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1-10-11何贤文胡凌燕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何贤文 胡凌燕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各项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趣味性的微课引起学生自主学习与感知的兴趣,使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情境辅助学生感知理论或者进行实际体验。在习题训练与课堂总结阶段,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开展竞赛游戏,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以竞赛的形式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一、制作趣味微课,课前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内外实践中,学生的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施加给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时难以热情高昂地完成任务。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单位制作趣味性的微课,以此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以“时、分、秒”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知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并且培养学生收集时间信息、建立正确时间的观念。在制作课前微课时,教师可以基于三年级学生喜好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制作由于不会分辨时间而犯错误的微课。首先,教师要在网络上搜集学生喜爱的动画角色形象,如熊大、熊二、光头强。然后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故事情景,比如熊大、熊二打算和光头强一起去种树,并且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熊二看不懂时间,结果两人失约了。光头强只好一个人种树,且他买的蜂蜜也不给熊大与熊二吃。在确定故事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时钟网页为截取与故事中时间相对应的机械、电子钟表的显示图片,然后将时钟图片与角色图片共同应用在演示文稿中,使用演示文稿制作成类似绘本的故事。最后,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播放的演示文稿錄制下来,以配音的形式完成微课制作,将这一微课发送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他们是否像熊二一样认不出时间的问题。如此,学生们的课前学习兴趣便会激活。

二、创设合适情境,提升理论质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以情境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情境中,可以视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道路,这样既可以使用情境辅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辨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感知,也可以应用情境辅助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体验。

三、开展趣味游戏,增强训练效率

训练是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在课堂上教学理论知识后,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较难维持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游戏,将学生个人的解题转变成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的竞赛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训练效率。在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训练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开展循序渐进的游戏活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题训练。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游戏:“估计一分钟”,即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让学生在教师喊开始后默数一分钟,学生感觉到了时间便举手示意并睁眼。教师则在喊开始后同时启动多媒体设施中展示的秒表。通过这个小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静心,并让学生对秒、分钟的概念有更深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承接之前创设的情境,为学生设计小组竞赛解题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四人小组,然后为学生展示应用类习题。习题内容举例为:熊二想要去光头强开展的小商店买热带水果,作为给熊大的生日礼物,而小商店开门的时间为早上9点,请看一看现在的时间,判断熊二还要等多久。在展示题目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谁能更快地解题。在游戏的激励下,学生会聚精会神地进行习题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暂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解题思路,以此提升习题训练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课内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类优势优化各种教学活动,以此达到在课前激发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兴趣,并在课堂上以趣味的情境活跃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数学思维,以游戏形式提升训练与总结阶段的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鹏程.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整合[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