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大学如何引领区域协同创新?

2021-09-22郄海霞余江涛

高教探索 2021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郄海霞 余江涛

摘 要:五螺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引领的五螺旋创新网络,其中知识与资本的循环构成了该系统的运行逻辑。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体现了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具体表现在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资本输出与资本循环两个层面。基于案例分析,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经验以及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在引领区域协同创新中需要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信息化区域服务系統,联合区域创新力量形成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以实现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五螺旋;区域协同创新;卡迪夫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伴随着工业4.0的飞速发展,科技迭代速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高校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时代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创新模式与之相匹配。[1]传统的创新模式难以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挑战以及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任何一个个体、一所大学甚至一个国家都难以彻底解决该结构性矛盾,打破边界,寻求跨界合作才是推动创新可持续化发展的唯一途径。[2]大学尤其是科研与人才培养实力强劲的研究型大学是引领协同创新的生力军。这种引领性不仅体现在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支撑性和前沿性,而且体现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英国创新水平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根据《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谁将为创新投资?》(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Who Will Finance Innovation?),英国位于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第4位,仅次于瑞士、瑞典与美国,在创新投入排名方面位居第6,创新产出方面位于第3。[3]英国展现出的创新实力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以卡迪夫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之路。作为英国罗素大学集团24所顶尖研究型大学成员之一,卡迪夫大学依托政策优势从纵深方向引领威尔士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在其《一路向前2018—2023》(The Way Forward 2018-2023)战略发展规划中,卡迪夫大学不仅注重大学内部创新而且积极参与威尔士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推动创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不断推进创新效率的同时保障创新质量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的单一主体驱动创新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例如北欧创新、科罗拉多创新网络等、企业主导——英国创新论坛)、三螺旋创新模式(硅谷创新生态系统)、[4]四螺旋平衡发展模式(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模式)而言[5],卡迪夫大学正逐步扭转威尔士地区外向企业单一输入主导模式[6],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卡迪夫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以卡迪夫大学引领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本文将依据五螺旋区域创新生态理论,深入剖析卡迪夫大学如何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引领与协同作用,探索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

二、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

(一)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演变与理论基础

创新模式的演变体现了其背后的知识生产逻辑的深刻变革。迈克尔·吉本斯提出了以单/双螺旋线性创新为主的知识生产模式1,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林大学模式[7],但模式1创新存在大学与社会彼此分割的弊端。[8]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伯顿·克拉克提出了基于“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形协调模式”[9],亨利·埃茨科威滋(Henry Etzkowitz)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被吉本斯定义为知识生产模式2的以大学、产业与政府(UIG)为中心的三螺旋创新模式。[10]但UIG模式忽略了与其他部门和环境之间的协同效应。[11]随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兴起,埃利亚斯·卡拉雅尼斯(Elias Carayannis)提出了糅合模式1与模式2知识生产特性的知识生产模式3理论,构建了“大学—产业—政府—公民”四重螺旋结构,提出了“模式3大学”以及“学术性企业”等概念,并揭示了四螺旋的公益价值属性与文化价值属性。[12]

但四螺旋创新模式尚未对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边界与关系进行界定。为了进一步解决知识、创新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将自然环境加入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卡拉雅尼斯与坎布尔提出了注重发展自然生态的“大学—产业—政府—公民—自然环境”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见图1)。[13]卡拉雅尼斯进一步指出:“五螺旋结构的复杂性意味着,对所有螺旋结构的全面分析需要整个学科的持续参与,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14]五螺旋结构在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以及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领域同时存在。五螺旋生态框架不仅继承了三螺旋对经济系统的关注以及四螺旋框架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照,而且推动了知识以及创新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契合,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分析构架。

