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育人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09-30韦新梅黄耀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韦新梅 黄耀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幼儿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在幼儿文学教学中融入课程育人内容急需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幼儿文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探索在幼儿文学教学中践行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课程育人内容的有效教学方法和路径,幼儿文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需明确幼儿文学的育人的精神必须是真正内化为学生认同的精神价值,才能落地生根,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正确的引导幼儿。

关键词:幼儿文学;核心素养;课程育人;教学改革

幼儿文学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世界,带给孩子们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及信心等,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性格,幼儿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學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然而一些关键的品格如爱岗敬业、走进儿童、关爱儿童等关键品格缺没有得到落实,幼儿文学的教学中,存在育人内容、育人方法挖掘不充分多方面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学生因阅读量少而不能深度理解育人目标,育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育人效果不佳,进而形成一种单方面灌输,干枯的说教,不能使育人内化到学生思想中。

关于幼儿文学教学与育人融合的研究目前为数不懂,搜索知网,仅看到两篇关于幼儿文学育人的文章,一篇硕士论文“幼儿文学的育人功能探析”,一篇“浅谈幼儿文学教学中蕴涵的育人意义”,近期几乎没有相关研究,关于如何在幼儿文学教学中践行育人的研究仍然是空白。可见,对幼儿文学的育人探索和实践关注度不够。幼儿文学作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承载了培养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重任,应当紧跟时代关于教师品格的要求。品格是学前教育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幼儿教师仅仅具有教育教学的相关能力显然不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很早就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界也充分认识到“只教会个体做事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失了品格培养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反思教育》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共同承担责任”[2]。面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环境的巨变,顾明远重申了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类,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因此,培养幼儿教师核心素养,培养幼儿教师良好的品格,把育人内容融入教学中是大势所趋。

一、践行幼儿文学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文学作品中育人价值被忽视

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育人价值,李莉概括了幼儿文学作品蕴含的育人主要包括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 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尤其关于爱的主题的文学作品居多,爱是幼儿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如《爱心树》、《我爸爸》、《我妈妈》、《花婆婆》、《大卫不可以》等等。李莉她同时强调幼儿文学的价值不可忽视,“幼儿可以从中听到鸟语, 闻到花香, 从而愉悦身心, 快乐精神;可以发现同伴, 陶冶性情品格”[3]。幼儿文学拥有这么丰富的营养,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取之用之。但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往往重视幼儿的文学价值和认知价值,对育人功能重视度不够,学生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价值认识不足。

(二)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精神内化不足

幼儿文学,被定义为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因此学前教育学生阅读幼儿文学作品,往往带上功利的目的,为了以后工作需要,为了储备多一些故事资料等可以用于未来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实践过程的调查,70%学生不是真正喜欢幼儿文学作品,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学生每天接触大量复杂的信息,甚至是负面的价值诉求的信息,种种因素影响,使得学生无法真正认同和接受作品的思想和价值,甚至认为幼儿文学作品是骗人的心灵鸡汤,质疑幼儿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三)幼儿文学教学育人方法欠缺

常用幼儿文学教学法主要有阅读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加强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训练学生文学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但是这些方法还不能适应育人工作的要求,不能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育人价值。育人常用的一些方法如榜样示范法、情景体验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等在幼儿文学课堂中很少用到,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不能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不能拓展到学生的其他空间,如网络空间,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联系实际。方法的不足,使得文学作品像是空中楼阁,只用于远观,学生不能深刻的体会作品的育人价值。

二、幼儿文学教学中融入育人的路径和方法

(一)凝练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内容

幼儿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爱的主题,爱祖国、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绘本故事《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卫不可以》等作品是关于父母的爱,《巨人与春天》、《晚安,大猩猩》等关于自然和动物的爱,幼儿在感受作品中美好的主题、有趣的题材、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语言中感悟真谛,形成优良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作品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作品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影响。但是幼儿文学教材一般按体裁划分章节,主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绘本故事、幼儿戏剧、幼儿影视剧等,每个体裁一个章节,教学中侧重不同体裁的作品分析,对于爱的主题或者育人的主题往往凝练不够,教师需要提炼主题,并且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数做主题教育,效果会更明显,也可以在每个章节中专门提炼关于爱的主题的作品,分析作品中育人的内涵,如何理解,以及如何践行,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后,每个章节由学生团队来做育人主题的作品介绍,使学生充分认识了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精神和价值。

(二)结合学校的区域文化特点,创新育人内容

课程应当充分结合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河池老区革命精神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育人教育体系已成为全校上下的一致共识,也是指导课程教学与育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规范。老区红色教育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开发老区革命精神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系列的育人内容,融入到幼儿文学的教学内容中。例如韦拔群等革命英雄的故事、少数民族神话莫一大王的等皆可以作为题材或者灵感,训练学生改编为幼儿故事,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又可以在无形中达到了爱民族、爱党教育。

(三)塑造幼儿教师教学情感

在幼儿文学的实际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仿编作品能力、创作作品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往往忽视了教学态度、教学感情等隐形的影响力。只有让学生在作品中认识到作品中育人内容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或情感。例如,学生在解读《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故事时,学生的理解停留在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大卫非常调皮,妈妈总是生氣,所以不能像大卫一样调皮。而作品的重要主题,妈妈是永远爱大卫,却解读的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无法设计出关于妈妈的爱的主题教育。幼儿文学作品中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爱自然万事万物的泛爱精神,应成为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形成的助力,使学生形成正确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用爱来指导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内化幼儿文学作品的育人精神

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育人精神,例如爱的主题,爱祖国、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和认同,应该是幼儿文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往往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甚至高高在上地判断,童话都是骗人的,学生往往站在与己无关的立场,这些精神和价值可以用来教育小朋友,自己确无所谓或者不认同。这种无法内化的精神价值显得空洞无力,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应用时往往不能感动幼儿,更加不能带动幼儿,引导幼儿的价值取向。那么在幼儿文学教学中,如何真正的让学生接受和内化这些精神价值,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由此,幼儿文学教学可以借鉴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育人工作方法,例如体验式教学法,自我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等等,都可以引入课堂。从而改革纯粹分析作品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来自主探究文学作品中精神价值,联系自我的现实状况,分析自我内在精神,自我教育,真正内化文学作品的育人精神和价值。

三、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教育的环境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顾明远教授提出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会变。儿童的成长需要有思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幼儿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幼儿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塑造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幼儿文学教学如何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如何达到有效的育人效果仍然是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乔为.走进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发展[J]. 职业技术教育,2017,7(38):8-14.

[2]顾明远.谈谈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8(11):4-5.

[3]李莉.浅谈幼儿文学教学中蕴涵的育人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7(06),P616.

[4]洪萍.幼儿文学的育人功能探析[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06)

[5]顾明远.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ED.OL] [2018-08-1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 76035f9 c0102 xtjv.html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生态育人之初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