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支持下的目标体育锻炼*

2021-10-25王全军冯培明董守滨

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肺活量体育锻炼体质

王全军 冯培明 董守滨

互联网支持下的目标体育锻炼*

王全军1冯培明1董守滨2

(1.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运用互联技术和契约精神达成线上布置任务、线下自主锻炼的课外体育锻炼模式,通过一年时间强制自主锻炼后,抽取部分体质测试项目数据,分析锻炼前后数据的变化情况。旨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一种智能体育锻炼体系,探寻一种新的课外体育锻炼模式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强制跑步锻炼能够促成锻炼行为主动性的形成,锻炼后选取的体质测试项目成绩评定等级优秀、良好人数上升,及格、不及格人数大幅下降,下肢力量和关节柔韧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跑步后测试项目指标数据较之前测试数据在统计学上均表现出良性趋向性。

互联网;学生体质;体质提升

“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客户端具有时效强、有效性高、直观性强,能够有效解决高校课余体育锻炼过程中传统的考勤方式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强制和督促学生参与并加强课余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1,2]。互联网具有数据化、实时化、便捷化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等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互联网不再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管理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的发展让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3],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当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监督学生课余锻炼进程,促成学生锻炼时间的碎片化、常态化,运用云计算技术从便携设备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再利用,例如提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率、锻炼强度、每次跑动距离等详细数据,将获取的学生锻炼数据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关联研究,洞悉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频率是否能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这项技术给看似无解的课外体育锻炼监管带来一线生机,使课外体育锻炼监管变得切实可行,通过关联跑步锻炼前后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数据,验证这种锻炼方式是否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从而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建立长效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实现途径提供有效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引用心理学的契约原理将学生体育课成绩与学生学期跑步锻炼目标里程完成情况绑定,学生自愿签订承诺书,承诺若在规定日期前未完成有效锻炼目标里程,则视为未完成该学期课外锻炼目标,本学期体育课考试成绩不予上传,在完成锻炼目标后再上传体育课成绩,此举能够提高参与者的自律性,从内源和外制上确保锻炼计划的有效实施。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前期调研设定跑步目标为:第一学期男生80公里,女生60公里;第二、三学期男生100公里,女生80公里。从安全角度和鼓励参与角度考虑设置了完成目标距离的条件:(1)每次跑动距离最低为1公里,每天最高有效里程为3公里;(2)每天跑步时间为早6点30分到晚22点;(3)每完成1公里有效时间区间3分20秒至6分10秒;以少量多次强度自选的指导思想来引导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将跑步锻炼碎片化、生活化,使之与大学生生活融为一体。

1.2 数理分析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APP管理后台和学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提取学生参与课后跑步锻炼开始前和锻炼一个学年后的体质测试相关项目数据。导出原始数据归类整理,采用有效范围、逻辑一致性剔除无效数据,将跑步前后的5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肺活量数据整理后导入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为运用专业知识的深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1.3 观察法

借助APP管理后台观察学生完成有效里程的配速、人数;一天、一周、一个月上线跑步人数统计变化趋势及学生学期末完成目标里程情况等各项指标。在校园内多时间段多点观测学生参与跑步人数、跑步路线情况。体测长跑时现场观察记录学生在完成800米与1000米跑测试现场个体反应、肢体行为等较为显著的外部特征,为论文撰写搜集一手资料。

1.4 测量法

论文研究所采用数据,通过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认证的体适能200型设备采集,体质测试项目数据采集过程和方法均符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方法和工作流程,数据真实有效。

2 结果与分析

2.1 “互联网+”的运作模式

市场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大量与运动和健康有关的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应用程序,借由这些科技产品进行的健康自我评估和追踪一方面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带来了诸多福音,另一方面与之而来的过量信息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困扰[4]。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APP应用与学生体育锻炼监督管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将互联网的大数据运算能力与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时数据采集相结合,学生跑步锻炼时通过登录APP完成自己的跑步锻炼过程数据上传,教师通过登录APP管理后台查看学生跑步锻炼信息了解学生的锻炼计划进度,两者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加速学生跑步锻炼过程有价值信息的传递效率。

学生每次跑步锻炼开始,运行手机APP可在校园地图范围内随机生成5个点位,经过1个必经点并达到单次规定的最短有效距离1公里与最长单次有效距离3公里,跑步过程无其他违规行为,此次锻炼距离为有效。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的实时锻炼信息,实现数据的真实测量、个性分析和精准干预[4]。能够真实记录学生的锻炼痕迹,实现锻炼过程的有效监控。