(二)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五螺旋分析框架

在五螺旋概念框架下,创新系统和知识系统的有效粘合能够实现创新价值。[15]卡拉雅尼斯认为五螺旋运行机制在于以研究型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系统(Higher Education System)、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系统(Economic System)、自然环境系统(Natural Environment System)、以媒体和文化为基础的公民文化系统(Public Cultural System)以及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中心的政治系统(Political System)的知识“输入”与“输出”循环过程来实现的。从一般的运行机理来看,五螺旋机制可以看作具有某种资本的五大子系统间的知识流动,当知识资本“输入”任何一个子系统时,知识生产环节就会被激活,便会引发该系统新的知识“输出”。该子系统的“输出”产品将会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子系统的资源“输入”,由此实现知识的循环。[16]

在研究型大学引领的五螺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内的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应用技术类大学)组成的高等教育系统“输入”与“输出”运动构成了该模式运行的逻辑起点。[17]区域内的创新子系统为高等教育系统“注入”创新资源,以满足高等教育系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需要,从而激发高等教育系统产出知识资本。知识资本通过知识的“输出”将高等教育系统的人力、技术、知识等信息传递到各个创新子系统中,进而激发各个子系统的资本“输出”过程。研究型大学将知识资本“输入”到经济系统中,为经济系统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价值观,催生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系统向外界输出市场信息、先进的应用技术以及雄厚的资金等经济资本。当知识资本“输入”到自然环境系统中时,带动了自然环境产生绿色技术以及绿色经济增长方式。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协调优化并向外界“输出”优质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自然资本。当知识资本进入公民文化系统的“输入”环节时,公民群体接受了新型生活方式通过参与大学与政府等系统活动并向外界“输出”文化资本以及信息资本。当知识资本“输入”到政治系统时,政治系统不断“输出”政策、制度、法律等政治资本以稳定区域创新环境。各个子系统的“输出”资本不断增强各个主体“输出”创新要素的质量,这些创新要素将以新的形式“输入”到高等教育系统子系统中,由此实现知识循环的螺旋式上升,至此便形成了以研究型大学为引领的五螺旋协同创新网络(其运行机理参见图2)。

三、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

《一路向前2018-2023》(以下簡称《规划》)将卡迪夫大学定位为世界领先、研究卓越、教育卓越的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发展、公民使命、可持续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实现路径。在《规划》的引领下,卡迪夫大学成功打破了传统创新模式的困境,从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出发,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典范。

(一)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举措

在五螺旋协同创新网络框架下,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过程是各创新主体在知识资本、经济资本、环境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领域的循环与螺旋式上升过程,最终实现区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创新。

1.使命驱动——卡迪夫大学引领威尔士知识资本输出

在吸收转化威尔士地区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卡迪夫大学围绕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与开展科研创新两个层面向威尔士地区输送优质知识资本。在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层面,该校不仅改革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适应智能化时代需要,而且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基于对研究方法和知识生成过程的重视,依托产业之年(Year in Industry)学位项目的支持,卡迪夫大学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8]此外,该校成立了创业与初创企业服务部(Enterprise & Start-up)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举办了诸如启迪思维课程、培训会、一对一商业建议等活动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9]在创新创业教学投入层面:卡迪夫大学于2013年设立了达芬奇创新和影响奖(Da Vinci Innovation and Impact Awards)以鼓励学生科研创新。该校还投资1920万英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20]

卡迪夫大学专注科研创新,一方面通过创设研究矩阵提升自主创新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建立研究联盟来实现知识生产的驱动效应。卡迪夫大学构建了研究者自主研发,研究团队协同合作以及卡迪夫大学管理协调的“研究者—研究团队—卡迪夫大学”的三级创新研发矩阵。另外,卡迪夫大学与其他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展开多方面的研究合作,与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 、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以及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组建的GW4联盟(The GW4 Alliance,简称GW4)最初成立于2013年,并于2014年10月在下议院正式启动。GW4联盟由成员大学提供资助以促进创新合作和区域协同创新,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系统、微电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意文化经济以及数字创新等领域颇有建树。此外,GW4与其他组织、产业合作以应对全球的、社会的和工业的挑战,并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21]卡迪夫大学通过联合不同的学术群体集中了大量的学术资源,激发了威尔士地区知识生产的规模效益。

