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地区民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以化州“跳花棚”为例*

2021-10-25董志江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

王 薇 董志江

粤西地区民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以化州“跳花棚”为例*

王 薇 董志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跳花棚”作为地方国家级非遗,展现其独特的民俗体育价值。通过查阅“跳花棚”的相关文献,梳理“跳花棚”的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为“跳花棚”的传承意义和现代价值探索提供历史作证。最后提出“跳花棚”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代路径:整合“跳花棚”文化节庆活动,打造“跳花棚”文化符号;“跳花棚”民俗体育进校园,构建民俗体育校本课程;构建“跳花棚”民俗研究会,成立花棚民俗协会机构。

跳花棚;民俗文化;传承发展

伴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各地全民健身计划也逐渐得到强化,大众的健身方式也逐渐多元化。让运动健康成为大众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也催生了地方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乡村热潮。实现全民健身就是要让大部分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都可以掌握一个体育项目。而作为乡村民间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而言,恰好符合人民简单操作和执行的健身运动方法。作为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家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政策红利下,积极探索其传承发展模式意义重大。为国家全民战略的实施和全民健康提供基础保障,成为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新抓手。课题组以茂名化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为个案,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并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跳花棚”拥有其独特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用地方文化传承的优势,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互动发展。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

“跳花棚”别称“跳傩”,是傩舞的一种。茂名化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是广东地区独特的传统演剧,自清朝以来,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进行表演,也没有固定的角色和脚本,演出时靠假面具与舞蹈相结合,36个角色互动出演,甚至可以演出一整夜。依据有关历史考究,傩舞源于地方的民俗信仰崇拜,是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人民群众的不断改良以及地方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断融合,逐渐演变为地方的一种文化节庆活动。每年的秋收过后,地方人民群众都会积极在田间地头进行表演,驱魔除妖求神拜佛等各式各样的信仰活动层出不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广大的乡民出外打工,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跳花棚”一度濒临失传,很少有人积极参与,年轻人更是没有时间和经历积极参与“跳花棚”的传承与发展。“跳花棚”不仅仅是乡民的宗教信仰,乡民的生活习俗,更反映乐乡民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是时代发展的历史作证,为乡民生活休闲和健康生活提供了实践依据。

“跳花棚”的表演形式非常多元化,是根据戏曲人物造型与戏曲脚本相结合,再融入舞蹈形态,综合形成的一种民俗表演艺术。“跳花棚”作为道教活动额典型代表作,为宗教活动和民俗传承做了铺垫,传统的“跳花棚”表演带有强烈的幽默效果和夸大形象,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其展演的形式也逐渐得到有效彰显。

“跳花棚”表演的时间一般在春节,每年的春节期间都会有大型的“跳花棚”民俗节庆活动,家家户户必须参与,即使是小孩也有基本的任务安排,尤其是在乡村的表演,还有搭建的舞台,每个场合和角色会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如今的“跳花棚”民俗活动也逐渐由一天一夜演变为白天,甚至几个小时的简易活动。“跳花棚”也改变了之前的民俗风格,虽然表演内容还是以农业作物为主,展现乡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跳花棚”继承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傩舞艺术特征,并融合了现代舞蹈的多元元素,与新时代的文化符号。

“跳花棚”是面具和舞者的结合,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跳花棚”早已突破了时代的历史隔阂,在带有宗教艺术特点的文化洗礼中,“跳花棚”既是宗教文化的缩影,也是民俗文化节庆的代表,传统的“跳花棚”面具包含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也增加了地方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让“跳花棚”的文化符号更有魅力。

2 “跳花棚”传承的重要意义

2.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我们必须从政策和制度方面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机制保障,因此,教育部和文化旅游部门多次颁布了相关实施办法,大力支持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广东省教育厅也多次实施了优秀传承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申报项目,大力支持地方高校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互动发展,从经费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国家方针,彰显了时代发展的新征程。

