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的“体教融合”

2021-10-09周倩

体育教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育教学高中

周倩

摘  要:深化体教融合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的“体教融合”含义、意义等方面的认识,阐述了其现实问题与困境,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8-0029-02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20年8月31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八大方面提出37项举措,全方位推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而作为“体育高考”,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自主招生考试中增设体育项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考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全国36所强基计划高校2020年招生简章不难发现,体育测试已经成了必考项目,甚至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体育测试优秀者。体育课堂作为学校体育的主战场,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做好体教融合,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含义与意义

(一)含义

《意见》提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举措,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是以体育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的共同双边活动。因此,本文认为,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含义,是立足于高中体育普及之理念,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参与运动,缓解高考压力、掌握专项技能、促进体质健康、培育体育品德。

(二)意义

1.有利于解决高中生运动不足的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在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终身体育意识养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该阶段的学生需要经历人生的大考,在繁重学业下,体育课、体育活动流于形式,体育课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因此,高中生的每天锻炼时间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体教理念的融合,有利于提升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发挥体育教学传授技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2.有利于强化高中生的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学校体育课是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运动技能,更要借助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的品德内容。高中生正处于体育品德成形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面对紧张的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的缺失,高中生可能会出现各种紧张情绪、行为失控现象。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错失时机,甚至忽视德育渗透,这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而通过体育与德育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生的育人目标。

3.有利于培养高中生运动专长与运动习惯

我国中小学生虽然学了12年的体育课,但绝大多数学生却未学会和掌握一项完整的运动技能。针对此现象,高中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的目标,全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走班制的选项教学模式,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高中学生的运动需求,同时通过运动专项教学,有助于培养高中生运动专长,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选项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通过体教资源融合,引入具有高水平运动员资格的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练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做好“体育高考”的前期准备工作

“体育高考”前期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体育高考”正式推行打下了基础,为了鼓励高中学生走出教室,更多地参与运动,体育考试制度在增强高中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观念上提早倡导“体育高考”,有助于高中生正确处理“文化学习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激发自身对运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为体育高考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体教融合”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一)高中体育课地位认可度低下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是莘莘学子12年寒窗苦读后走向成功的“华山一条道”,它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是牢不可摧的。社会的极度关注与评价,巩固着高中应试教育的主体地位;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作为不参与高考的体育学科,其地位的认可度偏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练习不积极等一系列均由思想不重视导致的连锁反应(表1)。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观念的落后,极大限制了前进的步伐。学生只有正确认识体育课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高中体育教学仅注重运动技术,忽略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目标,各学科不仅具备传授知识,也具备品格教育的功能。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运动技术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了學生体育品德教育,从而错失了德育渗透体育的机会(表2)。

表2说明,体育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时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及时发现与把握。

(三)高中体育教学欠缺运动专长培养与健康知识教育

不同于初中、小学,高中的体育课更应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课程改革以来,选项课程虽已推进多年,但很多学校依然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学而不深、学而不会的现象,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此外,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的融合也有待提高。就本学科知识而言,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的课程,学生需要不断的身体练习,感知动作,同时在传授运动技能过程中,还应重视健康知识的教学(表3)。

三、高中体育教学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一)“五育并举”,实现理念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充分肯定体育教学这一主战场在落实“健康第一”理念、习得运动技能、培养后备人才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使得体教融合发挥“1+1>2”的作用。首先,在“五育并举”方面,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的功能与价值,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运动,这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前提;其次,充分发挥体育考试制度的作用。《意见》中提到,將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体育学业水平测试,是促进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杠杆。

(二)教书育人,实现技能与品德融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的“教书”主要体现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学科的“育人”则体现为体育品德。体育学科的三个核心素养,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如在高中课堂上学习篮球突分这一基本战术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更是在练习中渗透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比赛中渗透正确的比赛观、遵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体育品德培养要注重目标设计、过程组织和成果评价。体育教师应充分结合高中体育教材的属性,提炼其德育元素,并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开展德育教育,课后还应及时地进行评价,以确保体育品德教育的实施效果,从而真正做到体教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优势互补,实现资源融合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可通过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聘用体育系统大量的退役运动员与教练员,参与到高中课堂教学与训练中去,从而满足高中生专业专长的需求,为后备人才建设做好铺垫。

此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挥科技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动作视频、电子手环等现代化设备,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学习效果的同时,传授更多的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理解体教融合新精神思考学校体育新工作[J].体育教学,2020(10):13-14.

[2]李爱群.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J].武汉体育学报,2020(07):10.

[3]王登峰.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科学,2017(12):4.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育教学高中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