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数字化保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29郭海洋刘伟华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物数字化历史

郭海洋 刘伟华

文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直觀、真实地反映着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等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进行着阐释。当前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将历史文物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学历史课堂中对于文物的运用存在局限性和低效性等缺陷。“何尊”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如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去感受到“何尊”的魅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将现代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进行探究。

不可再生性是文物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文物的稀缺与唯一,尽管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物遗产丰富,但能够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让同学们直接接触文物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1]。因此,除了去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之外,向学生展示文物的图像或仿制品也是经济且可行的方式,文物数字化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是指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去保存原文物本身的信息,以便通过数字信息向人们展示文物,从而延长文物的生命周期[2]。

青铜器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在目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青铜器”的介绍,更多偏向介绍青铜器作为“礼器”用于宴飨、祭祀等具有仪式形式的活动。可以将青铜器分为酒器(如尊、爵、罍),烹煮器(如鬲、鼎),盥洗器(如匜、盘),盛食器(如簠、簋)等[3]。“何尊”,唇圆体方,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经考证为西周初期的一件极其宝贵的青铜器,按照上述分类及用途可以判定其是酒器[4]。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一书中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何尊”的描述:“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在这短短几十个字中可以看到“何尊”的史学价值巨大,“何尊”中出现的“中国”一词是目前所了解的最早的实物见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更好地对“何尊”进行展示和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现代技术有一定了解并运用。本文将以“何尊”为例,分析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字文物进行阐述。

一、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历经时代的洗礼,文物的流传见证着历史的发展。文物中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着其所处时代的魅力,同时兼具重要的艺术价值[5]。但文物的保护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不恰当的文物保护方式会造成文物的损害,不利于长期保存。文物资源各式各异,传统采集与存储较为困难,如何提高存储效率、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及开发文化产业是现在面临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对文物进行保护,需要我们运用合理的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文物数据库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发展越发成熟,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进行资源的获取。伴随大众对文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中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平台、空间、时间和载体的制约,对文物的开发和应用进行拓宽。对于保护文物来说,应用数字化技术是具有可持续性和前瞻性的。文物通过现代化仪器的测量,对所需信息获取后建立相应的数据进行存储。同时通过教育对文物进行宣传,树立人们从小爱护文物的意识。

概括来讲,对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运用进行很好的认识,可以推动我国文物的开发和传承,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文物数字化保护发展现状

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中的应用是逐渐发展完善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Photoshop虚拟修复、三维成像扫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彩绘高光谱成像及3D打印技术等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及加工[6]。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文物的信息的储存与共享。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图片、文字、虚拟动画、音频、视频等载体形式对文物信息进行存储,能有效防止文物的损害。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中的应用目前是不完善的,出现的常见问题包括:(1)文物数字化信息存储统一标准未得到很好落实,文物保护单位随意性较大,不能保证电子信息有效存储和共享。(2)技术人员的不成熟,文物数据的安全和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3)信息利用率较低,尽管许多网站对文物进行介绍,但网站建设过于陈旧,不具有吸引性,点击浏览量较低,没有充分体现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7]

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是大势所趋,对文物实现数字化技术保护也是一个较为长期化的工作。建设文物共享服务平台是文物数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文物准确记录。相关工作人员及单位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以便更好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中去。

三、文物数字化与中学历史教学相结合

传统历史教学以课本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效率得不到提升,课堂较为单一枯燥,但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结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一书中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这一课包括了“元谋人门齿化石”、“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和积石冢”、“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等文物或遗址的图片。通过这一节课可以看出,文物在中学历史教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一,它可以对文字记载的不足进行弥补;第二,它能够对文献记载的缺漏进行纠正;第三,文物在教学中的展现利于揭开历史的真面目,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历史教学所涉及的文物十分丰富,仅这一节课就有多处呈现了文物照片,但我们如何对这些文物进行展示,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认识这些文物呢?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是无法很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于友西这样评价:“历史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完成教学任务中最活跃的因素。”[8]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很好的对课堂进行把控,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生成可交互的三维仿真环境,可以通过3D效果对文物进行立体呈现。学生们通过佩戴头盔进行图像虚拟,直观去感受文物,不失为一种历史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方式。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模型文件,使用塑料或金属等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手段建构物体的技术[9]。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无法真正将文物原件拿到课堂上来,可以通过3D打印按真正比例对文物进行还原,以“何尊”为例,“何尊”高为38.8cm,口径为28.8cm,圆口棱方体,腹微鼓。教师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学生们可能无法“何尊”的形态和高度,但3D打印技术通过对文物一比一还原,就能很好的对“何尊”进行直观欣赏,更能体现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魅力。数字博物馆对历史课堂的帮助,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来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而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实体博物馆不同,其所展示的文物不仅配有文字说明,还有语音解读,通过实景模拟、音频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更便捷获取并了解信息。教师可以在课下对数字博物馆加以利用,通过网站在线了解课堂教学所需文物,从而在课堂上更好通过文物史料让学生理解时代的背景等。

在网絡平台以动画、视频、音频等为手段,运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将文物进行直观呈现,推动着历史教师更好地对课堂进行把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四、文物数字化保护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中得到极大运用,但目前来看投入的人力、物力并不能满足对文物保护的需要,进而也会间接影响教学的需求。数字化技术教学目前在历史中的应用仍旧不是非常普遍的,且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以“何尊”为例, “何尊”的信息数据的采集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与之相对应的资金和人才,教师在查找相关资料时发现,关于“何尊”的介绍较为学术化,所展示的照片和视频并不能很好去将“何尊”立体化、形象化。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化技术在青铜器中的运用,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展示文物种类繁多,按照文物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宗教建筑及法器类、革命遗存类、民族物品类、民族建筑及器物类、文化艺术用品类、生产用具类、生活用物类等[10],这也决定了文物数字化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进而满足教学的需求。

五、结语

文物作为物化了的历史见证物存在着,它是文化的瑰宝。时代在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是大势所趋。将数字化文物保护放于历史教学之中,教师妥善运用文物史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带来新的体验。这对促进文物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文物资源共享、提高公民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吉利:《中学历史教学中文物史料运用的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2]罗奥、范伊然:《数字化技术对历史文化传播影响研究》,《艺术科技》2017年第5期,第26页。

[3]毕肃娟:《实物图片在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第6期,第92页。

[4]陈昌远:《有关何尊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1982年第2期,第54页。

[5]于友西:《历史教学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初探》,《历史教学问题》1995年第1期,第41页。

[6]陈华明:《虚拟现实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19年第2期,第190页。

[7]史永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5期,第76页。

[8]何勇:《略论文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咨询》2015年第11期,第139页。

[9]罗奥、范伊然:《数字化技术对历史文化传播影响研究》,《艺术科技》2017年第5期,第26页。

[10]韩建业:《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猜你喜欢

文物数字化历史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新历史
文物失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