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尕力巴牛夏季育肥试验

2021-09-29豆艳丽韩向敏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尾菜榆中县头牛

钱 续,豆艳丽,白 露, 韩向敏

(1. 甘肃省榆中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榆中 73010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兰州 730070)

尕力巴牛是公牦牛或公黄牛与母犏牛杂交生产的一代杂种牛[1],一般生长于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无论公母,其体型和生产性能均低于黄牛或牦牛,历来被农牧民在产后虐杀,利用率极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但尕力巴牛肉属于优质肉品资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含量丰富等特点[3]。榆中县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全县肉牛养殖业发展加快,榆中县2019年底规模肉牛养殖场达到近50家,发展肉牛养殖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用于育肥的犊牛资源紧缺问题日渐突出,使犊牛价格不断攀升,从而制约了肉牛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观察尕力巴牛夏季在榆中的适应性及其生长效果,2019年4月,从甘南州夏河县引进健康无病、发育正常、体重相近的尕力巴牛20头开展了育肥试验,通过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营养价值等指标,综合评价了夏季在榆中县育肥尕力巴牛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榆中县夏官营镇红柳沟村榆中吉江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地处N35.°56′23.49″,E104.°93′08.63″,海拔1 755 m。用于育肥试验的牛舍为单列式,其长33 m,宽5.5 m。正式育肥试验从2019年5月17日开始,至2019年8月25日结束,共计100 d。

1.2 试验动物和饲料

试验牛为体重约176 kg左右的尕力巴公犊牛20头,购进前进行了驱虫和口蹄疫疫苗接种免疫。购入后将20头牛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头,并将单列牛舍从中间以木杠隔开,两组牛分开饲养。A组以尾菜青贮料为粗料,B组以全株玉米青贮料为粗料,两组饲喂相同的精料,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经过20 d预饲期适应后,开始正试育肥,正试育肥期前一晚停食,第2天称空腹体重。

表1 饲料营养成分 %

1.3 饲养方法

粗饲料饲喂量由试验初期的每头3 kg/d,逐步增加至后期的每头5 kg/d。精料补充料饲喂量由试验初期的每头1.5 kg/d,逐步增加至后期的每头2kg/d。

投喂的粗、精饲料经TMR机搅拌混合均匀后投入料槽,并保证全天候料槽中有料、饮水槽中有水,让试验牛自由采食、饮水,每天记录牛舍的温度,观察牛只的采食、饮水、活动、排泄状况。试验期间每周清粪一次。

1.4 检测指标

试验结束前一晚停食,第2天早上测定空腹体重。于试验结束当天每组随机抽取3头牛,严格按照肉牛屠宰操作规程屠宰、分割后,对胴体、骨头、净肉分别进行称重,计算屠宰率和净肉率,并分别采取背最长肌约1 kg,去除表面污血等杂物,进行pH、肉色(L、a、b)、水分、嫩度、粗蛋白、肌内脂肪等指标测定。所得数据按单因子试验设计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行为表现及增重情况

试验期间牛舍内最高温度为24.4 ℃(图1),在每头牛占地9 m2的舍饲养殖密度和温度不超过20 ℃的情况下,牛群精神状态保持良好,未曾出现采食、饮水、活动异常现象;当白天舍内温度超过20 ℃后牛的采食量急剧下降至正常量的1/3,2/3的采食量是在日落后至翌日上午6点多完成,除此之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牛未曾发生过任何疾病,也未使用过任何治疗药物。

图1 尕力巴牛育肥期间牛舍温度变化情况

育肥期间,尾菜青贮料饲喂组(A)每头牛平均日增重为0.85 kg,全株玉米青贮料饲喂组(B)为0.71 kg,前者高于后者19.72%,差异不显著(P>0.05)(表1)。

表1 尕力巴牛试验期增重情况 (n=10)

上述结果表明,尕力巴牛从甘南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3 030 m的高海拔地区移居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海拔1 755 m的地方,在舍内温度不超过25 ℃的情况下,经过合理搭配精粗饲料进行舍饲养殖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尾菜青贮料比全株玉米青贮料的育肥增重效果更显著。