2.产学合作——卡迪夫大学引领威尔士企业经济资本输出

长期以来威尔士地区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经济形势长期低迷。通过创新区域发展方式,引入新形式的产学合作模式[22],威尔士地区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在伤口愈合、电子健康、神经科学、航空航天、光电子产业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异军突起。[23]

首先,卡迪夫大学通过打造卡迪夫创新园区(Cardiff Innovation Campus,CIC)建立研究信息服务室以及创办衍生公司等形式为威尔士地区企业的经济资本形成创设良好环境。卡迪夫大学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科学研究中心SPARK以及包含卡迪夫催化研究所(Cardiff Catalysis Institute,CCI)和化合物半导体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ound Semiconductors,ICS)的转化研究中心(Translational Research Hub,TRH),这些机构为产业部门参与创新活动提供了发展基地。卡迪夫大学建立的研究信息服务室将与当地公司以及大型跨国公司建立10个伙伴关系,以推动卡大的创新理念的输出。[24]此外,卡迪夫大学积极创办衍生企业,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于2020年取得了英国成功衍生业务排行榜(UK League Table of Universities Spinout Success)第三位的成绩。[25]

其次,威尔士地区企业主动融入卡迪夫大学创新网络,积极参与产学合作项目,为卡迪夫大学注入创新资本的同时不断激发经济资本的输出。例如英国广播公司威尔士分公司(BBC Wales)参与卡迪夫创意(Creative Cardiff)的筹建,积极与卡迪夫大学进行创新研发合作。[26]目前,威尔士地区超过70%的中小企业参加了卡迪夫大学创办的协同创新网络(Innovation Network)。[27]另外,威尔士企业通过雇佣毕业生与研究人员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本,不断改善企业创新环境,促进新经济价值观念的产生。因此,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系统经济价值得以开发,逐步打通研究型大学与产业发展的边界。

3.持续增益——卡迪夫大学引领威尔士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本输出

卡迪夫大学通过开展生态合作项目、低碳校园建设以及研发新技术等方式激发区域环境资本,推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卡迪夫大学与达诺·吉朗野外中心(Danau Girang Field Centre)合作共同推进热带雨林恢复项目,且研究人员开发了先进的跨学科监测项目以评估该项目对碳封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复原力等方面的影响。[28]此外,卡迪夫大学针对区域水资源保护项目、核废料处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卡迪夫大学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重点关注碳排放管理、员工绿色出行、学术项目的可持续性等生态问题,同时该校承诺在2023年之前最大限度地淘汰一次性塑料。[29]卡迪夫大学还通过积极研发新型材料,发掘新技术等方式突破经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例如卡迪夫大学启用了阿尔法(Alpha)工艺用于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有机玻璃的主要商品前体)。该工艺利用了廉价原料(乙烯和甲醇)进行转化,规避了常规工艺中有剧毒性质的液态氰化氢物质。这些新技术已投入产业链以生产更高价值、更纯净、更高质量的丙烯酸树脂产品中。[30]在卡迪夫大学的引领下,威尔士地区开始更加注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4.公益导向——卡迪夫大学引领公民文化系统的创新参与和文化资本输出

卡迪夫大学引领的公民文化系统的资本输出体现在:承担公民使命;引领公民群体参与区域决策、表达公民意志、参与大学研究活动;引领威尔士文化特色。卡迪夫大学将公民使命摆在战略规划的优先位置,始终关注新的社会发展领域,注重研究社会价值的实现,该校在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乳腺癌以及处理核废料等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公民群体关注知识背后的伦理、责任、价值等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卡迪夫大学建立了与公民群体的联系反馈机制,积极引导公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通了公民与政府、社区、慈善机构、商业组织之间的壁垒,架起了公民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桥梁。具体现在:为其员工提供参与社区服务的机会,第一时间搜集社情民意;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活动;开放学校资源向社会公开,鼓励社区居民“走进来”。[31]除此以外,卡迪夫大学格外注重威尔士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为本科生开设威尔士语课程,举办“海伊文化节”等活动,鼓励毕业生在威尔士地区就业,这一系列举措成功地为威尔士地区的信息资本和社会资本产生提供了文化环境支持。