2.2 课外跑步情况分析

图2 跑步开始、跑步一年后随机截取21天每天跑步人数统计图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薄弱,自控能力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不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5]。通过锻炼任务的发布使学生能够将锻炼和生活融合,使锻炼时间碎片化、生活化,使被动锻炼逐渐变为一种生活习惯。图2是跑步开始和跑步一年后相同日期21天学生每天上线跑步人数统计对比图,圆点线为刚开始跑步,棱形线为跑步开始一年后,由图2可知跑步伊始每天上线跑步人数在从开始的2191人快速增长到3230人后开始慢慢下降,每天参与跑步人数一直处于一个1000多人到2000多人的震荡状态,逐渐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上下波动。第一学期是刚刚开始跑步学生依靠的是一种热情,这种热情还需要时间来固化。经过两个学期的强制跑步以后第三学期同学们对跑步锻炼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21天的日均跑步人数2845人,最多时达到3579人。锻炼的自觉性有了普遍性提升,每天跑步人数在小范围上下波动,借助互联网建立的智慧化健身模式能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手段促成学生锻炼习惯从一种热情逐渐固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为我们改进学生身体锻炼监督提供了一个抓手,也为学生锻炼习惯有效养成、体质有效提升增添了新路径。

2.3 体质测试综合评价变化分析

表1 跑步前后学生体质测试综合成绩

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跑步前70.123806.28538689.022774.58 跑步后460.76129721.49443873.552534.19

跑步锻炼前后的体质测试整体评价统计数据显示:跑步锻炼后总评优秀率从0.12提升到0.76,良好率大幅提升从6.28提升到21.49,及格率大幅度下降由89.02降低到73.55,见表1。通过一段时间有规律的跑步锻炼后原总评成绩及格等级学生减少15.47%,良好率大幅提升,反映跑步锻炼对总评及格等级的学生有明显积极促进作用。而不及格等级仅减少0.39%,说明跑步锻炼对不及格等级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小,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及格等级学生运动参与的频次,或者是参与运动强度不足等原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2.4 身体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男、女生均测试项目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立定跳远这些项目指标能突出反映测试者的心肺工作能力、关节柔韧以及下肢力量状况。

表2 学生体质测试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表

项目名称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女800米跑步前1072.3672916.07343875.792625.78 跑步后3958.7785518.99304067.532124.71 男1000米跑步前90.64856.07103673.9527119.34 跑步后533.931259.2699173.4118113.41 肺活量跑步前93415.7690915.34341657.6466711.26 跑步后110018.45131322.02346358.07871.46

注:两个学期总人数,因免测人数、无效数据,总数有所变化。

通过对锻炼前后测试数据分析发现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肺活量,跑步锻炼后优秀、良好评价等级人数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最明显是肺活量良好等级人数较之前增加了404人(增长6.68%),其次是女生800米优秀人数较之前人数增加了288人(增长6.41%)。(见表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通过课后强制跑步锻炼计划的推行了,一部分同学在日常跑步锻炼过程中心肺机能得到了有效锻炼,肺活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得到了提高。随机访谈跑步锻炼后参加体测长跑结束的同学,反馈说这次测试长跑时没有之前心理上那种惧怕了,跑步结束时也没有之前测试那么难受。跑步是一种有氧或无氧运动,跑步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调节运动强度到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跑步次数的增加达到量的积累,使身体循环系统能力得到提高,约翰·瑞迪提出运动可以使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避免因大脑失衡而引发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这些神经递质可以提高锻炼者的注意力、认知力、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对跑步锻炼前后体测长跑数据进一步统计学分析发现通过强制自主跑步锻炼后,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均值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肺活量均值水平提升较小,但个体间的差异变小(见表3)。

表3 学生体质测试心肺功能指标变化(M±SD)

项目跑步前跑步后相关系数T值Sig(双侧) 女800米(s)4.20±0.384.03±0.380.0419.6140.000 男1000米(s)4.44±0.474.06±0.450.0434.6080.000 肺活量3149±9033482±5750.2392.3920.017

跑步前后长跑项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活量P=0.017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在跑步锻炼过程中心脏跳动频率大大增加,血液循环加速,身体耗氧需求增加,血氧携带量大大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呼吸机能得到强化锻炼,肺活量逐渐增大,循环系统机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个体间差异逐渐缩小,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2.5 身体下肢力量指标变化分析

