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阐释历史意义

2021-09-29邓敏张汉林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熟能生巧士大夫欧阳修

邓敏 张汉林

历史解释有两大要义:探求因果和阐释意义。自高中历史新课标颁布以来,学界探讨历史解释素养的文章可谓是汗牛充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了人们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认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文章探讨的主要是因果关系,阐释意义的文章较为少见。这就好比鸟少一翼,车缺一轮。为此,本文拟择一案例,解剖麻雀,进而探讨阐释历史意义的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本文选择的案例是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的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故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1]

该故事因长期被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已成为国人的集体记忆。在最新的统编版语文七年级教科书中,《卖油翁》毫无意外地再次入选。对于该故事传达的意义,传统的说法是熟能生巧。不过,近些年也有人认为,欧阳修其实是在表达对文人从武的讥讽。这种说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语文教科书编者的观念。在教科书中,编者并没有对故事的意义一锤定音,而是提出了开放性思考的可能:“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2]那么,这则故事究竟是在主张熟能生巧还是在重申崇文抑武呢?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欧阳修是个什么样的人?

欧阳修是个典型的士大夫,因科举而入仕,当过言官和地方官,最高职位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的最大成就是文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不仅自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直接提携了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四人,对王安石也有知遇之恩。

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虽以文学之士名世,但他与一般的文学之士不同,他有着浓厚的史官情结。他不仅授命领衔编撰《新唐书》,还私下耗费近二十年的光阴自修《新五代史》。据史书评价:该书“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3]。所谓春秋遗旨,就是微言大义,褒贬善恶。也就是说,欧阳修重视史书的道德教诲的作用。欧阳修的史官情结不仅指导着他的史书编撰,还自觉地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欧阳修一向以韩愈继承人自居,自然熟悉韩愈著名的“文以载道”的主张,他毕其一生都在践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以致其门生苏轼评价说:“欧阳子,今之韩愈也。”[4]

作为一位在官场和文坛都有着重大影响的士大夫,欧阳修对宋代崇文抑武的主流价值观持什么态度呢?我们可以通过一则事例管中窥豹。狄青是北宋名将,因屡立战功而威望日隆,升枢密使。枢密使是宋代最高军政长官,当时一般由文人擔任。欧阳修本是正人君子,且与狄青无冤无仇,但他却屡次上疏弹劾,指责“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青之用心如何也”[5]。由此可见,欧阳修是宋代崇文抑武基本国策的坚定拥护者。

第二,《归田录》是本什么样的书?

《归田录》的写作始于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是欧阳修晚年知亳州和致仕颍州期间而作。是年,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被弹劾,贬至亳州。虽说不是第一次被贬,但其时欧阳修整整60岁,在花甲之年以这样的方式从朝廷高官之位退下来,欧阳修想必是百感交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阳修开始了《归田录》的撰写。按照《自序》中的说法,他最初对《归田录》的期待是:“《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6]亦即,该书记载的范围为“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写作对象为自己,目的为“以备闲居之览”。

欧阳修撰写《归田录》将成未成之时,序言就已经广泛流传,就连当时的皇帝都知道了。皇帝很好奇,派宦官向欧阳修索阅。因书中有不便公开的内容,欧阳修只好尽数删去,以致篇幅大减,又补记了一些。由此,《归田录》的写作由一个私密事件变成了公共事件,写作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写作内容也随之而变。在《归田录》结尾,欧阳修卒章显志:“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朴,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览者详之。”[7]欧阳修虽然自认“职非史官”,但是他将《归田录》和《国史补》相提并论,显示出《归田录》是想在史学上有所追求的,亦即要发扬史书“纪事实”“示劝戒”的功能。

据统计,《归田录》全书共115条,最短的仅30余字,最长的有300余字。所录内容为自太祖至英宗五朝事,故事的主角有皇帝,如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有重臣,如五代宰相和凝、冯道,太祖朝陶谷,太宗朝张齐贤、吕蒙正,真宗朝李沆、寇准、王钦若、丁谓、鲁宗道、薛奎、杨亿、钱惟演等,仁宗朝石中立、章得象、夏竦、晏殊、宋绶、陈尧咨、宋庠、富弼等;有武将,如郭进、李汉超、曹彬等。书中唯一以普通民众为主角的,为卷一第2条所记京师开宝寺塔的修建者都料匠预浩及其女。卷二第49条中出现了医僧元达,但并不是主角,只是作为“物有相感者出于自然”这个道理的一个例证。由此可见,欧阳修虽有爱民的名声,但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一位具有正统趣味的士大夫,《归田录》是其创作的一本面向统治阶层、并以统治阶层为描述对象的著作。

第三,这是一则关于谁的故事?