5.创新保障——卡迪夫大学引领威尔士地方政府的政治资本输出与制度优化

政治系统形成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的意志,同时也定义了组织和管理国家发展的一般条件。[32]为了保障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目标一致性,卡迪夫大学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与英国现代产业发展战略、威尔士科学战略(Sêr Cymru)等理念高度契合[33],将激发企业参与、加强人才引进、强化合作、研发新技术作为提升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抓手,并且履行社会、文化与经济义务和责任。[34]

威尔士政府重点推进引资政策以增加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投入,提升卡迪夫大学的创新引领性。例如,威尔士政府争取了139亿英镑的欧洲地平线2020资助[35];威尔士政府推出支持创新的450万英镑基础经济挑战基金。[36]从总体上看,威尔士政府为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50%。[37]卡迪夫大学承接威尔士政府的合作项目外包以推动政府转型发展。例如,该校参与威尔士政府的STEM教育;为威尔士政府输送研究人员;建立威尔士地区科学智囊团,对区域创新、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健康生活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38]自2005年以来,卡迪夫大学协助威尔士政府在信息通信技术、信任与安全以及预防信息犯罪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成立了数字威尔士(Digital Wales)团队,为企业、公民、研究集团等创新单元提供各类数字信息公共服务,并在与产业、执法部门和学术界的合作中塑造了良好的声誉。

6.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资本循环

从整体上看,以卡迪夫大学为中心的五螺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借助了知识资本输出、协同互助以及循环流动推动威尔士地区创新生态网络的协同运转。以卡迪夫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系统构成了五螺旋资本循环的起点,在该螺旋线内大学教师与学生群体(研究者)、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高校利用研究优势对威尔士创新资金、创新政策、创新信息等资源推动转化,进而输出知识资本。当知识资本输入到其他子系统时,资本循环与协同互助活动开启。知识资本推动了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系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研究能力与经济效益,催生了经济资本。知识资本投入到威尔士生态环境螺旋时,威尔士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环境的自净能力不断提升,威尔士地区自然资本不断产生。知识资本输入到公民文化系统中时,居民通过反映民意、提出诉求、转变行为方式,塑造威尔士地区社会文化,进而输出信息与文化资本。知识资本流向政治系统推动了公共部门公共决策,向全社会输出高质量、可持续性的政策、意见与资金等政治资本。区域创新子系统产生的资本会通过各种复杂形式进行交换、转化,进而增强各创新主体的资源输出质量,巩固研究型大学的知识资本输出,由此推动区域创新资本的循环与升级。

(二)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经验

1.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特色

(1)应对诉求,激发社会使命

公民文化系统是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职能是提供意见、参与反馈、塑造区域文化,其核心价值在于追逐公共利益。公民群体是区域创新活动的“调节阀”,起到了连接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作用,使创新活动富有人本价值。卡迪夫大学重视自身的社会使命建设,通过充分挖掘该地区文化遗产、举办校际活动、承办公益性文化讲座等形式实现了文化资源充分涌流,为威尔士地区创设了良好文化生态。此外,该校研究人员深入社区,调查公民需求,亲临社区发展一线,使公民价值内化为卡迪夫大学的行动准则。在卡迪夫大学的引领下,公民群体不仅是区域创新成果的受益者,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卡迪夫大学为公民群体提供参与大学治理治理的途径,加强公民群体归属感,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治理形式。

(2)面对挑战,注重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设良好人居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五螺旋系统背后反映了社会与生态发展的深度耦合与动态竞合,其核心理念在于推动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稳态之间的融通。经济的快速发展难免会带来外部效应,GDP增长的福音与环境风险并存。在五螺旋框架下,自然环境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制定了总目标,同时生态价值与公民利益的深度融合制约了经济系统飞速发展的负外部性,保证了区域发展的延续性以及可持续性。卡迪夫大学的生态实践正逐步推动威尔士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引领政治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公民文化系统的协同共创,威尔士地区生态价值得以显现,为区域协同创新奠定了可持续发展基调。