表4 学生体质测试下肢力量指标变化情况

项目名称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50米跑步前2434.073235.40469578.5671511.96 跑步后5048.545859.92444375.313686.24 立定跳远跑步前1993.351833.08395366.56160427.01 跑步后2874.8780913.73423871.945579.46 坐位体前屈跑步前71512.2190815.50387066.073646.21 跑步后99616.72122020.48365259.811782.99

通过测试机体快速奔跑和迅速跳跃能力来反映测试者下肢爆发力量和躯干肌群协调运动能力的项目是50米跑和立定跳远,将这两个项目测试数据前后对比可以判断跑步锻炼后学生下肢力量变化及躯干肌群协调运动能力的变化。由表4可知50米跑和立定跳远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评价等级前后百分比均发生良性变化,数据都在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立定跳远不及格人数大幅减少,不及格人数由跑步前的27.01%降为9.46%,降低了17.55个百分点,不及格人数减少1049人。由此反映出通过目标跑步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肌腱、韧带弹性增加,力量增强,肌肉协调运动能力更好。在跑步的过程中下肢反复蹬伸能够使下肢肌肉力量得到有效提升。结合表5看出跑步前后50米成绩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0米、立定跳远结果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长期的规律性跑步可以增强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及爆发力,跑步的过程中躯干肌群和上下肢肌群之间的协作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肌肉群相互之间的协作效率提高。

表5 学生体质测试下肢力量及坐屈指标变化

项目跑步前M±SD跑步后M±SD相关系数T值Sig(双侧) 50米9.03±1.098.74±1.090.07614.710.000 立定跳远172.6±26.71189.4±39.470.08621.770.000 坐位体前屈14.90±6.2816.52±5.760.02014.770.000

进一步数据分析验证了目标跑步锻炼后学生50米、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较之前更优秀,通过有目标的多次跑步锻炼,学生下肢肌肉力量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肌肉快速发力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所以提升学生体质一定要跑起来才能有效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改善学生体质。

2.6 反映柔韧度指标变化情况分析

坐位体前屈是能够反映机体关节韧带和关节活动范围的指标。通过对比分析跑步前后坐位体前屈体质测试成绩各评价等级人数变化情况可知(详见表4),优秀、良好等级分别增加4.51%、4.98%,及格、不及格等级分别下降6.26%、3.22%,这些数据反映出通过跑步有机体关节周围肌肉得到有效锻炼,肌肉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工作能力增强肌肉更富有弹性,能够更好包裹骨关节,关节的活动范围也随之增大韧性增强。经过跑步锻炼的肌肉更有力,有力的肌肉使骨关节更加稳定,更加稳定的关节可以保障更好的跑步过程体验,增加更多跑步获得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跑步的良好体验增加再次跑步的主动性行为,为跑步锻炼行为的持续性提供了心理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借助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监督的强制跑步锻炼能够促成锻炼习惯主动性的形成,能够消除学生对长跑的畏惧心理。对选取的体质测试项目成绩评定及格、良好等级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5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肺活量、坐位体前屈跑步锻炼后数据较之前数据统计学上表现良性趋向性,跑步锻炼后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关节柔韧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跑步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向良性方向快速发展。

3.2 建议

建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与现代通讯技术结合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评定等级制定针对不同评价等级人群的不同频率、强度的跑步锻炼计划,分时段、分区域的开放锻炼,将跑步锻炼时间碎片化、生活化,使之成为一种大学校园的风尚。

[1]刘宏亮,牛建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困境及解决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11):61-66.

[2]彭艳梅,朱海营,李凯.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C].第十一届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

[3]龚欣雨,刘丽婷.“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改革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9):86-90.

[4]仇军,邹日匀,冯晓露.国际体育社会:研究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对第54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的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2):125-132.

[5]孙玉宁,韩冰,等.新时期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提升策略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6):104-106.

[6]坚贞上,陈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区块链的平台架构、应用前景与现实挑战[EB]体育学院研究网络首发, https://doi.org/10.15877/j.cnki.nsic.2020-3-3.

[7]约翰,埃里克,著.运动改造大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28-33.

The Internet-supported Goal Physical Exercise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Quanjun, etal.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韶关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SYJY20192035。

王全军(1977—),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肺活量体育锻炼体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轻松测量肺活量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