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呢?换言之,故事的主角是谁?《归田录》中的故事都没有题目,《卖油翁》是语文教科书的编者起的名字。这个题目,显然是将卖油翁当成了主角。但是,故事的主角真的是卖油翁吗?

《卖油翁》的故事中出现了两位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的身份存在显著差异。陈尧咨是宋代著名的陈氏家族中的一员,一门两宰相(父陈省华、兄陈尧叟)、两状元(兄陈尧叟、陈尧咨)、三进士(陈尧咨、兄陈尧叟、弟陈尧佐)。亦即,陈尧咨与欧阳修一样,同属士大夫的阵营。卖油翁则是一位籍籍无名的游商小贩。那么,到底谁才是故事的主角呢?笔者以为,陈尧咨才是主角。理由有二。其一,故事开篇第一句为“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指陈这是一则关于陈尧咨的故事。其二,从《归田录》的作者、预期读者、撰写目的、内容风格等因素来讲,主角也只能是陈尧咨。如前所述,该书是面向士大夫和皇帝创作的,探讨的是统治阶层关心的问题,传达的是统治阶层的趣味。书中故事的主角基本上是士大夫,工匠预浩虽是个例外,但在预浩的故事中并没有士大夫作为陪衬。而在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故事中,欧阳修作为正统的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不可能将士大夫作为陪衬,去歌颂一位游商小贩的“熟能生巧”。他要表达的应该是符合他这个阶层的价值取向、并且为其预期读者所关心的、更为重要的主题。

陈尧咨虽是状元出身,但他非常特殊。作为一位状元,本该追求立德,但他却以射箭为能事。这在宋代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众所周知,宋代重文轻武,武将官衔再高也得不到文人的敬重。至于文人从武,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看来,这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了另一个故事:“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为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8]由此可见,士大夫舞弄箭术,在当时人看来,不过是“一夫之伎”,为人所不耻。

弄清楚了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现在试着做一个小结:文坛领袖欧阳修,一向尊奉崇文抑武的主流价值观。在史官情结的推动下,他在晚年搜罗朝廷轶事,以士大夫们和皇帝为预期读者,撰写了以士大夫为故事主角的《归田录》,希望能起到“纪事实、示劝戒”的作用。

那么,欧阳修的微言大义究竟是什么呢?他究竟是在“劝诫”皇帝和士大夫们“熟能生巧”这个明白浅显的道理,还是在借卖油翁之口道出射箭无它“惟手熟尔”呢?显然,在“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熟能生巧”并不是皇帝与士大夫们所关切的,同样也不为欧阳修所关心。欧阳修通过这个故事想传达的意义应该是:射箭如同酌油,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并不值得士大夫们去追求。换言之,崇文抑武作为祖宗之法,理应在士大夫群体和皇帝的共同维护下,继续传承下去。

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故事,从形式上讲是一个文本,从内容上讲是一则故事。无论是文本还是故事,重点都在于意义的阐释。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就是文本,它同历史故事一样,需要我们去阐释历史意义。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阐释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意义呢?通过上述案例,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中去阐释。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存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而生存。历史人物亦如此,他的价值观会受到当时社会主流信仰的影响,他的表现会在大体上与社会对他这种身份与地位的人的期望一致,他会特别关心社会中的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他通过写作、演讲或其他行为介入到某个社会问题中去。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揭示出材料或故事背后的意义。以上述故事为例,我们应该思考以下问题:宋代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欧阳修的身份是什么?他信奉什么价值观?他在关心什么问题?他想通过他的故事来影响谁?

第二,将其放到更大的整体中去理解。我们看到的一则材料或一则故事,都只是一个局部。局部的东西只有放到一个更大的整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孤立地看待一則材料或一则故事,如同盲人摸象,往往容易曲解附会或迷惑不解。对于陈尧咨与卖油翁的故事来说,《归田录》就是一个整体;对于晚年的欧阳修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整体。从《归田录》中,我们可以推知陈尧咨与卖油翁这个故事的主角、预期读者和写作目的;从欧阳修的一生,我们可以推知作者一贯信奉的价值观。只有置于整体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欧阳修记述陈尧咨与卖油翁故事的真实意图。

【注释】

[1][6][7][宋]欧阳修著,林青校注:《归田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51—52,1,167—168页。

[2]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0页。

[3][元]脱脱:《宋史》(第30册,卷319),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81页。

[4][明]钟惺、袁宏道、谭元春选评,陈于全点校:《东坡文选·东坡诗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8页。

[5][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95页。

[8][宋]王辟之著,吕友仁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渑水燕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13页。

猜你喜欢

熟能生巧士大夫欧阳修
熟能生巧
快乐的“长工”
中山君有感于礼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漫话成语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熟能生巧
勤奋的欧阳修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欧阳修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