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气道紧急开放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21-10-20戴太强赵铱民常士平刘义闻丁明超宗春琳田磊刘雁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颌面部气道实验组

戴太强 赵铱民 常士平 刘义闻 丁明超 宗春琳 田磊 刘雁飞

相比于身体其他部位,颌面部易暴露难防护,是损伤常见部位。最新研究报道,在战场上颌面颈部创伤发生率可达29%,远高于颌面部在全身中的面积占比[1-2]。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气道的起始部位,颌面部一旦发生创伤,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严重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快速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成为挽救战时伤员性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

环甲膜穿刺是快速有效且成功率较高的呼吸通道建立方法[4],是一线救治人员应当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急救技能培训体系中关于环甲膜穿刺训练的方法比较落后,主要是依靠教师讲解和头颅模型练习来进行,而且在实践考核中缺乏气道开放情况的实时反馈,不能贴近真实急救情况,严重阻碍了一线救治人员对该项技能的掌握。本研究中利用智能化创伤模拟人气道管理模块,培训学员环甲膜穿刺技术,并与传统仿真模型培训进行比较,系统分析创伤模拟人在颌面部创伤急救气道建立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学年本科学员共40 名,其中男性35 名,女性5 名。按性别比例随机将40 名学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 名。

1.2 方法

两组学员在培训前进行环甲膜穿刺理论及传统实践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培训前得分。随后对照组进行传统仿真模型培训,实验组利用创伤模拟人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次对两组学员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考核,比较培训后得分。最后,对照组学员也利用创伤模拟人进行实践培训,之后全部学员填写调查问卷,评价创伤模拟人培训满意度。理论考核采用试卷法,客观题,百分制。两组学员的实践技能考核均在创伤模拟人进行。实践考核由3名创伤培训教员进行评分,量化评分标准一致,分值采用十分制,取平均数作为实践考核成绩。此外,操作一次成功率也作为实践考核的指标。

1.2.1 传统培训方法 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利用教员授课、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实践培训先由教员在传统仿真模型进行示范,然后2 名一组交替进行实践练习。实践培训的要点:物品准备,穿刺位置、操作步骤以及呼吸通道建立一次成功率。

1.2.2 创伤模拟人培训方法 实验组的理论学习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授课教员均一致。实践培训基于“勇士”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进行,先由教员进行示范,然后2 名一组交替进行实践练习。实践培训的要点同样包括:物品准备,穿刺位置、操作步骤以及呼吸通道建立一次成功率。

1.2.3 基于创伤模拟人的环甲膜穿刺培训满意度调查 在收集完成培训前后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后,对照组同样利用智能化创伤模拟人进行环甲膜穿刺培训。对所有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创伤模拟人在环甲膜穿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调查问卷中的评价要点包括:学习效率、学习兴趣、内容掌握、易操作性、贴近真实以及推荐使用。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及实验组学员在人员构成、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 1)。培训前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2)。

表 1 2 组学员一般资料比较

2.2 培训前后理论与实践成绩比较

对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与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学员培训前理论及实践成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理论成绩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理论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学员培训后实践成绩提升(P<0.05),实验组培训后实践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 2)。此外,对照组16 名(80%)以及实验组19 名(95%)成功一次穿刺建立气体通道,两组一次成功率差异显著。

表 2 2 组学员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2.3 基于创伤模拟人培训方法满意度调查

在培训的最后,对照组也进行创伤模拟人环甲膜穿刺培训,并对两组人员进行基于创伤模拟人培训方法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示:95.0%的参训学员认为此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92.5%的学员认为可以增强学习兴趣,92.5%的学员认为此方法可以提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全部学员认为创伤模拟人环甲膜穿刺培训操作性强,更加贴近真实情况,因此推荐培训中使用创伤模拟人(表 3)。

表 3 创伤模拟人环甲膜穿刺培训满意度

3 讨 论

随着战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武器性能得到大幅提升[5],创伤严重程度逐渐升级。颌面部位置相对暴露,缺乏防护,导致颌面部创伤的发生比率逐渐升高。有研究报道,1914~1986 年因冲突造成的伤员中,颌面部创伤发生率约为16%[6],而叙利亚冲突中,可追溯到的入院患者中,颌面部创伤者占比达到23%[7]。更有研究指出,叙利亚战争中,发生颌面部骨折的伤员达到32%[8]。颌面部位置特殊,是呼吸道的开口所在,在维系呼吸道通畅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枪弹及爆炸是引起颌面部创伤的主要原因,高速弹片常造成软硬组织的损伤,引起组织移位、出血、水肿等,极易造成呼吸道梗阻,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颌面创伤发生并造成呼吸道梗阻时,快速有效的建立呼吸通道,是拯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环甲膜穿刺是简单、快速、有效建立呼吸通道的实用技术,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喉阻塞、严重创伤导致的气道阻塞等。它是开放气道的急救技术,可以为后续的气管切开争取时间,降低伤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4]。然而,环甲膜穿刺技术在军队一线救治人员中的普及率不高,传统培训只看不练或看多练少,培训效果不显著,限制了此方法在颌面部创伤急救气道建立中的应用。

环甲膜穿刺传统教学使用的是具有成人相同比例的仿真模型,包含头颈部解剖结构,颈部气管结构相对明显,学员易于操作。但其结构相对简单,解剖结构仿真程度差,尤其是不能实时反馈穿刺的准确性和通气的有效性。而创伤模拟人是欧美等军事强国进行创伤救治培训的主要平台,其具有仿真程度高、反馈速度快、培训效果好等优势[9]。本研究所用的创伤模拟人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智能化模拟人系统,它包含丰富的病例库,可以模拟多种颌面部创伤伤情,在教学培训过程中,教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病例,讲解救治要点及原则,学员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它可以高度模拟生命体征,能在技能考核中根据操作进行判别,实时反馈救治效果,从而在创伤救治培训中表现出良好应用效果[10]。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创伤模拟人更有利于调动受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还具有可操作性高、更加贴近真实情况等优势。

综上所述,在颌面部创伤急救气道建立培训中,基于智能化创伤模拟人的培训方法比传统培训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值得推广的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颌面部气道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