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0-24闫震宇李曼玲

智慧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诊断学康复实训

闫震宇,李曼玲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0 引言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脑卒中、老年髋部骨折、精神疾病等发病率在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康复治疗技术帮助患者逐步改善生活能力,进而降低致残、致死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诊断学基础实训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力,诊断是进行治疗的前提,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保证康复学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2]。教学方法选择是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目前的实际研究分析,传统教学方法因为缺乏创新,不具有吸引力等,造成较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总体教学效果一般[3]。翻转课堂作为逐渐发展起来并已经有报道的创新型教学方法,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翻转课程在不同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4]。为进一步证实翻转课堂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不同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效果等资料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 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按照不同学生学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 名,男18 名、女12 名,年龄20~23 岁、平均(22.28±0.23)岁。观察组30 名,男16 名、女14 名,年龄20~24 岁、平均(22.32±0.25)岁。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均为《诊断学》(第8 版)。两组学生由同一组教师负责授课,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日常教学,带教教师根据《诊断学》教学大纲,安排带教内容,嘱咐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由教师负责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观察组: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具体的需要以微课为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包括:

(1)教学内容的课程开发,带教教师结合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素材,拍摄成微视频,视频时间控制在5~15min。

(2)开展系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涉及到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部分。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素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且该平台均对观察组学生开放,微课上传时间在正式教学前1 周,由学生自行完成微课学习,观看视频,同时依靠教学平台中的相关功能展开问题分析与讨论,包括在线讨论、在线答疑、问题反馈等,为学生营造网络学习环境。课堂学习期间: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分组学习→交流总结四步完成课堂教学。结合课前学生自学阶段提出以及反馈的有关问题,整理问题;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继续对汇总的不同诊断问题予以讨论,如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细湿啰音等不同肺部听诊声音与肺部疾病的诊断。小组讨论完成后,每组选出1 名代表,汇总讨论结果,并作出陈述,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及时作出补充,对错误问题予以纠正,对不完整问题予以补充。课后复习: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与讨论情况,给出相关的课后复习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通过课后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知识。

(3)研讨总结。每个月对教学效果予以考核,评估不同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表现,比如课前预习积极性,课后复习主动性,小组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与诊断要点陈述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个人看法,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完善,在后续基础教学中改进教学策略。

1.3 观察指标

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率;实践考核评分。

1.4 评价标准

学生能力培养情况评价使用调查问卷完成,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按照0~10 分评价,0 表示完全没有,10分表示完全具备。教学满意率由学生结合日常教学过程、教学体验、教学效果等予以评价,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实践考核包括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总分:0~100 分,分值高则实践操作越规范,实践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能力培养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各项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学生能力培养结果分析()

表1 不同学生能力培养结果分析()

2.2 教学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4.286,P=0.038)。观察组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率比较[n(%)]

2.3 实践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实践考核评分(95.68±1.45)分,对照组实践考核评分(91.80±3.34)分,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t=5.836,P=0.001)。观察组实践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践考核评分比较()

表3 实践考核评分比较()

3 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课程教学中都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早期的大课堂学习,此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各类教学的主流方法,并沿用至今。尽管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存在优势,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对该教学方法也习以为常,对该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兴趣并不高,造成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5]。诊断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其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掌握有效的诊断方法与技能才能够更好地辅助不同患者开展康复治疗。对此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促进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专业诊断学课程通过不断的改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并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在入学成绩相差无几的前提下,使用同等难度的试卷,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体现了课程改革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翻转课堂是目前在教学学科教学中逐渐开始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其可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即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替代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知识点的共享,需要学生自行从平台下载视频完成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前期学习后不理解的相关内容。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团队协作优势[6]。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学生在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其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整个教学环境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培养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是以微课的开展为基础,微课视频下载后可反复观看,避免大量知识灌输让学生产生厌烦。

从本次研究结果方面分析,观察组学生学习完成后,其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等评分明显升高,证实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观察组对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更受学生的喜爱,这与其属于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有关。观察组学生实践考核评分更高,表明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达到实际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傅青兰[7]指出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对教学实践效果更有利。唐晓琳[8]指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结论同本文存在高度一致性,均证实了翻转课堂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学专业诊断学基础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9],可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提高。

猜你喜欢

诊断学康复实训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实训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的构建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