2.2 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

屠宰性能见表2,A组和B组的屠宰率分别为53.11%、56.36%,净肉率分别为47.13%、46.29%,与该公司养殖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牛(屠宰率56%~60%)相比略低。眼肌面积是牛肉屠宰后胴体第12~13胸肋肌的横切面积,是预测胴体产量的指标之一[4],A组和B组的眼肌面积分别为59.57 cm2、62.16 cm2,与屠宰率、净肉率呈正相关。

表2 尕力巴牛的屠宰性能

表3反映尕力巴牛的肉质性状,pH值反映糖原降解的速度,正常情况牛肉屠宰后肌肉pH值为6.5~6.8,宰后24 h pH值在6.5左右为正常,低于6.1说明肉质不好,宰后48 h在5.6~5.8之间为正常[4],所以本试验A组和B组的牛肉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与青海生长的同龄尕力巴牛相比,L值A组显著大于青海生长的尕力巴牛(P<0.05),b值和失水率A组和B组都显著高于青海生长的尕力巴牛(P<0.05),a值和剪切力A组、B组与青海生长的尕力巴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榆中养殖的尕力巴牛肉色鲜艳,感官效果好,与生长在青海的尕力巴牛相比,保水性能更强(保水性能与失水率呈负相关)。剪切力反映肉的嫩度,Destefanis等试验表明[6],剪切力>5.38 kg为韧,4.37~5.37 kg为中等,<4.36 kg为嫩,由此可知,青海和榆中养殖的尕力巴牛肌肉均较韧。

表3 尕力巴牛肉的肉质性状(宰杀24 h)

2.3 尕力巴牛肉营养价值

由表4可知,A、B两组育肥的牛水分、肌内脂肪均极显著高于生长在青海的尕力巴牛(P<0.01),粗蛋白略低于青海生长的尕力巴牛。由于肌肉内部的脂肪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风味物质赋予肉类滋味和香气[7],可以预测,较青海生长的尕力巴牛相比,在榆中县育肥的尕力巴牛牛肉风味和口感较差,但榆中县育肥的尕力巴牛更符合消费者对高蛋白、低脂肪膳食的需求。

表4 尕力巴牛营养价值

3 经济效益

该批尕力巴牛当时以平均每头5 000元购进,试验期间,尾菜青贮料饲喂组平均每天每头牛日粮成本为10.00元,育肥100 d需支出日粮费用1 000元,水电费100元,每头牛屠宰费200元,总支出6 300元,平均每头牛产净肉127.10 kg,牛肉单价按当时的70元/kg计,加上头蹄内脏(每头售价50元),可收入8 947元,扣除总支出,育肥屠宰1头尕力巴牛平均收入为2 647元。全珠玉米青贮料的成本比尾菜青贮料每吨高出100元,由此使全珠玉米青贮料饲喂组平均每天每头牛的日粮成本增加4.56元,育肥屠宰1头尕力巴牛的平均收入只有2 191元。因此,育肥1头尕力巴牛用尾菜青贮料比用全珠玉米青贮料节省成本,可增加收入456元。

4 结论

(1)尕力巴牛短期内能够适应榆中县的气候环境条件,夏季育肥,日增重可达0.71 kg~0.85 kg,屠宰率54.74%,净肉率46.71%,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头尕力巴牛比育肥1头西门塔尔杂交牛所需成本低,但收益相当。

(2)本试验条件下尕力巴牛肉pH值正常,肉色鲜艳,保水性能强,肌肉较韧。其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2.035%,肌内脂肪含量低,食用之更适于人体健康。

(3)以尾菜青贮料作为粗料比以全珠玉米青贮料为粗料育肥尕力巴牛具有更好的育肥效果,本次试验为榆中县和同类地区舍饲养殖尕力巴牛,提高榆中县尾菜利用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尾菜榆中县头牛
泾川县尾菜处理措施与发展建议
尾菜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多少头牛能“炸飞”学校?
天上有头牛
某师傅一年要杀多少头牛?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榆中县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民参与度调查研究
高原夏菜全膜双垄三沟旱作栽培及尾菜处理技术
强化尾菜资源化利用推进唐山蔬菜产业发展
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居民社会经济状况与高血压关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