(3)自下而上,推动协同融创

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的协调是五螺旋协同创新的必经之路。卡迪夫大学在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注重通过自下而上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威尔士地区的法律制度赋予了卡迪夫大学法律上的独立人格,为卡迪夫大学赋予了学术研究的自主性。[39]卡迪夫大学通过不断增强其研究能力、改革科研管理体系、发挥知识生产的核心地位加强了学校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卡迪夫大学的创新发展与区域创新发展共命运,在战略规划上更加注重前瞻性、灵活性、可调节性与科学性。同时卡迪夫大学建立的卡迪夫创新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威尔士地区创新系统的自下而上的灵活性。

2.卡迪夫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困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美玉有瑕,卡迪夫大学如今在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遭遇了疫情冲击、国际局势、财政结构单一、创新网络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为研究型大学如何更好地引领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思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冲击下,英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体系面临着在线教育困境、国内资金短缺、研究水平滞后或研究能力不足、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教育治理水平有限等问题,卡迪夫大学在国际化、财政收支等方面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英国脱欧,威尔士地区的资金竞争力仍旧处于劣势,尤其是欧洲地平线基金计划将无法惠及威尔士地区,这些情况对威尔士地区高等教育投资而言带来挑战。威尔士政府在其报告《威尔士政府资助研究和创新综述》(Review of Government Funde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Wales)中指出:“英国研究和创新(UKRI)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在这些资金的获取过程中将迎来区域竞争……威尔士地区在全国的竞争中的融资水平和大学商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资金来源方式较为单一。”[40]此外,卡迪夫大学在引领公民参与协同创新网络的阶段停留在公民参与学校创新活动层面,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公民群体参与社会前沿活动是卡迪夫大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卡迪夫大学还需要进一步推动跨学科、交叉学科与超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聚焦新兴产业,发挥卡迪夫大学的后发优势。

四、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建议

五螺旋创新系统为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新视角,我们不仅要借鉴卡迪夫大学经验,而且还要从困境中寻求得失,寻找研究型大学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价值规律。因此,研究型大学引领的区域协同创新既要关注研究型大学本身制度建设,又要关注与研究型大学与区域外部创新主体间的深度协同。

(一)跨越“死亡之谷”,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

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力价值激发需要跨越“死亡之谷”,“死亡之谷”通常表现在知识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知识认知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时出现的裂痕阻碍了创新价值链的生成。[41]打破“死亡之谷”的核心就在于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通知识链、产业链和制度链之间的壁垒。

以研究型大学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要点在于激发产业部门的积极性,将知识资本形成的知识链,产业部门催生的产业链以及经济制度所形成的制度链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转化。卡迪夫大学的实践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学合作的重心开始向研究型大学转移,产学研合作已经走向了深度融合。首先研究型大学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效应”,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避免过度商业化等不良倾向,保障人才培养质与量的提升。其次,大学和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建立人才柔性流动通道,便于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间的“身份”自由转换。[42]最后,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创新中介制度以巩固区域创新成果,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针对企业的破产清算制度,形成制度规训,净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达到规避“死亡之谷”的效果。

(二)打破信息孤岛,建设信息化区域服务系统

信息孤岛产生于区域内系统间各自为政、缺乏平台建设、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信息孤岛的存在增加了各创新子系统的沟通成本,加剧信息阻滞与信息污染,影响了區域之间的协同效率。通畅的信息交互网络、高速的信息流通机制、安全的信息保障体系能够为研究型大学引领创新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为了打破信息孤岛,首先应该建立以研究型大学为依托、政府出资为保障、企业技术转让为动力的数据创新加速器。卡迪夫大学建立的数据创新加速器(DIA)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知识交流的机会,为企业数据运营奠定了信息基础。其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满足不同系统的信息交换需求。同时,在五螺旋创新系统中建立信息反馈网和服务站,形成完备的区域信息交流网络。最后,要把握统一规划原则,从制度层面建设有序化、常态化、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服务制度。

