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校本课程 提升核心素养

2021-10-18秦曌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秦曌

【摘要】现如今,有很多组织和国家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这些有关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在中国形成一股研究热潮,引起学术界诸多讨论和学校实践层面诸多变革。本文主要以上海市F学校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和材料收集获取研究的主要材料,旨在分析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和问题。通过对案例学校课程建设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经验,即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靶心”、多样化的课程共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核心素養的课程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以及制度建设是课程变革的必要保障。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体现了课程改革对应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备的素养的关注;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问题;多主体参与是现代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特征,不同主体在合作中共同促进课程的深度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深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31-02

世界范围的校本课程开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为许多国家所实践。我国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伴随着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文简称“新课改”)全面启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而兴起。十几年来,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以实践为主要路径,经历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努力探索,围绕校本课程的内涵、理念与价值、内容与模式以及管理与评价等各项问题,取得了许多富有创新、卓有成效的进展。可以说,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校本课程逐渐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然而,伴随课程理论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的不断革新,课程改革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如教师课程意识有待提高、将校本课程视之为“教材”、缺乏课程目标意识;学校课程建设缺乏调查研究,忽视学生个体需要、缺少课程统整的思想等。

在课程评价方面,由于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方案、内容、效果等系统评价。在跟随导师的学习中,本人接触到一些中小学,当欣喜于这些学校校本课程开展的异彩纷呈之余,也关注到学校在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够明确,育人目标与课程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接;学校课程缺少顶层设计或整体规划、校本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结构性较弱,存在“碎片化、拼盘化”的课程等。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文献梳理,厘清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概念,明晰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学校个体层面的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丰富课程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

一、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靶心”

“新课改”提出之前,知识本位和应试教育的思想填满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只为取得学业成绩的肯定,获取更多的知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之后,众多校本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中小学开启实施,但经过十几年发展的学校课程,在实施目标、价值取向、评价标准上仍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改革目标模糊,“后力不足”,难以深入开展。迈入21世纪,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人们更加需要思考什么样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带来的社会急剧变化、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核心素养正是在这一情境下得到关注。国际组织的长期研究表明,围绕核心素养体系建立的课程,既能够为学生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可为学生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储备必需的技能。

案例学校的整体的校本课程设置、实施与评价都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而展开。“核心素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终极目标、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实践方式、决定着校本选修课程和社区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还要求每位学科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内涵渗透在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以说,“学生核心素养”规定了校本课程所有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指导了针对课程内容的“经验组织和结果评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课程评价的依据。

同时,学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不同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其行为和最终目标也都将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追求。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靶心”,通过课程实施来落实核心素养,通过评价来检验核心素养是否达成。可见,“学生核心素养”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灵魂,确定了居于上位的“核心素养”,才能完成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和统整实施。

二、多样化课程共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核心素养”区别于一般学科知识,从我国政策文件上看,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的这些特征决定了仅仅依靠常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培育。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统一、执行严格,能够调整的范围有限,必须结合学校特色,发挥学校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动性,从校本课程的建设上组织实践。当“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才得以设计实施。实现核心素养的课程形态多元,但比较明确的是,跨学科、综合性的校本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情境的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和动手实践的课程,更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正如案例学校,其课程实施的类型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活动予以培养,可以在学科课程的实施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无痕”教育,也能够从社区资源着手,结合社区的社会属性开设拓展类的课程。但从相通性来说,这些课程的课程目标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实施都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强调学生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核心素养与具体的课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形成共同的合力来支持核心素养的实现。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

校本课程开发及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的广泛参与,要求各个参与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在案例学校的课程实践中,深刻体现了不同主体在课程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校长

校长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校长是课程管理、评价的主体,要起到良好的管理監督作用,监督老师认真负责,以及对课程的教授确保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去教授,提升全校教师的课程意识;其次,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作为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明确课程目标应围绕这个中心指向进行设计;再次,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校本课程,保持反馈渠道的畅通,及时调整课程活动,尤其重视课程的评价与改善。

(二)教师

教师的作用更无法替代,作为知识的直接传达者,老师有义务在平时备课环节中做出努力,确保学生能够直接地体会到老师的意图,需要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具备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或者活动设计方案)、课时安排和评价办法;在课程实践中将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不断评价和反思是否达成了这些课程目标。此外,教师还是连接多个主体的关键要素,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人员的充分对话,以促使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形成合力。

(三)学生

通常意义上,学生只是课程的参与者,主要为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过程的体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中,当培养目标变成更高位的、非一般知识体系类的结构,学生参与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作为学生,最能了解学生群体对校本课程的诉求。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其在参与开发课程时,能够具备学生视角,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最想要获得的经验课程;而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最能明白自己在每一次课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成长,在评价中占据主体地位。

(四)家长

家长参与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它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新需要的“关键素养”,它为校本课程的设立提供可能。这其中,关键的环节在于既要让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制定的核心素养框架紧密相连、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呼应培养目标,又要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满足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五)社区人员

核心素养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既保证了课程实践的安全问题,又提供了社会应具备的多种属性——不同职业、不同行业、邻里关系反映人际关系,养老设施等社会问题。可以说,社区人员参与校本课程,使得社会成为实践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社会情境和多种实践方案;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为社区带去有益的影响,将创新实践的成果在社区交流中分享,回报社区对学校教育的参与。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需要不同主体在过程中承担多种角色,但这些主体之间也并丰完全割裂,而是需要凝聚成一份统一的力量,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框架图中,各个主体之间用虚线相连形成一个共同体,需要沟通协作、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合作中促进课程的深度实施。

四、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体现了课程改革对应对未来世界挑战所必备的素养的关注;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问题;多主体参与是现代校本课程发展的重要特征,不同主体在合作中共同促进课程的深度实施。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

参考文献:

[1]嵇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2]刘成菊.健身指导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研究——以“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的校本课程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2):110-11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