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科重组的角度探析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路径

2021-09-29侯志昆苏会杰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雕塑影视艺术

侯志昆 苏会杰

摘要:近年来,高校雕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校雕塑教学与影视艺术、动漫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不断融合,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特征,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也渗入高校雕塑教学中。本文积极探索新的雕塑教学方式与方法,挖掘雕塑学科与相关学科发展的可能,推动雕塑艺术在审美与创新层面上得到发展。

关键词:学科重组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雕塑教学积极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学科重组与创建,不仅超越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传统隔阂,而且使各个专业学科之间越来越相互融合,高校雕塑教学从注重写实的概括自然秩序的造型技法阶段发展到融合现代信息和艺术思维的观念艺术阶段,无论是从其内涵还是到外延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超越了传统狭隘的雕塑观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塑艺术。雕塑的“边缘”里雕塑艺术史生长的末端,是雕塑这一学科方向或专业类别在跨界融合过程中的交叉领域、前沿阵线与临界聚点。[1]这就对当前高校的雕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明确高校雕塑教学目标、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雕塑人才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优势,积极建立学科之间的链接关系,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路径。

一、打破雕塑專业与动漫专业的专业壁垒

高校雕塑教学与动画三维软件、模型制作等新型技术相结合,将雕塑艺术诠释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多方面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融合动漫专业造型设计思维的高校雕塑教学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独特而鲜明的新的雕塑艺术形式。在高校雕塑教学中融合动漫专业的造型设计思维,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打破雕塑固有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夸张与变形、概括与取舍、具象与抽象等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对表现对象进行大胆的提炼组合,建立独特的雕塑艺术审美。这种新的雕塑艺术形式出现在公共环境中,利用其自身极具亲和力的个性化形象,或憨态可掬,或唯美动人,在雕塑艺术与公众之间建立联系,大胆的构思打破了雕塑在人们心中的固有观念,突出雕塑艺术的亲和力和互动性,赋予雕塑新的生命和意义。而融合动漫专业造型设计思维的雕塑写生教学,不再局限于写生对象的再现性表达,写生对象只是参照,每个同学需要在写生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形成一个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再根据观念和思想对写生对象进行选择性写生和多样化造型组合,创作出来源于写生对象但比写生对象更加个性化的雕塑形态,这是运用动漫专业的造型设计思维引导学生进行雕塑创新设计的第一步,也可以对写生对象进行局部的创造性改变,通过局部缩放、增减、变形等主观处理方法,使雕塑局部成为造型设计思维的创意点,不同的组合方式、反常态的雕塑形象不仅会产生视觉的新鲜感,还会产生新的联想和语义,从而探索高校雕塑教学新形式,激发学生雕塑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促进建筑专业与雕塑专业的融合

从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两种艺术形式一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都具有实体性和物质性,表现形式和所用材料也有很高的相似性。现代建筑艺术受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理念、建筑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满足技术和功能的基础上,建筑成为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建筑设计也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而融入更多的艺术观念,建筑的外部形态具有了一定的雕塑感,有的现代建筑成为了矗立于城市空间中的大型雕塑作品,此时,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又以新的方式结合到一起。

高校雕塑专业与建筑专业从表面上看属于不同学科的两个不相关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发展史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互相作用。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高校雕塑教学,需要把高校雕塑专业课程与建筑专业课程进行梳理,找到两个专业的结合点,打破以架上雕塑为主的高校雕塑教学体系,打破学生对雕塑概念和建筑概念的狭隘理解,引导学生把雕塑创作空间转向室外,转向更加开阔的生活空间、自然环境。同时,发挥雕塑艺术创作的情感表达优势,在空间审美、精神诉求方面提高现代建筑的创新表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备雕塑专业和建筑专业两个专业的学习背景,并在社会实践项目中积累丰富的雕塑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经验,能够把两种艺术设计方法融会贯通,还要对整个雕塑课程从前期理论到后期实践有一定的把控性,具备明确的设计要求和完善的设计流程,能对学生掌握雕塑创新表达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发雕塑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更多可能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始终是教学的重点[2],在高校雕塑教学中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相较于雕塑专业来说,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系统的创新设计方法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从具象写实思维过渡到抽象创新思维。在高校抽象雕塑教学中,尝试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图形创意思维和方法,丰富抽象雕塑教学内容,体验主动创作,主动调动点、线、面、体等视觉语言,主动把握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等形式美的乐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雕塑创作方法和制作方法等雕塑本体语言的研究,运用多元化媒介和多种表现形式,在不断改革和实践中,拓展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雕塑创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高校雕塑教学中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可以增加雕塑的趣味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IP形象设计,可爱、卡通的形象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同时也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活动背后的文化和理念。在高校雕塑教学中尝试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IP形象设计相结合,体验卡通雕塑的创作过程与制作方法,体验卡通雕塑作品所带来的乐趣,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发挥雕塑造型优势,进行IP形象的设计与表现。高校雕塑专业中的数字雕塑课程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IP形象设计相结合,对于高校数字雕塑教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是艺术与技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引领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体验雕塑的艺术魅力。

在高校雕塑教学中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可以使雕塑艺术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文创产品设计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被各个阶层和年龄的人们所喜爱。文创产品的设计以其精美的造型、细致的工艺、讲究的色彩打动人,这种文创产品可以和人们产生情感共鸣,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人们愿意把它摆到案头欣赏把玩。文创产品設计大部分是以立体造型的形式存在,与雕塑造型有一定的相似性。把高校雕塑教学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生活、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能力,也使雕塑以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雕塑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的结合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结合后的雕塑艺术,在创意思维、制作过程、呈现方式上凸显了设计的特点,为从雕塑走向雕塑设计的高校雕塑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思路。