(三)发挥聚集效应,联合区域创新力量形成研究共同体

五螺旋知识协同创新得益于区域共同体的建立,研究共同对学术力量的联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共同体在创新子系统的融合互动中形成,其目的是为了平衡公共利益、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43]研究共同体由研究型大学、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型企业以及潛在的具有科研潜力的群体组成,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始终强调知识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结合。在研究型大学引领的研究共同体中,研究型大学注重创新学科发展模式,建立学科群。另外,研究共同体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区域创新发展平台的建立。卡迪夫大学建立的研究中心为开展区域协同研究活动提供了组织基础。地方政府要不断地制定利于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投资,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最后,研究共同体应该调动区域内一切潜在创新群体,充分整合其研究功能,发挥研究群体的聚集效应。

(四)重视环境要素,营造良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

五螺旋在四螺旋基础上将“知识民主”演化为“知识生态”,研究型大学引领的创新活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经济价值、民主价值、文化价值而且还要注重生态价值。[44]脱离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协同创新将失去发展意义。为此,区域协同创新既要注重以公民为代表的人文环境的塑造,而且还要注重社会生态的和谐,避免协同创新活动陷入唯科学主义和唯经济利益的陷阱。[45]卡迪夫大学在实践过程中的人文价值体现在:重视公共参与、注重人本主义思想与关注研究价值伦理。在构建人文创新环境中,研究型大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着力解决公民在区域创新发展的利益诉求,创建和谐社会。在多元共治,共筑创新发展的情境下,平衡各大参与主体的利益需求,化解利益冲突,推动公共利益最大化。在构建区域自然生态的过程中,卡迪夫大学一方面通过参与研发提升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创新为区域创新贡献智慧。为此,研究型大学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要注重转变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绿色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例如积极开发“海绵”高校、建设节能教室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要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区域生态发展目标相融合。

总而言之,在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研究型大学依旧在知识创新生产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研究型大学的引领下,区域内各大创新系统形成了以五螺旋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具有生态性、非线性、立体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依托其在威尔士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卡迪夫大学联合了区域内的学术团体实现了知识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在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协同互动中充分展现了卡迪夫力量。由此可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不仅在于推动区域内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在于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引领区域创新文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会议公报将创新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支撑,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强国。[46]为了完成这一伟大使命,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重视知识、创新与人才的氛围。为此研究型大学要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深深扎根实践,联合产业部门、政府和社会等主体,建立合作关系网络,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研究型大学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实力,融合大学内部优势与所处环境的外部优势,打破发展瓶颈,最终成为引领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文武,王建华.高校创新社区的构建:生态系统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20(1):107-115.

[2]常桐善.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特征:兼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20(5):18-31.

[3]Cornell University,INSEAD and WIPO.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0:Who Will Finance Innovation?[R].13th Edition.Ithaca,Fontainebleau and Geneva:Cornell University,INSEAD and WIPO,2020.

[4]王峥,龚轶.创新共同体:概念、框架与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8(1):140-148+175.

[5]郄海霞,李欣旖,王世斌.四螺旋创新生态:研究型大学引导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探析: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190-196.

[6][22]玄兆辉.区域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7]别敦荣,李连梅.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0,8(6):8-15.

[8]迈克尔·吉本斯.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100.

[9]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旭,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

[10]ETZKOWITZ H,LEYDESDORFF L.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2000,29(2):123.

[11]亨利·埃茨科威滋.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46.

[12][44]CARAYANNIS E G,CAMPBELL D F J.“Mode 3” and “Quadruple Helix”:Toward a 21st Century Fractal Innovation Eco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46(3/4):201-234(34).

