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122”混合式教学改革

2021-10-22张丹丹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安徽建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工科自学

张丹丹 (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1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目标建设,先后达成如“复旦行动”、“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一系列建设共识,拉开了全国“新工科”建设的序幕。相较于“老工科”,“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延续性、交叉性和综合性,要求培养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顶山学院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多样化、多途径、多形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并且举办一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大力推进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城乡规划专业是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如何推进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始终是我院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目标。

1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问题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10门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必考科目,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城乡规划行为的合法性,具备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能力。正因为课程内容综合性极强,涉及城乡规划专业整个知识体系,因此课程讲解也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性不强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包含城乡规划法学基础、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管理及监督检查知识,理论知识性强。并且课程涉及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整个规划体系,在学习中需要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才能真正掌握我国城乡规划如何运行管理。但是在目前课程讲解过程中存在片面化知识讲解的问题,如:单一讲解城乡规划法律条文,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

1.2 课程教学理论性强,成果导向不突出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推行了obe理念的教学

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属于理论课,但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规划管理能力。之前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理论课堂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理论概念,对于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培养关注度不够,课程考核方式也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考核方法单一,学生能力产出导向不足。

1.3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堂以理论讲述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常采用的是讲授法,虽也加入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但整体上还是单向性的理论输出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互动、参与感弱。并且,纯理论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对知识内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输出。

图1 教学内容梳理、整合

2 “122”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路

2.1 “122”混合式教学改革理念

本课程教学改革贯彻OBE工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中心、以城乡规划管理能力输出为导向”的理念,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确保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能力。

2.2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梳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程知识框架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城乡规划管理能力,因课程内容综合性很强,涉及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及实施管理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城乡规划专业系统化知识体系。本课程将八大章内容整合成为四大知识模块,在讲解过程中融入相关学科知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并且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图2 122课程教学体系

图3 课堂教学设计

2.3 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形成“122”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及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要求很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城乡规划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本课程教学重难点。基于本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托网络课资源,课程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形成“122”课程教学体系。

1条主线: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贯彻OBE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城乡规划管理能力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大环节:环节1理论知识学习:课前学生在网络课自学基础理论知识,课上教师依托网络课平台检测学生自学效果,对理论知识点精讲、细讲,此过程贯穿课前、课中学习过程;环节2理论的实践应用:这个阶段只要体现在课中与课后,课堂上讲师精讲解难后结合注册规划师考试真题实练及真实案例分析,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课后学生在网络课平台上进行自我章节测验及案例分析,有疑问可以线上讨论、答疑,巩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个阶段:课程讲授包含线上、线下两个阶段。线上主要体现在课前自学、课后自我检测与答疑、讨论等,线上则主要是课堂精讲及当堂实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课堂教学贯穿OBE教学理念,聚焦学生能力产出

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OBE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融入多样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任务驱动、讲解法、对分课堂等,主要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课前:教师发布任务要求学生提前自学课件及教学视频,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中:依托网络课平台检测自学效果,教师针对疑难精讲、细讲,并且融入课堂提问、研讨、师生互动等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师生互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后,结合真题实练及案例分析直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学生城乡规划管理能力;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后自我检测、疑难讨论等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始终以OBE理念为指导,聚焦学生规划管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产出。

2.5 结合案例讲解,融入思政元素

法律规范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保障,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法制性、公平性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在课程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模块结合相关实践案例融入思政元素,如第三模块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违法建设案件强化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法律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图4 课程思政元素

2.6 构建可量化、可考察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课程以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城乡规划管理能力为导向,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评价。结合网络课平台将成绩的构成比例设置为:课前自学考查占10%(学生通过网络课平台自学课件、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课中学习表现20%(签到、主题讨论、抢答、课堂真题实练等教学活动),课后巩固20%(网络课平台课后检测、课后讨论、疑难解答等活动),期末试卷考核50%(期末试卷考核),将学生考核评价贯穿学生课前自学、课中互动学习、课后检测成效、期末试卷考核四个阶段,实现了学生城乡规划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评价。

3 教学改革成效

3.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效显著

依托于网络课教学平台,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授课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并且,该课程成功立项为平顶山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2 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混合式课程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反馈调查发现,90%的同学认为通过课前自学加课堂精讲、课堂真题实训的方式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并且网络课很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课后复习、预习的问题。整体来看,教学改革取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4 结语

城乡规划作为应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托于网络课程构建“122”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综合管理能力输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政教育,培养名副其实的新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工科自学
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构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