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设计”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落地

2021-10-28邹丹李朦雨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笔者思维课程

邹丹 李朦雨

设计,指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性的创作与创意活动。设计的任务不只是为生活和商业服务,同时也含有艺术性。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这恰好可以给设计带来新鲜的创意,而设计思维也能反過来带给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两者的互补使我们在初中阶段开展“设计”课程成为可能。

一、对课程主题与目标的思考

初中阶段“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这与高校培养设计人才的目的有很大区别。如何将设计思维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落实课标对“设计”教学的目标定位呢?笔者从教材和学情两个方面来思考。

美术教材中有“设计应用”这一模块内容,但受到现阶段美术教学多方面条件的局限,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基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在美术课程总体规划下开设“ID设计”课程,来弥补传统美术课堂中设计创造这一内容的缺失。

“ID设计”课程以设计学的三大构成要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基础,七、八年级两个学年为一个教学周期,紧紧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设计与工艺的知识了解其价值,通过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会合理选择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学会设计创思想,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环境的学习目标。

二、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内容设计

笔者围绕衣、食、住、行,设计“ID设计”课程内容。每个学期的教学主题与具体课程内容如下表所示。

在七年级上学期,笔者围绕“住”这个主题设计了多个教学内容。首先从平面构成开始,笔者引导学生从线条的基本表达出发,绘制从家到校园的路线图以及校园平面图,增进学生对校园的了解,让学生尽快调整状态融入校园,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在绘画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手绘技法。然后,笔者以“色彩中国”开启色彩构成的学习,带领学生用水粉颜料描绘四季的色彩变化,帮助学生形成色彩感觉。最后,笔者用雪糕棒等材料展开立体构成模块的学习,引导学生搭建心中的“梦想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创造,设计建造出漂亮的小房子。有的学生在木屋的花园中撒上了绿茵茵的草地,有的学生在墙壁上装饰爱心;有的木屋是一层的结构,有的是小阁楼样式。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构思体现于他们手下的作品中。

七年级下学期,由于居家线上教学,原定的设计课程并未开展。笔者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发起学校吉祥物设计比赛,检验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成效。海选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学生创造出许多有趣的吉祥物形象,最终评出代表学校的吉祥物“官官”“笑笑”,这与学校的名字“官校”形成谐音。2019级学生朱楷瑞深受“ID设计”课程的影响,他经历了构思设计理念、绘制手稿、改稿、作品推介等流程,完成了学校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最终为学校设计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三、“ID设计”课程的实施与成果

在七年级探索实施的基础上,“ID设计”课程走出了尝试阶段,走向了深入实施的阶段。笔者将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主题定为“衣”,注重系统、完整地发挥设计课程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设计思维的作用。

1.整体思维的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零散思考向整体性思维转变,为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笔者引导学生理清设计思路,把控设计流程,帮助学生建构整体思维。

在进行服装设计前,笔者引导学生欣赏剪裁精美、色彩搭配大胆、款式多样的现代服装图片及时装秀,观看Project Runway(《天桥骄子》)这一类服装设计的比赛节目,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过程有完整、清晰的初步了解,明确一件衣服是经由构思绘图、选取材料、量体裁衣、调整完善等一系列步骤完成的。

初中生很少思考衣服要怎么搭配,更加不会去思考衣服是怎么缝合起来的。当学生化身为设计师后,就不得不去思考每一步的制作过程,在设计制作成品衣服的过程中感悟设计思维、掌握设计细节。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有了初步的构思之后,学校采购了一批材料供学生制作服装使用。但是,面对学生都没有使用过缝纫机,甚至大多数人没见过缝纫机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安放线卷、更换针头开始,一步步地教会学生操作缝纫机,直到驾轻就熟。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旧衣服如何重复利用和改造?厚重的布料是否适合做成百褶裙?服装制成后怎么保存?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通过翻阅杂志、搜索网站、寻找学习视频等途径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3.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

大多数学生在接触设计课程之前认为设计就是为事物创造一个美丽的外观,当他们真正开始着手设计之后,才发现设计不仅是让物品外表美观的简单任务,还需要考虑物品的功能、实用性,以及材料的选择等问题。学生不仅仅是学校中的一员,还是社会中的一员,面对社会生产实际,他们需要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

有的学生提出,家里因网购堆积了很多纸盒,能否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艺术品。这个问题引发了师生的广泛关注,并将纸盒的创意设计定为八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主题。教学中,师生共同设计制作了一件大型艺术品《重建》——两把吉他造型构成的建筑。下面是学生对该作品的创意介绍:

作品《重建》是一组由废旧纸箱、纸盒拼装组成的建筑。当今社会,快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前不久的疫情更是让快递盒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不禁让人思考:如果有一天,快递盒的数量多到无法存放,地球会变成何种模样?也许那时人们会发现,大街上满是翻滚的快递盒,森林被砍伐得所剩无几,海洋里漂浮的、海底沉卧的全是被人们丢弃的各种材质的快递盒……

于是,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停止了砍伐,他们捞起了海里的垃圾,更有一些人,他们用快递盒做桌子和床,甚至做出了快递盒房子。最后,人类丧失的家园又被重建,快递盒房子也成为一种新型建筑。

我们的作品由四处收集来的废纸箱做成,其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上述设想。在节约资源的同时美化环境是我们创作的基本理念。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废物利用的巨大可能性。

设计课程实施两年,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创造的一系列艺术作品为学校文化注入了独特的色彩。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档案积累,笔者对比同一批学生七年级上学期和八年级下学期的美术课程表现,发现学生对于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更多的制作工艺和方法,能灵活地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达成了美术教材“设计应用”这一模块的目标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笔者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老师,别走……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