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褐牛与美国瑞士褐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2021-10-21范守民闫梦婕纳进程巴登加甫达吾然哈克木塔依尔江策仁道尔吉刘星雨迪那兰木菊热黄锡霞

中国畜牧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胸围产奶量杂交

范守民,闫梦婕,纳进程,巴登加甫,达吾然,哈克木,塔依尔江,策仁道尔吉,刘星雨,迪那兰木·菊热,黄锡霞*

(1.新疆伊犁州畜牧总站,新疆伊宁 835000;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新疆褐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牛品种,它是以哈萨克牛为母本,引进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科斯特罗姆牛等为父本,经过长期杂交选育而成,在培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新疆褐牛品质和生产性能,并于1983 年正式命名为新疆褐牛[1]。截至2020 年,新疆褐牛存栏量约160 万头,能繁母牛约80 万头,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其中伊犁地区存栏量最大[2]。新疆褐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抗寒和抗病性强,耐粗饲且乳质优肉质好,适宜在高山草原放牧,其优良的乳肉兼用性能受到了广大新疆农牧民的喜爱[3]。瑞士褐牛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其外貌特征较好,体躯结构协调,肌肉丰满,背腰平直,产肉性能好,抗病力强。美国瑞士褐牛是瑞士褐牛中的一个品系,将其与新疆褐牛杂交可保留其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点,同时可以发挥出美国瑞士褐牛体型较大、育成期生长发育快、产乳量高等优良性状,进一步改善新疆褐牛的体型结构,提高生产性能[4]。对部分新疆褐牛存在的斜尻,体型偏小、结构不理想,乳房结构发育较差,乳产量低等缺陷,可通过与美国瑞士褐牛杂交得到较好的改良效果[5]。杂交是不同品系、品种或种群的个体交配,杂种优势对生产性状和功能性状都产生积极影响,它已经在肉牛、猪和家禽生产系统中广泛应用,在奶牛中它可以大幅度增加奶牛的收入[6]。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体尺体重及体尺指数从而探究美国瑞士褐牛对新疆褐牛的改良效果,以期改善新疆褐牛体躯结构,选育出体型结构优、乳质好的优秀个体,不断提高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对新疆褐牛品种改良、建立优秀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伊犁新褐种牛场的新疆褐牛母牛个体鉴定登记表,记录了不同血统(新疆褐牛、MHF1、MHF2、MHF3)褐牛的年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及其评分,评分采用百分制,对母牛个体的外貌与兼用特征、体躯、泌乳系统、肢蹄4 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占比30%、25%、25%、20%。

1.2 方法 家畜的体尺用测杖和卷尺测量。测量前仔细检查工具,并将其调整到正确的度数。测量时若被测个体在平坦处,且肢势保持端正,测量工具应紧贴家畜所测部位表面,防止悬空测量。体尺指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具体如下:体长指数=体斜长/ 体高×100;体躯指数=胸围/ 体斜长×100;胸围指数=胸围/ 体高×100;管围指数=管围/体高×100。

1.3 分析统计 将母牛个体数据经Excel 2019 分类整理后,运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先进行方差分析,再进行Duncan 法多重比较,结果为平均值±标准差,P>0.05 为差异不显著,P<0.05 为显著,P<0.01 为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XH(新疆褐牛)、MHF1 代、MHF2 代及MHF3代体尺体重比较 由表1 可知,4 岁的母牛个体中,MHF3 代与MHF2 代间的体高差异不显著,而MHF3 代、MHF2 代个体体高极显著高于MHF1 代和新疆褐牛,其中MHF1 代又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MHF3 代、MHF2代、MHF1 代母牛个体的体斜长、胸围及管围均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其中MHF2 代的胸围、管围显著高于MHF1 代;MHF3 代与MHF2 代之间、MHF1 代与新疆褐牛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但MHF3 代、MHF2 代显著大于MHF1 代和新疆褐牛。5 岁母牛个体中,MHF3代与MHF2 代之间、MHF2 代与MHF1 代之间体高差异不显著,MHF3 代体高极显著高于MHF1 代,MHF1代体高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MHF3 代、MHF2 代、MHF1 代的体斜长、胸围、管围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而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MHF3 代、MHF2 代体重差异不显著而极显著高于MHF1 代和新疆褐牛。6 岁MHF1代母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方面均高于新疆褐牛且达到极显著水平。7 岁MHF1 代母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极显著高于新疆褐牛,管围显著高于新疆褐牛,体重在2 种个体间无显著差异。