四、探索雕塑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结合

媒材即媒介材料,是艺术创意赖以成型的物质基础。在艺术创作中,媒介的功能是帮助传达艺术思想,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手段和工具。[3]软雕塑作为一种新的雕塑艺术形式,是纤维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合,一般采用棉、麻、纸等软质材料,运用一定的制作工艺对媒材进行编织、缝纫、堆积、捆扎、粘贴,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新鲜感的雕塑立体造型。服装设计本身就具有软雕塑的基本特质,软质的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不同质地的媒材,或朴素,或华丽,服装设计通过立体剪裁设计,展现三维空间的雕塑效果,延伸了人体的美感。

将软雕塑艺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在高校雕塑专业教学中尝试开设软雕塑艺术课程,本着使雕塑艺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目的,跨越传统架上雕塑的审美范畴,拓宽雕塑艺术思维领域,在雕塑创作形式、表现内容上进行创新,探索雕塑专业在服装设计中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雕塑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引发人们对雕塑艺术本质的思考。在软雕塑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了解软雕塑艺术和服装设计的发展轨迹,分析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与不同,寻找软雕塑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新的结合点,在软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注重雕塑的实用性导向,通过软雕塑实践教学,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软雕塑艺术创作方法,形成具有可行性的软雕塑艺术设计方案,并形成软雕塑艺术作品。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即将如何提高雕塑艺术的实用性,如何提高对软雕塑艺术材料的文化性理解,如何创作出具有社会价值的软雕塑作品作为教学的重点,渗透到高校雕塑专业软雕塑艺术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五、打开雕塑艺术与影视艺术的更多链接

雕塑产生至今已有几万年的历史,雕塑的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宗教哲学有紧密联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雕塑艺术造型手法丰富、材料形式多样,既有生活中必需的日常用品,也有为宗教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大型纪念碑雕塑。雕塑也从静态的、三维的、可视的空间造型艺术,逐步发展成为多维的、动态的、甚至是数字的虚拟造型艺术。而影视艺术的发展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的代表。影视艺术的综合性一方面体现在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另一方面体现在影视艺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的结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雕塑艺术与影视艺术两个看似不相关联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中交叉融合,与影视艺术结合的雕塑艺术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的影视艺术兼具多种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观赏性。

数字雕塑在电影特效中的完美运用,向大家展示了雕塑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与影视艺术结合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影视艺术中的现代数字技术,通过三维计算机软件对电影角色进行数字建模,对实拍画面进行后期的编辑、渲染,利用计算机语言模拟雕塑语言,营造真实与虚幻、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不断交错的立体的电影画面,数字雕塑与传统雕塑在制作流程、呈现方式、空间存在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雕塑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其大小、体积、材料不仅可以看到而且可以通过触觉感受到。数字雕塑存在于计算机数据构建的虚拟空间之中,通过虚拟摄影机在数字语境下进行各个角度的展示。传统雕塑制作流程是从搭架子、上大泥、细节刻画、模型翻制、材料转化几个方面展开制作,而数字雕塑则是借助计算机三维软件建模、模拟雕塑肌理、模拟材质效果制作,并且借助3D打印技术呈现的制作方式。传统雕塑的造型规律、表现语言对数字雕塑的制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数字雕塑比传统雕塑更加自由,所以与影视艺术结合的数字雕塑是艺术的技术,也是技术的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大大拓展了雕塑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也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与艺术的支撑。

雕塑技法和制作工艺也经常应用在影视艺术的特效化妆环节中,根据剧情的需要,把雕塑与特效化妆有机融合,通过真人倒模、塑造、翻制、泡沫乳胶或硅胶贴皮、上色等步骤,将影视艺术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运用雕塑的手法予以呈现,对穿着硅胶假皮的演员进行拍摄,观众才能够看到电影中所展示出来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角色。所以,雕塑是特效化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特效化妆起着重要作用。把高校雕塑教学与影视艺术中的特效化妆相融合,不仅可以拓宽雕塑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也可以在雕塑制作工艺和雕塑材料上进行多种尝试,对雕塑作品最终的面貌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中国高校雕塑教学多元化发展现状,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塑教学发展路径,是中国高校雕塑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雕塑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使雕塑在传统架上雕塑的基础上,在技术与艺术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雕塑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雕塑,借用影视艺术的思维方式、呈现方式寻求自我完善,在造型美和艺术美方面寻求突破,顺应新时代雕塑发展方向,为中国高校雕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路径,从而拓宽高校雕塑教学的发展空间,也为雕塑专业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

六、结语

近年来,高校雕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校雕塑教学与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不断融合,促使雕塑艺术理念和雕塑艺术形式发生了变化,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直接与生活接轨的雕塑艺术的重要特征,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也参与到高校雕塑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雕塑教学方式与方法,挖掘雕塑学科与相关学科发展的极大可能,推动雕塑艺术在审美与创新层面上得到发展,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娄金.雕塑的边缘:焦兴涛的教学方法与路径[J].画刊,2021(5):45-49.

[2]张鹏.雕塑基础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3(1):148.

[3]寇焱,王欢.艺术创作媒材的运用与考量[J].美术教育研究,2014(2):33-34.

猜你喜欢

雕塑影视艺术
影视展
巨型雕塑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