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病人预后因素分析

2021-09-24李新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7期
关键词:肝性腹膜炎自发性

李新新

(晋城大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0 引言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属于临床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呈进行性、弥漫性发展,其具有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1]。多见于中年男性,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发病率日益加剧,病情迁延不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影响预后[2]。为此,本文选取晋城大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探讨肝硬化病人预后影响因素,提高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晋城大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患者,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5.35±6.34)岁,男93例,女27例,其中乙肝肝硬化89例、丙肝肝硬化7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肝硬化5例,布加综合征1例、药物性肝硬化1例,隐源性肝硬化1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均确诊为肝硬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3];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有效随访;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心脏、肾脏等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

1.3 研究方法。对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抗病毒治疗、实验室指标及肝硬化并发症等多种指标及行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相关性,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年龄30~81岁,男93例(77.5%),女27例(2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000,P=0.0001<0.05)。

2.2 临床常见肝硬化病因。肝硬化常见病因为乙肝89例(74.17%),酒精性肝硬化7例(5.83%)均为男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肝硬化5例(4.17%)均为女性。

2.3 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70例(78.7%),替诺福韦8例(8.99%),阿德福韦酯4例(4.49%),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7例(7.87%)。

2.4 分组。患者分为好转组103例,恶化组17例,恶化组包括死亡7例及慢性肝衰竭10例。

2.5 实验室指标。肝硬化患者中总胆红素、白蛋白、PTA为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室指标危险因素分析

2.6 肝硬化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合并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预后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肝硬化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3 讨论

肝硬化作为多种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肝硬化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受发病因素影响,发病种类多样[4]。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据专家报道[5],超过半数的肝硬化病因为病毒性肝炎,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为主,这主要与乙型肝炎最易转成慢性有关,特别是经母婴垂直传播。早期发现慢性肝炎,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明显缓解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PTA作为肝脏代谢及合成功能指标,为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通过切脾、脾脏栓塞术等治疗明显缓解,且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因而要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须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而早期症状虽不明显,但呼吁社会对该病引起广泛关注,加强预防,从而对肝硬化预后起到显著效果[6]。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出现顽固性腹水时,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减少,导致内分泌紊乱,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力增强,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7]。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并发症之一,肝功能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肠道菌群移位等易诱发自发性腹膜炎,而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将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伤。临床调查显示[8]1年死亡率为50%~70%。因此,一经发现自发性腹膜炎应加强预防和治疗,可通过采取抗感染、积极调节肠道菌群等防治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严重肝病所致,以代谢异常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有研究报道肝性脑病第一次出现后,患者1年和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42%和23%[9]。因此,一经发现肝性脑病,则说明预后较差,应及时进行降氨、酸化肠道、调节氨基酸代谢等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尿量减少、利尿效果差、肾功能异常,如合并出血、感染等增加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常发生于肝硬化晚期,发展迅速,且预后差。因而,针对该情况,改善肝功能的同时防止循环血量减少,避免损伤肾功能的相关因素。而周文红等[10]研究得出肝肾综合征为独立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相一致。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发生率为每年5%~15%,且约30%患者死于第1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对于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控制后存活者,若不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则约50%患者在2个月内会出现再次出血。此外,肝硬化一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会使肝功能损害加重,机体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腔积液及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往往预后不良。为此,针对该病,需引起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饮食健康,进软食,可通过口服普萘洛尔降门脉压预防,通过胃镜下硬化、栓塞或手术等治疗方式,减少出血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因此,积极防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各种并发症可以有效影响其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猜你喜欢

肝性腹膜炎自发性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