2.2 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的文化洗礼

作为傩舞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其深层的宗教文化必不可少,宗教色彩寄托了乡民神圣的温暖信仰和精神追求。“跳花棚”中的人物塑造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讲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宗教色彩的世界里,主导着文化的精神脊梁,“跳花棚”不仅仅是乡民表达将神夙愿的祈福,更是乡民休闲娱乐和风俗民风的生活表达。古老的地方文化传统孕育了地方独特的民俗活动,在传承与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不断感受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现实脊梁,让乡村宗教信仰文化成为社会发展和乡村文明的文化载体,引导者乡民不断超越自我。

2.3 推进地方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

随着全域旅游的高度发展,“文化+体育+旅游”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宠,各个乡村的文化节庆和民俗庆典层出不穷,为古老的乡村带来新的文化气息。作为新时代的农村青年,我们更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信息楷模中,不断探索出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力量,“跳花棚”作为乡村宗教文化信仰的一种生活方式,逐渐得到乡村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联合各个乡村积极打造“跳花棚”文化节庆活动,在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走在了实践探索的前言阵地。作为民俗身体活动的重要方式,“跳花棚”逐渐成为乡村乃至城市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2.4 地方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承使者

“跳花棚”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符号,彰显了地方的人文情怀,寄托着地方人民勇于创新和探索的决心。作为地方文化的历史元素,积极推进校园文化课程开发,邀请传承人进校园,积极开展“跳花棚”选修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跳花棚”的民俗传统活动之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现代魅力,时刻谨记历史使命,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记历史发展的演变历程。“跳花棚”课程的开发为地方传统文化节庆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历史道路。

3 “跳花棚”传承的现代价值

3.1 政治价值

“跳花棚”作为地方独特的文化传统,彰显了地方文化符号,代表了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地方的文化名片,政府的社会职能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窗口。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跳花棚”的传承与发展,也集合了地方各个部门共同探讨“跳花棚”的发展路径,为“跳花棚”的世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作为政府的文化标签和文化符号,向外界展示了民俗世界的宗教力量。让“跳花棚”民俗文化的魅力得到彰显,让“跳花棚”的强大力量得到有效释放。“跳花棚”参与乡村的文化治理成为民俗体育参与治理的政治典范。

3.2 教育价值

“跳花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被作为地方文化的符号,寄托了地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乡村社会的不断发展,“跳花棚”的教育价值也逐渐得到释放,“跳花棚”逐渐走进校园,以传承人为依托,积极打造“跳花棚”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更是将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教育价值。随着现在都市生活的高度发展,传统的文化和民俗教育已经少之又少,仅存的“跳花棚”民俗活动应该发挥其特有的教育价值,联合各路专家积极开展“跳花棚”文化论坛,为“跳花棚”民俗活动搭台唱戏,充分发挥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社会职能。

3.3 经济价值

“跳花棚”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浪潮中,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依托文化庆典共同打造商贸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文化节庆的活动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文化塔台经济唱戏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突破口,“跳花棚”也在文化庆典的活动中强化文化符号,彰显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作为地方文化的传承符号,随着地方文化的认识和价值逐渐得到释放,“跳花棚”也逐渐成为地方经济文化的活动场域,为经济发力的同时,更好的彰显其地方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地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内涵。

3.4 文化价值

“跳花棚”带有强烈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习俗,是经过历史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民俗项目。在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中,追随着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的转变,积极探索着创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作为有历史故事的“跳花棚”,通过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演变,逐渐演变为社会文化与时代彰显的文化力量。文化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时代发展的有力武器,伴随着“跳花棚”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做好铺垫。

3.5 社会价值

“跳花棚”属于地方社会的一个文化项目,也是地方历史文化的缩影。在慢慢历史长河之中,我们也见证了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社会全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份子,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跳花棚”的现代社会价值,积极融入社会主体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之中。加快时代发展的历史声音,推进“跳花棚”地方文化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的彰显,也赋予时代更多的社会内涵和人文精神。

4 “跳花棚”传承的现实路径

4.1 整合“跳花棚”文化节庆活动,打造“跳花棚”文化符号

“跳花棚”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符号,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加大经费支撑,才是“跳花棚”走向世界的重要探索。因此,以“跳花棚”文化节庆为依托,积极联合乡村打造共建共享的节庆品牌和文化活动,推进“跳花棚”传承和文化发展,推进“跳花棚”申请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经费为“跳花棚”文化传承保驾护航,期待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和政治建设的有效抓手,凸显地方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力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铺平道路。

