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2022-06-05乔永明张伟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脓液颌面部颌面

康 鹏,王 丹,张 炜,乔永明,何 巍,张伟红,李 锐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郑州 450052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郑州 450052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以起病急,感染易扩散,局部红肿热痛,常合并局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感染早期(浆液性炎期)和感染后期(脓液稀薄期及脓液黏稠期)。由于颌面部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当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能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脑脓肿、坏死性筋膜炎、气道阻塞、纵隔炎、心包炎、败血症等[1]。在进行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和评估病情发展阶段时往往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CT和MRI等目前虽然已经作为常规检查手段用于口腔颌面部病变的诊断,但它们却检查价格昂贵且存在适应证的局限性[2]。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已用于诊断颌面部的各种常见病变,具有方便快捷、应用广泛、可重复、价格低廉、无创、无辐射等特点[3]。在临床检查无法获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准确诊断之前,CDUS往往就可以根据超声影像做出初步诊断并明确病情发展阶段,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4]。尽管许多研究已经关注到了CDUS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但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的影像特点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究CDUS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准确性及其影像学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初步诊断为颌面部间隙感染并行颌面部CDUS检查的105例患者,其中47例同时行CDUS及CT检查。105例患者中男38例,女67例,年龄21~74(54.6±1.4)岁。排除由于外伤、肿瘤或骨折等引起的颌面部肿胀或膨隆。

1.2 CDUS检查采用Aplio500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日本TOSHIBA公司)对颌面部病变区域进行纵横切扫查,选取3~12 MHz的探头频率,首先通过二维影像模式获得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回声强度、后回声特点、内部结构特点等超声影像特征,然后切换成彩色多普勒模式,对病变内及周围软组织的血流信号及特点进行观察。经两名经验丰富(工作年限≥5 a)的超声科诊断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并记录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界、受累软组织回声特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DFI显示情况等。

1.3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确诊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详尽的病史记录和临床专科检查。根据切开引流术后细菌检测结果或抗炎治疗效果确诊。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 “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或“颌面部肿物探查切除术”。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明确且无明确手术指征者,给予抗炎治疗,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痊愈或好转出院。

1.4 指标定义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按照文献[4]的公式进行计算。联合检查以CDUS检查或CT结果阳性为阳性。

2 结果

2.1 颌面部间隙感染不同发展阶段的CDUS影像特点

2.1.1浆液性炎期 共27例,病变区域软组织呈明显增厚,呈边界欠清晰的局限性不规则低回声区,分布不均匀(图1A)。CDFI:病变区域血流较周围正常软组织丰富且杂乱(图1B)。

A:二维超声图;B:CDFI图

2.1.2脓液稀薄期 共62例,病变区域表现为边界尚清或不清的类椭圆形无回声区,可表现为一个较大的无回声区或者数个小的无回声区(图2A)。CDFI:无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稍增多(图2B)。

A:二维超声图;B:CDFI图

2.1.3脓液黏稠期 共16例,病变区域呈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分布均匀或不均匀的细密高回声光点漂浮,呈团状或絮状(图3A)。CDFI:无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稍增多(图3B)。

A:二维超声图;B:CDFI图

2.2 CDUS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见表1。CDUS检查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的准确率为81.9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55.56%。

表1 105例CDUS检查与确诊结果对比 例

3 讨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5]。CDUS用于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具有方便快捷、应用广泛、可重复检查、价格低廉、无创、无辐射等特点。

及早发现、尽早有效治疗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原则[6]。如果发现颌面部间隙感染发展到脓肿形成阶段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时,一般需要及时行切开引流术,以减轻局部压力,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7]。本研究发现通过CDUS检查不仅可以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进行较为可靠的初步诊断,还可以提示颌面部间隙感染所处发展阶段,既是否处于浆液性炎期或脓肿形成期(脓肿稀薄期及脓肿黏稠期),而且可以依据超声影像准确界定出脓腔范围、脓液性质及脓液量等,为制定合理的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有研究[4]报道超声检查诊断颌面部病变的准确率为88.9%。另一项研究[2]报道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84%。亦有研究[8]报道CDUS诊断颌面浅部间隙感染的准确率为7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确诊结果相比,CDUS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准确率为81.90%。

然而,超声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因为如鳃裂囊肿、淋巴瘤、皮样囊肿等颌面部常见疾病,CDUS影像也会常常表现为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臧雪丹等[9]认为超声诊断鳃裂囊肿的临床价值较高,但是颌面部鳃裂囊肿作为一种不常见的先天性病变,超声科医生对该类疾病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研究[10]称鳃裂囊肿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囊性结构,伴有后方回声增强,这与我们观察到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所以诊断较为困难。有研究[11]称颌面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为:病变区域显示为不均匀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周围血管分布无序等,容易和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超声表现相混淆。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为:病变区域边界良好、无血管,呈低回声,偶尔包含高回声灶[10],与颌面部间隙感染后期的超声表现十分相似。

临床工作中超声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其成像原理及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的特点,单纯依靠CDUS进行病情判断仍存在一定不足,常需要与CT配合进行,以准确掌握病情。CDUS可以准确检测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位置及病变范围,并可以判断脓液黏稠程度,但是,由于CDUS会受到颌骨的阻挡而无法深入,显示范围较为局限。而CT检查可以突破骨骼的限制,同时显示全颌面部软、硬组织,从而综合把握全局情况,对于多间隙感染,尤其是涉及颌骨等的病情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因此对于一些颌面深部及不能明确诊断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必要时可联合颌面部CT和CDUS进行检查。

总之,CDUS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准确性和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常规检查手段,对于一些颌面深部间隙感染及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可以借助颌面部CT等进一步检查。

猜你喜欢

脓液颌面部颌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关于投稿的声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颌面创伤特征及预防策略的调查研究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间隙感染诊治的临床体会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
美学原理在口腔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