己的女性角色活出女性的光彩,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白族妇女大多都心灵手巧,她们善于缝纫、刺绣、扎染、木雕、草编等传统工艺,也善于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土特食品,乳扇、乌梅、雕梅、果脯等,周城妇女用手工和药物植物扎染的扎染服装,以其艳丽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和保健性能。[6]都在阐述白族妇女的勤劳智慧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有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试验成功的组织者张丽珠教授也是白族,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对于舞蹈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都根植在大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大理本土对女性尊重的观念和学生在大理的所见所闻以及勤劳智慧优秀的白族妇女的鲜活案例都作为社会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女生的三观。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注重护理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运用中国智慧将“道”与“术”巧妙结合,在OBE理念指導下线上线下共同构建学生大思政的学习平台,让枯燥的护理知识变得丰富多彩、有血有肉,趣味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爱观,极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也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2]周琳,陈祥洁.设计学院党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专题座谈会[J].创意与设计,2021(02):105.

[3]张志仁.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

[4]罗冬娇,邵鸯凤,周金成.本科护理专业HIV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58.

[5]史瑞芬.让专业课堂“思政飘香”——从护理“人文课程”到护理“课程人文”[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4):1253-1256.

[6]施立卓.大理白族妇女古今谈[J].大理师专学报,1995(02):84.

作者简介:李婷、1980年8月、女、新疆乌鲁木齐、大理大学护理学院讲师、妇产科护理学、云南大理大学下关校区护理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