4.2 “跳花棚”民俗体育进校园,构建民俗体育校本课程

“跳花棚”在跳出农村和脱离农民的过程中,远离农村必然让“跳花棚”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花棚”的文化传承发展,打造其文化制高点,并将其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开展学术讲座和知识讲解,全面推广“跳花棚”体育课堂,结合其的实践探索,构建校本课程,建立符号新时代的“跳花棚”课堂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跳花棚”民俗课程,积极申请民俗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在经费和人力的保障下,为“跳花棚”课堂建设和开发走出时代加油呐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为“跳花棚”的传承带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各种挑战,尤其是师资矛盾的困惑、传承目标的局限、传承与发展的现实阻碍等等,都是“跳花棚”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跳花棚”的不利因素。

4.3 构建“跳花棚”民俗研究会,成立花棚民俗协会机构

成立“跳花棚”文化研究会,吸纳地方“跳花棚”的研究人员,建立“跳花棚”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跳花棚”进行文化阐释,推进“跳花棚”的文化传承。构建完善的“跳花棚”民俗机构,以学者和专家为指引,依托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共建共享的态度营造“跳花棚”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建立“跳花棚”民俗协会,在民政局的帮助下积极完成“跳花棚”的公司注册,在制度化和机制化保障的前提下,推进“跳花棚”文化传承的有力武器,以“跳花棚”社会团体为依托,形成高校社团与地方协会的互动发展格局。打造“跳花棚”学生表演团队,积极参与社会义演和公益演出,让人民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跳花棚”民俗活动。

5 结语

“跳花棚”作为地方文化的符号,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动力。民俗体育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彰显了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跳花棚”的社会价值逐渐得到彰显,其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挖掘,为丰富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脊梁而努力。但是大量的文献研究仅仅局限于内涵的挖掘和价值判断,没有亲身去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无法获得一线的真实调研和论证材料。因此,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就是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进一步通过数字化论证和材料论证相结合的方式,为“跳花棚”民俗传承与发展保驾护航。

[1]郑苏文.明代福建移民与一种假面戏南迁:以广东“跳花棚”傀儡戏元素考察为中心[J].民族艺术,2019(6):152-160.

[2]孙琳.新时代背景下岭南舞蹈的发展研究:国家非遗舞蹈“跳花棚”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粤海风,2019(4):118-122.

[3]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J].文化遗产,2019(4):68-76.

[4]赵丽娜.健身排舞在非遗舞蹈传承中的作用研究:以“跳花棚”为例[J].艺术评鉴,2019(3):76-77.

[5]孙琳.国家非遗舞蹈“跳花棚”进校园的实践探索:系列之三:以学科融合为聚焦点,增强“跳花棚”[J].教育观察,2019,8(5):78-80.

[6]张伟健,李勇.浅谈传统民俗傩舞“跳花棚”的艺术价值[J].北极光,2019(1):71-72.

[7]孙琳.国家非遗舞蹈“跳花棚”进校园的实践探索:系列之二:以培养师资为着力点,增强“跳花棚”进校园的推动力[J].教育观察,2019,8(2):78-80.

[8]孙琳.国家非遗舞蹈“跳花棚”进校园的实践探索:系列之一:以编写整合教材为切入点,增强“跳花棚”进校园的生命力[J].教育观察,2018,7(24):106-108.

[9]冯丽,王君萌.化州“跳花棚”面具探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1):104-106.

[10]赵丽娜.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分析:以化州“跳花棚”为例[J].戏剧之家,2017(2):163-164.

[11]冯丽.化州“跳花棚”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5(4):78-79.

[12]冯丽.化州“跳花棚”的传承与发展之我见[J].四川戏剧,2015(7):101-103.

[13]冯丽.试论化州“跳花棚”的艺术特色[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12(2):96-99.

[14]陈伟坚.传承化州“跳花棚”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4(7):244-248.

[15]孙琳.传统民俗舞蹈“跳花棚”现时发展状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204-207.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Western Guangdong Folk Sports in National Fitness--Take Huazhou "Flower Shed Dance" as an Example

WANG Wei, et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1。

王薇(1977—),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民俗传统体育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漫画民俗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