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2021-09-23赵亚茹田军艳郄丽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8期
关键词:精神科家属护理人员

赵亚茹,田军艳★,郄丽霞

(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河北 石家庄;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第三派驻门诊部,河北 石家庄)

0 引言

精神科患者主要以行为、心理活动方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疾病多因环境、遗传等因素所致,其常见临床症状为性格突变、情绪紊乱、感知等方面的障碍等,患者不能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行为状态,常因外界因素对其情绪、病情等造成较大影响[1-2]。因此可通过心理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控制其情绪状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而造成过激行为,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有效提升其整体的治疗、护理效果。本研究主要分析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女16例,男13例,年龄21~60岁,平均(40.64±3.76)岁,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4.86±1.47)年;对照组29例,女17例,男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0.96±3.81)岁,病程6个月至16年,平均(4.98±1.51)年。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病情等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精神科患者,均符合《治疗指南·精神病分册》中相关诊断标准[3];(2)患者有感情障碍、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

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暴力倾向或正处于病情发作期,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诊疗、护理者;(2)患其他严重疾病,需接受其他诊疗、护理方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由护理人员指导并叮嘱患者用药,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打扫、清洁,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康复环境。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综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通过讲座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让同病症的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参加健康宣教讲座,向其讲解此疾病的病理知识、患者发病后家属对其进行看护时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疾病有正确认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2)个性化心理护理:①刚入院患者,精神疾病对患者情绪、性格的影响以及入院后对生活环境的不适,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其在相关诊疗、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情绪变化等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主动向其讲解医院环境、介绍其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适当组织其同室友或同病症患者间的团体活动,使其能更快适应住院环境及相关的诊疗、护理措施,若患者有疑问或基本需求,护理人员也需耐心地解答,满足其基本需求,以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让其能保持较平稳心态接受诊疗。②长期住院患者已有较长的精神病程,并对自身病情、治疗情况等已有一定认识、了解,极易失去对生活和治愈疾病的信心,致其有消极的治疗状态,同时部分患者因由护理人员对其生活进行细致、周全的照顾,各项社会功能已退化,严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此类患者的沟通交流,叮嘱患者家属常入院探望,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安慰,同患者一起制定生活计划,使其有较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生活计划中的一些活动,培养患者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学会自行控制自身情绪及行为方式。同时针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的监管,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③即将出院的患者极易因自身疾病而有自卑感,护理人员需向其简单讲解现在的社会现状,增加患者家属或朋友的入院探望次数,使其对出院后的生活状态有一定适应性,让其知晓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增强其出院后生活的信心,使其出院后保持较平稳的心态,有效减少疾病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同护理状态相关的指标,即统计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家属满意度、意外情况发生次数,以分析判断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诊疗效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依从性、患者家属满意度、意外情况发生次数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经由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经由t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同护理状态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见,观察组中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其依从性、满意度较高,意外情况发生次数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护理状态相关的指标对比[n(%)]

3 讨论

精神科患者皆患以行为、心理活动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此疾病多因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环境等因素所致,患者大脑功能出现失调现象,导致出现认知、情感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状态,病情过重、情绪过激者或因暴击倾向、不良行为方式对自身或他人造成身体伤害,危及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及时将精神病患者送至医院就医,以控制其病情发展,保障患者或他人的生命安全[4-5]。

将心理护理应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通过综合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这两种方式对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其中,综合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讲座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理知识、家属同患者相处间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类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患者在后续诊疗、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6-7];个性化心理护理则主要根据在患者诊疗的各阶段对其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刚入院患者,护理人员需主动向其讲解医院环境、介绍负责其诊疗的医护人员,适当地组织患者同室友、其他同病症患者、性格爱好相同者的团体活动,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及诊疗、护理过程,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使其能有效配合相关诊疗、护理工作[8]。长期住院患者则护理人员需加强同患者间的交流沟通,叮嘱患者家属或朋友多入院探望患者,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生活和治愈成功的信心,帮助患者制定生活计划,让患者自己完成计划中各项活动,保持充实的生活状态,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治疗心态,学会自行控制自身情绪或行为方式。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根据不同性格、不同状态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其的监管,鼓励患者参加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使其找回生活的乐趣,减弱其自杀意识,减少自杀事故的发生。出院患者则需护理人员向其讲解现在的社会生活方式,增加患者家属或朋友的探望次数,帮助患者适应出院后的生活,让其知晓家庭、社会对其的支持,增强其出院生活的信心。在本研究中,通过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对比可知,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其依从性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自杀事故发生次数更少,即患者在住院诊疗期间,医护人员能有效保障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减少对患者或他人身体造成损伤,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治疗心态,使其能学会自行控制自身情绪、行为变化,促进其恢复速度,减少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帮助其维持较稳定的情绪,减少意外情况发生次数,提升其整体的诊治、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精神科家属护理人员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