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运行管理机制研究

2021-09-29楼莹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证书校企协同

楼莹

摘要:1+X证书制度试点重构了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同时为校企协同育人拓展了新空间,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在试点过程中,各类职业院校遇到了包括课证融通、校企协同、师资培育、资源重构、证书效力等方面的问题,要突破职业教育改革的各种障碍,必须要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企资源配置,提升证书的行业影响力,构建起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运行管理機制。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1+X证书制度运行管理机制

从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始,截至目前,一共先后有四批348家鉴定组织推出了447个证书,获批成为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这些证书不但覆盖了大部分职业教育专业,而且已经落地到行业企业里的不同工作岗位。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的推出,极大地激发了行业企业积极投身职业教育改革的热情,同时也填补了自2008年以来国务院大规模清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留下的“真空地带”,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引入了新机制,拓展了新空间。面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行业企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名目繁多的职业证书,一时间让很多职业院校感觉有些应接不暇。各专业不但困扰于各种证书引发的“选择困难症”,还要承受着抢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机遇,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带来的层层压力。为此,深入地探讨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运行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证书制度试点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协同育人和1+X证书制度的发展沿革

校企协同育人是近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它源于高校组织开展的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和岗位实习等教学改革实践,其快速发展则是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以及行业企业对教育改革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人才需求的驱动。1+X证书制度则可以追溯到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始于1995年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我国职业进行分类、对职业技能进行描述,同时指导对各类职业资格进行考核鉴定。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从国家各类行政部门主管,转向由教育部指导,行业企业主导的1+X证书制度。

(一)校企协同育人逐步成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同时,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2012年8月29日,教育部、中科院在北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牵头与高等学校开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计划包括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大学生夏令营计划、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十个项目。[1]

2014年,教育部启动“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5年更名为“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同时推动建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联合基金项目”,这些项目均由在教育部备案的企业来资助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向社会公布首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包括阿里云、腾讯、百度、德州仪器、谷歌等34家企业与308所高校合作立项的858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类型涵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条件建设、师资培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联合基金等。根据教育部网站资料统计,至2021年8月,教育部已经公布了10批次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立项项目共计63629项。

由此可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二)1+X证书制度试点迅速铺开,扛起职教改革的大旗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职教20条”中明确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的普遍做法,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该通知规范了证书开发、培训、考核及监管等一整套运营体制,进一步加快了试点工作的推进。[2]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方积极投入并迅速打开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局面。2019年7月第一批1+X证书正式发布,得到了各类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各地教育、发改、财政和市场主管部门也主动作为,极力推动配套措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70所中职院校、1340所高职院校和643所本科院校开展了1+X证书试点工作,各类院校与行业企业等评价组织的交流互动日渐频繁,证书的通过率也稳步提升。

二、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试点的主要障碍

1+X证书短时间的爆发式增长,没有给职业院校各专业足够的时间来考察和论证,各专业纷纷上马各自对应的证书项目。现如今,仅仅是试点证书的申报、培训、考核已经让一些院校疲于应对,而与此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缓慢,甚至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发展后劲明显感觉不足,热热闹闹的培训考核背后,却有不少来自学生、专业教师甚至是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顾虑。

(一)课证融通的渠道不畅,形式简单

面对逐渐应接不暇的1+X证书,许多专业无睱考虑如何通过协同推进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来将证书考核的职业技能标准纳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实训环节,而只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一些证书课程让学生选修。然后通过短时间集中培训的方式,强化考核知识点的学习和模拟业务实操的训练,以提高证书通过率。即便某些课程对应了证书中的多项技能,但缺乏课改的整体谋划,证书所考核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无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解构融入,课证融通效果不佳。

(二)校企协同的机制不活,缺乏互动

当前,1+X證书制度试点并没有能有效地搭建起沟通行业企业与院校专业合作建设协同育人机制的桥梁,证书评价组织(企业)与院校专业的互动联系还比较松散,既不够协调,也不够深入。除了标准论证、师资培训、考核鉴定、软件平台销售等业务会按部就班地运行之外,由于缺少评价组织的组织和协调,行业企业对院校专业的教学改革鞭长莫及、无睱顾及,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所需行业企业投入的资源和支持也无从获取。[3]久而久之,职业证书对院校专业的吸引力和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三)师资培育的投入不足,实践短缺

