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让数学思维看得见

2021-10-28曹永民

江西教育C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正方形动手三角形

曹永民

数学教学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学问题,才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又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开展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导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是,通过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知识往往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并通过实践去检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动手操作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原理,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并调查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做成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电线杆两边的拉线、房屋架梁、篮球架等的制作,都利用了这一原理。接着,笔者让学生拿出四边形、梯形、菱形等形状的学具,并对其进行观察,学生发现物体均需要借助三角形固定,才不会变形。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从而让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由此可见,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认知,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正确引导操作,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操作活动,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具开展“摆一摆”活动,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是由长与宽组成,而正方形的長与宽是相等的,学生慢慢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学生将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是一条直线,进而总结出规律“任何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在教学“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笔者让学生动手制作学具,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反复实验中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亲历了图形的拼凑过程,从而掌握了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图形的性质,进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培养自主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编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动手操作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主操作。虽然操作是一种动作技能,但是数学教师应该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验证知识与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纸片,要求学生总结正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对比,发现这条边与其他三条边一样长。在操作的过程中,虽然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也有的学生语言表述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既获得了感性的认识,也丰富了实践经验。从学生通过对折正方形的对角线发现四条边一样长的操作中,笔者发现他们的思维具有创造性,这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及激发创新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正方形动手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剪正方形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剪拼正方形
动手画一画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