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阅读试题命制的思考

2021-10-08余燕

考试与评价 2021年8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

余燕

【摘 要】 阅读题的命题成了阅读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风向标,如何让教、学、评保持一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本文从“阅读题的考查要指向阅读能力、要把握学段目标、要基于文体特征、要选择适切的材料”四个方面做个阐述。

【关键词】 存在问题  阅读题命制  阅读力

经过调查了解,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单元卷、期中期末检测卷和专项阅读检测卷来看,命题的质量令人堪忧,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1. 知识点考查有偏差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阅读题的命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阅读力这个责任,需要正确的理念引领。可是我们经常就看到部分阅读题缺乏科学的命题理念,没有体现对阅读认知规律的的关注,编制的试题考查点有偏差。

在一份三年级期中检测卷中,总分12分的阅读题,设置了“填上合适的词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我也来写一写”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四道题。这些题目对知识点考查停留在浅层次,很难真实地检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应该在基础题部分考查,阅读题不能“越俎代庖”。阅读题要注重阅读能力的检测。

问题2. 学段目标考查有偏差

部分阅读题的设计会出现深浅随意,学段目标不明确的现象。“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从小学的各个学段命题中可以看出现在各地各校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也渐渐地重视起来。

今年疫情复学后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四年级下册一二单元的单元练习,其中的一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题是这样的: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分)

1. 从上表中你获取的有价值信息两条

2. 造成正常体温有差异的原因是

这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从文本上的选择上看,该题贴近学生,具有实效意义。2020年全球都在关注“新冠疫情”,如何鉴定发热也是每一个人需要掌握的常识,小学生也不例外。从题目的设置是上看,是有据可依的。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与内容中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显然题目的设置不符合年段特点,四年级的学生要完成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确实属于拔高要求。

问题3. 文体特征考查有偏差

不同的文体,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明文,要侧重考查学生能否准确概括说明对象,能否恰到好处的运用说明方法,并能鉴赏说明方法的好处。记叙文,则侧重考查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考查重要场景描写的作用,及體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如,四年下册的单元检测卷,选文是一篇叶圣陶的游记,考查的知识点却是说明方法,有张冠李戴之嫌疑。

阅读试题在整份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导向性作用。那么,阅读题究竟要考什么、怎么考,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透过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

一、紧扣要素,指向阅读能力的考查

阅读力是小学语文素养的关键能力,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北京师范大学李毓秋教授等人在《中小学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一文中指出:作为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的阅读能力,由低到高来看,可以分为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四个层级。其中复述性理解侧重提升学生主动提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性理解侧重培养学生整合信息能力;评价性理解更多体现评价和鉴赏能力;创造性理解是较高的层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据此,阅读理解题目的考查指向阅读能力中这些关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篇短文,可以设计指向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文本理解的能力。

(1)信息提取能力。这一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的细致程度,学生只要细致地阅读文本,找到相关材料,从文本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就可以了。

(2)文本理解能力。这一层级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本中关键字词的能力。如,关键字词起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关键句子的在文中的含义。

二、依据课标,把握学段目标

如何摆脱这种偏离学段目标,忽视考查实质的现象呢?命题者心中必须有《课标》,心中必须有教材,心中还要装有每个学段要求学生达到的阅读能力的指标。命题要有的放矢,按照学段能力目标编制题目,教学者按照这个目标去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教、学、评保持一致,让命题者、教学组织者、学习者“同呼吸,共命运”。

(1)依据目标编制试题。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这一原则,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想象,最后达成熟读成诵的目标。根据这一个目标编制考查阅读识记能力水到渠成,如果编制默写的题型去考查,明显是拔高了要求。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避开两个只要求认读的生字,难度就降低了,同样能达到考查效果。

(2) 依据学情编制试题。中年级的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对古诗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告诉大家不能浪费粮食,要珍惜粮食;读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会想象小草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画面,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那么学完《早发白帝城》是不是可以编制这样的阅读题:吟诵着“朝辞白帝彩云间”,你的眼前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此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直指阅读力核心的考查,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

三、基于文体,挖掘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责任,命题者心中一定要有“文体”这杆秤,文体意识要强。何为文体意识?文体指的是文本的体裁,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风貌和个性特征,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包括文本的结构形式、构成要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阅读题目的编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设计。

(1) 把握不同文体考查的功能。童话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命题时重点考查学生复述故事、想象、表达能力。寓言侧重考查感受形象,对寓意的理解。散文结构上形散而神聚,语言上优美而凝练,意境上真挚而深邃,侧重考查文章结构、品味语言、感受意境。小说往往用环境描写衬托丰满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成了考查目标。不同文体、不同特点、承载不同命题功能。

(2) 发掘文章布局谋篇的精巧。编制命题时,命题者要独具匠心,有独特的慧眼,深入挖掘文本中有特色的词语、句段、结构,来设计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用以考查阅读理解。如:《记金华双龙洞》的选段最大的语言特色是对路上溪流的描写,两组反义词“宽”和“窄”、“缓”和“急”,让人反复置身于一路的美景。抓住文本的这一语言特色,编制以下阅读题:①請先静下心来把短文读两遍,画出溪流的样子。②本文记叙的顺序是:()A.时间变化B.地点变化C.事情的发展。以上试题看似简单,却体现了命题者的深思熟虑和用心良苦,第一体现了命题者心中有学生,题干中的“静下心来把短文读两遍”,一个小小的细节,考查的是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重视的是阅读过程的引领。画一画的过程考查了学生对关键文字的理解。第二根据本文是一篇游记的特点,考查了学生借助文体要求推断信息的能力。

四、根据需要,选择适切的材料

何为适切的阅读材料?思想健康,能充分体现出阅读理念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自然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那么,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让材料为我所用,平时广泛阅读,做个有心人,注重积累好文章。

(1) 选择适应学生阅读的材料。选择适切的阅读材料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精神上要与学生息息相关,选择适合的学生阅读的材料首当其冲,这是编制阅读题的第一步。

(2) 依据课标选择材料的篇幅。《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年级学生一分钟默读300字左右,命题者选择材料的时候,可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篇幅适宜的文章,作为命题的材料。

(3) 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单元检测中的课外阅读考查,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和单元主题相匹配。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紧扣这个主题,已达到检测最佳效果。

检测作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学段目标,关注文体特点、深入研究阅读文本,选择合适的材料编制优质试题,可以积极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靳诺,刘伟.小学语文教与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7(2).

[2] 靳诺,刘伟.小学语文教与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7(5).

[3] 靳诺,刘伟.小学语文教与学[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7(1).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