职业院校师资大部分是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本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加上目前学校和评价组织对证书师资的培训还以仿真模拟系统实训为主,无法为青年教师提供诸如企业跟岗、顶岗、挂职锻炼等机会来体验企业业务实务,导致科班出身的教师难以完全适应来自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满足不了强调理实一体,注重对接岗位业务的1+X证书培训要求。另外,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相对滞后,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师资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的短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弥补。

(四)资源重构的力度较弱,缺乏谋划

1+X证书制度试点,从教师个人到院校专业,从评价组织到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克服的困难和突破的障碍都不少。而面对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和改革的要求,一些院校和专业显然目光放得还不够长远,信心也不足够坚定,那些习惯性的观望姿态使教学改革需要配置的资源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预算投入不足也使改革缺乏动力和可持续性。而临时应急的投入给项目试点带来的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反过来又影响到专业试点改革的信心。

(五)证书社会认可度不确定,推广乏力

1+X证书制度的开放性和行业性在职业技能认证领域造就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证书质量良莠不齐、评价机制单一、社会认可度不确定的隐患。证书评价机构虽然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前期的精力主要投入在证书的论证和申报,以及高校的培训和推广,而后期应该在本行业中对证书的宣传、推广和运用等方面的投入却捉襟见肘,缺乏长远谋划。因此,社会对1+X证书的认可度仅限于教育部的背书,难以提升企事业单位对证书的关注程度和认可程度。[6]

三、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运行管理机制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想在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中取得突破,发挥试点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各职业院校就要在加强相关教育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文件的学习和宣传的同时,着眼于本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从课程改革入手,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培养,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运行机制。

(一)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和重要抓手。

1+X证书的职业技术标准要与课程相融合就必须重新解构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每门专业课程都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要求。院校还要通过评价组织把行业企业请进来,一起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共同探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本土合作企业的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中,通过合作企业项目进课堂,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真正实现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本土化,进一步提升1+X证书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

(二)完善1+X证书试点工作平台,深化院校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1+X证书试点工作平台不仅要服务于证书的申报、审核、培训、考核和鉴定,更核心的作用是推动建立起教育主管部门、评价组织、行业企业和院校沟通协作的机制[5],院校与评价组织要联合建立起稳定的工作组织,如某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论坛研讨、师资培训、教研示范、兼职锻炼、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就业推荐等活动,及时沟通行业企业与院校专业的需求,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充分激活证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三)校企联合培养,切实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专业院校要主动与评价组织联络沟通,对接本土行业企业需求,统筹好专业教师企业挂职、实习指导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让1+X证书培训教师在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和证书培训,真正投入证书制度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中。特别是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要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密切校企之间的互动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也可为教师顺利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奠定基础,还可为学生未来就业拓宽渠道。

(四)整体谋划,优化校企资源的配置和投入

院校专业要切实把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进行整体谋划[6],明确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梳理出重点环节,排查出主要障碍,在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改立项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让开展教学改革的团队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来推进改革,以期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还要争取评价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联络和推荐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到院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共同构建起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

(五)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力度,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勇于创新突破,抓住1+X证书制度试点的机会,通过评价机构搭建起的桥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实践落实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和工作岗位上,让行业企业不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中也发挥作用。毋庸置疑,由学校、评价机构、行业企业共同建构的多元化人才考核指标、全过程人才评价机制,将会大大提高1+X证书的含金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试点才启动不到三年时间,就已经在各方的期盼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证书数量多、试点院校多、行业企业积极主动、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明朗,这些仅代表试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了,并不代表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相反,因为发展速度太快,政府、院校、行业企业之间还有很多需要深化的协作,需要抓细抓实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因此,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1+X证书制度的运行管理机制必须尽快建立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N].中国青年报,2013-12-13.

[2]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陆孙琦.高职院校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1(14):151-152.

[4]邓子云.1+X证书制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21(5):20-26.

[5]王兴,王丹霞.1+X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2):7-12.

[6]刘林山.学习者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困境与引导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6):13-18.

猜你喜欢

证书校企协同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收录证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