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眼看生物”校本课程初探

2021-10-28曹梦茹田洪松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叶脉本课校本

曹梦茹 田洪松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凭借集团化办学优势,走科研兴校之路。经过五年的实践,学校探索出了一条重构教学组织形式、深化课程顶层设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完善综合评价体系的发展路径。“三位一体”分层走班教学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开展项目学习、升级智慧评价系统等举措,推进了学校综合办学质量的提升。本期,我们继续探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典型案例。

“另眼看生物”校本课程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提升实验技能。

课程预设:基于校本课程及生物学理论设计

初中生物学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简单到复杂、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的顺序,依次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生物、感悟生命,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生命的神奇和美丽。基于此,笔者构想“另眼看生物”校本课程力图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努力。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自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②为提出好问题而愉悦——“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③为动脑动手、主动探究而兴奋——科学问题靠证据和逻辑来回答,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证据,通过逻辑推理做出解释,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真谛。④为交流与合作而快乐——乐于倾听,勇于表达,让观点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取长补短,分工合作,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进同学友谊。⑤为理解和欣赏而倍感充实——不仅描述生物界“是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

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植物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生物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叶脉标本制作”一课为例。本课实验操作较为简单,便于初次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操作;有美观的实验作品,能够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习实验技能。本课教学环节由采叶、煮叶、漂叶、刷叶、美叶5步组成,分激趣导入、探究学习、课堂小结、延伸拓展4个部分展开。学生通过了解叶片,很自然地进入对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探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课力求运用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同时,本课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感悟生物学科本身的趣味。

课程架构与实施:基于“以生为本”的实践操作

1.七年级校本课程

七年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抽象的知识,希望触摸大自然。针对学生需求,学校开发了以户外活动为主的校园动植物观察与识别、豌豆花解剖、黑藻玻片标本制作与观察、叶脉标本制作、宠物的科学饲养、葡萄和草莓的种植等课程内容,以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

大自然是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主要载体。小草、树木、花朵等植物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了解植物;昆虫、仓鼠、金鱼等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别的动物,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解剖、制作、观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成果带来的学业成就感。通过对不同生物的了解,学生能够在贴近生活、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巩固实验操作技巧,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课程如何实施呢?笔者以“葡萄和草莓的种植”为例做具体阐述。本课在每年3月到5月进行,分5~6课时完成。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种植葡萄和草莓的幼苗,并在其逐步生长过程中教会学生扦插、嫁接、压条等营养繁殖的操作方式;然后,在植物生长季节指导学生松土、浇水、施肥、修枝等操作流程和基本技巧;最后,在开花季节,让学生通过解剖了解花的结构、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等一系列知识,甚至还可以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等探究活动。

这样的大问题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在选修课堂上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实践体验,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多种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

2.八年级校本课程

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增强,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是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时就需要将STEAM教育理念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自主探究的内容。此阶段的课程内容包含:细胞模型的制作、种子拼图、人工琥珀制作、植物敲拓染、插花、苔玉制作、生态景观瓶制作、动植物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植物绘画等。学生需综合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来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既体现了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維、艺术审美,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意识,提高创作能力。

实验型学科课程要涵盖系统的知识学习。在教学“叶脉标本制作”时,教师融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在激趣导入环节,教师用美丽多样的叶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在探究学习环节,教师先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逐步完成5个实验步骤——采叶、煮叶、漂叶、刷叶、美叶;实验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找出亮点和失误;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分析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反思自身教学。

课程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1.基本思路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笔者首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动情、动脑、动手”;宏观评价后,再看各个环节的品质如何,展开微观评价,以此得出针对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结果。

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参与状况等,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一般”4个评价等级,并以此评选“优秀学生”;二看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可以用作品展示、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并收入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入学生成长报告册。

2.具体方法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程评价小组,设计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详见第10页表格),用12条细化指标(三级指标),对“教”和“学”的状况做出诊断,提出优化途径。

评价小组首先根据某节课的听课情况确定上表中“二级指标”实施效果的排序,再针对每个方面给出评价等级。“三级指标”描述了二级指标中每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评价小组会选出4条(每个方面选1条)最符合师生实际表现的描述并打“√”标记,然后每名评价者根据教学实际给出该项的等级。等级靠前,说明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明确、有特色,学习效果比较理想;等级靠后,说明该部分的教学存在不足,学生没有完全掌握,需要加强课后指导。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

猜你喜欢

叶脉本课校本
最美叶脉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叶脉书签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