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2021-09-30黄国志

高考·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黄国志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前的教育思想与手段已經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成长有着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个性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开展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也增强问题意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基于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深入探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驱动

引言: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重要载体,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与从前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但是教学成效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引领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以及知识经验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深入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达成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善于引导总结

在实际开展的数学教学中,引领高中学生主动的思考是进行问题驱动这一教学形式的重点所在。同时,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自己试着提问,之后引领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示范,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将数学问题有效处理。同时,在问题解答后,教师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明确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有收集资料、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1]。而且,教师也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时期倡导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在相互学习中明显提升。同时,学生之间彼此的认知也会加深,学习对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真正达成共同成长。

二、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就本质上来讲,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2]。在教学中,若是教师采取从前的教学手段,直接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不仅无法达成教学目的,也会造成学生学习自信的缺失,限制学生个人数学能力的成长。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全面分析高中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故事、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成效的增长。

如,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教师以学生喜爱的内容进行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探析。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问题,为学生呈现3种问题情境。一是某国家国王想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而发明者要求在第一个格子中放一颗麦粒,第二个格子放两颗麦粒……一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国王能满足其要求吗?二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是某汽车的售价为三十六万元,年折旧率为百分之十,从购买年起价格依次为多少?通过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领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怎样的数学问题,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依据这三个问题深入思考与交流,可以得出这些例子能够与数列进行联系,将学生本来的知识经验调动。同时得出以下三个数列:1,2,22,…263。1,1/2,1/4…。36,36×0.9,36×0.92…。学生列出这些数列后,发现其中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面一项的比都相等。教师通过可以激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推动其分析,并将其综合总结,真正地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开展数学知识的探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合理设计问题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

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重其层次,引领学生逐渐加深学习的难度,深入进行知识的探析,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为加强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教师需要了解高中学生的真实状况,明确其最近发展区,由简单到困难的设计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学习中,在对其中对称点的坐标的探究中,教师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领学生逐渐深入的思考,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更加深入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提问,坐标系的原点是否一定要取在o点?能够以立方体的中心为原点?此时这八个顶点的坐标如何?依据观察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应坐标,你能得出什么?教师利用这些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与发现,学生会在思考后得出,原点的取值可以任意取,对称点之间的坐标存在一定的规律。在知识的探究中,学生会发现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能够改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同时,引领学生探究对称点的坐标关系,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其余相反。体会探究知识的趣味,也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以更积极的态度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也要加入迁移性质的问题,加强学生知识的广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3]。教师在迁移性问题的设计中可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联系,引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将本来理解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也能有效达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为学生设计迁移性问题,使学生结合原本的知识经验开展新知识的探索。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回忆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并提出问题。某细胞在分裂时,会由1个分裂为2个,由2个分裂为4个……。此细胞在分裂x次之后,其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y=2x,将分裂次数带入就能得到细胞个数。同学们记得这个函数类型吗?在带领学生对旧知识回忆后,教师引入新的问题,若是反过来,知道细胞的个数y,想要求分裂的次数x。如,一个细胞大约经过多少次分裂才能达到32,2000,100000……?以问题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后将分裂次数x表示为x=log2y。如果x代表自变量,y表示函数,函数为y=log2x。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回顾,将其与新的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关联,使学生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在问题探究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

伴随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落实,注重对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渐渐地形成思维品质。为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在个人成长中的需要,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这一教学方式时,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融入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为学生加入一题多解的习题,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如,解不等式3<|2x-3|<5。教师组织学生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解题。学生先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之后与他人合作交流,以4种不同的方式解答。分别为,分类讨论法、转化为不等式组、等价命题法以及绝对值的集合意义。组织学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试着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够让学生主动运用不一样的思路解题,有利于学生思维与合作能力的增强。

四、结合现实生活

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可以将真实世界与学生的体会相结合,使学生形成浓厚的求知欲,保证学生维持对数学知识探索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主动尝试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素养。而且,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要考量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准,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以及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成效,有效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如,在《随机抽样》的学习中,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设计问题,使学生在真实体会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领悟。教师提问,若是想要了解本校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能够采用怎样的调查方式。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会探究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抽样方案。在学生解决此问题后,教师继续提问,能够用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估计本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吗?为什么?教师的再一次提问加大了难度,也引领学生以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如,样本的容量、样本抽取需要考虑的要素等。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抽样会导致偏差的出现。高中学生的近视情况严重,以本校的近视问题引领学生调查,可以调动學生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束语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也满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问题意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形成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达成对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凤梅.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31):144-145.

[2]王君明.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9(26):73-74.

[3]戴拥春.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21.

[4]李福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4):62.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