2.2 XH(新疆褐牛)、MHF1 代、MHF2 代及MHF3代体尺指数比较 由表2 可知,4~7 岁的新疆褐牛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指数不断上升,与此相反的是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同岁MHF1 代、MHF2 代、MHF3 代的体长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如表1 所示,同岁杂交牛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体高和体斜长都呈增加趋势,表明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体高的增长速率大于体斜长。另外,对比4~7 岁的新疆褐牛和MHF1 代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指数差值也呈增加趋势。新疆褐牛和MHF1 代、MHF2 代、MHF3 代的体躯指数变化不大,表示躯体发育程度相似。4~7 岁的新疆褐牛及MHF1 代、MHF2 代、MHF3 代的胸围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此外,随着杂交程度的增加,MHF1 代、MHF2 代、MHF3 代的胸围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表示随着杂交代数增加,胸围的增长速率小于体高。随着年龄增加,新疆褐牛与MHF1 代、MHF2 代、MHF3 代的管围指数变化不大,表示骨骼发育程度相似。

表1 新疆褐牛、MHF1 代、MHF2 代及MHF3 代体尺体重

表2 新疆褐牛及MHF1 代、MHF2 代及MHF3 代体尺指数

3 讨 论

测定牛的体尺及体重可以对牛的生产能力、生长发育情况及适应能力进行判定,从而进一步调整饲养管理方案。本文中新疆褐牛与美国瑞士褐牛的杂交后代在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及体重方面显著优于纯种新疆褐牛,说明杂交后代在体躯和骨骼发育方面及肉用性能方面优势更显著,充分发挥了美国瑞士褐牛的遗传优势,这与巴登加甫[7]在2013 年得出的结论一致,杂交后代体型显著增大,体重体尺发生明显变化,体型外貌缺点有所改善。在舍饲条件下,美国瑞士褐牛体尺体重优于新疆褐牛[8],在放牧条件下的杂交后代较新疆褐牛生长发育好,生长速度快[9],说明美国瑞士褐牛及其杂交后代对舍饲及放牧条件均有较强适应性,伊犁新褐种牛场采取半放牧与半舍饲的饲养管理方式,因此美国瑞士褐牛可充分发挥出遗传优势,使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体尺性状影响着牛个体的体躯结构,还对其乳用性状产生一定影响。曾黎[10]通过分析体尺性状与产奶量相关性得出结论:体高和体重这2 个体尺指标影响新疆褐牛的产奶性能,在母牛个体生长至12 月龄及18 月龄时,体高、体重与305 d 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体况过肥可能会造成泌乳系统发育受到阻碍,从而不利于母牛产奶影响产奶量,因此使母牛个体保持良好的体况可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但方光新等[11]在研究影响新疆褐牛产奶量的因素时所得结果与其不同,发现体斜长和管围对产奶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体斜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产奶量随着体尺的增大而增大,其他体尺性状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尼满等[12]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新疆褐牛体斜长对产奶量有显著影响。王秀清等[13]人发现荷斯坦牛胸围与产奶量为负相关,体高、体斜长等体尺性状与胸围为正相关,说明胸围越大产奶量反而下降,因此奶牛不应过度肥胖,需维持在正常的体型范围内。蒋曙光等[14]发现引进美国瑞士褐牛的冷冻精液与新疆褐牛杂交,F1、F2代在产奶量、体长、胸围等方面均有提高。遗传[13]、营养[13]、年龄[15-16]、季节[15,17]、胎次[15-16]、饲喂场地[17]等遗传因素及非遗传因素对新疆褐牛的体尺均可产生影响。本文中新疆褐牛、MHF1、MHF2 及MHF3 间的体尺体重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4 结 论

本文对新疆褐牛与美国瑞士褐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体尺体重及体尺指数间的差异及显著性。该牛场中4~7 岁杂交后代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及体重均高于新疆褐牛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体尺指数也有相应的变化,说明通过引进美国瑞士褐牛改进新疆褐牛在体尺体重方面有了良好的改良效果,可以提升新疆褐牛的综合品质,为今后的新疆褐牛品种改良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胸围产奶量杂交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成年酉州乌羊体尺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