[13]CARAYANNIS E G,CAMPBELL D F J .Quadruple and Quintuple Helix Innovation Systems and Mode 3 Knowledge Production[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

[14][16][32]CARAYANNIS E G,BARTH T D,CAMPBELL D F .The Quintuple Helix Innovation Model:Global Warming as a Challenge and Driver for Innovation[J].Journal of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2012,1(1):2.

[15]CARAYANNIS E G,CAMPBELL D F J,REHMAN S S.Mode 3 Knowledge Production:Systems and Systems Theory,Clusters and Networks[J].Journal of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2016,5(1):17.

[17]武學超.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要素构成及运行机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6):50-53.

[18][20]Cardiff University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Submission,January 2017[EB/OL].(2017-01-25)[2020-12-31].https://www.cardiff.ac.uk/__data/assets/pdf_file/0010/752671/TEFNarrativeSubmission-CardiffUniversity-UKPRN10007814-Jan-2017.pdf.

[19]韩小腾,严会超,郑鹏,韩雨辰.中英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9(7):121-126.

[21]GW4.WHAT WE DO AT GW4[EB/OL].[2020-05-30].https://gw4.ac.uk/.

[23]Innovation Wales[EB/OL].[2020-12-31].https://gov.wales/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19-04/innovation-wales-strategy.pdf.

[24]吕伊雯,马子悦.协同创新系统促进卡迪夫大学创业教育发展:访英国卡迪夫大学校长柯林·雷欧丹[J].世界教育信息,2019(1):3-5.

[25]Spinout Success for Cardiff[EB/OL].(2020-11-24)[2020-01-07].https://www.cardiff.ac.uk/news/view/2479274-spinout-success-for-cardiff.

[26]Our Founders[EB/OL].[2020-12-31].http://www.creativecardiff.org.uk/index.php/about-creative-cardiff/our-founders.

[27]Innovation Newwork[EB/OL].[2020-12-31].https://www.cardiff.ac.uk/business/networking-and-events/innovation-network.

[28]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EB/OL].(2020-07-31)[2020-12-29].https://www.cardiff.ac.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4/2482699/Annual-Report-and-Financial-Statements-2020.pdf

[29]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EB/OL].[2020-09-30].https://www.cardiff.ac.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8/1738880/CU_AnnualReviewAccounts2018-19-English.pdf.

[30]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erspex Production[EB/OL].[2021-01-03].https://www.cardiff.ac.uk/research/impact-and-innovation/research-impact/environmentally-friendly-perspex-production.

[31]Cardiff University.Civic Mission[EB/OL].[2020-07-08].https://www.cardiff.ac.uk/about/our-profile/who-we-are/civic-mission.

[33]The Way Forward 2018-2023:Recast COVID-19[EB/OL].(2020-08-10)[2020-12-31].https://www.cardiff.ac.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9/2425374/TheWayForward2020_Recast_Covid19_web.pdf.

[34]王东,杜娟.英国研究型大学研究与创新管理体系探析:以卡迪夫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11):101-107.

[35]Horizon 2020:Europea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me[EB/OL].[2020-12-31].https://gov.wales/horizon-2020-european-research-and-innovation-programme.

[36]Welsh Government Annual Report 2019[EB/OL].[2021-01-05].https://gov.wales/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20-02/welsh-government-annual-report-2019.pdf.

[37]武学超.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卓越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与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91-95.

[38]Welsh Governmrnt.Science[EB/OL].(2019-04-17)[2020-05-30].https://gov.wales/science.

[39]陈霞.英国大学合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以威尔士地区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5(2):83-86.

[40]Review of Government Funded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Wales[EB/OL].(2018-06-06)[2021-01-03].https://gov.wales/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019-04/review-of-government-funded-research-and-innovation-reid-review.pdf.

[41]譚小琴.跨越“死亡谷”:新型研发机构的三维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39-43.

[42][45]陈涛,韩茜.四螺旋创新集群: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发展生态重构与路向探究: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20(2):48-61.

[43]黄瑶,王铭.“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J].教育发展研究,2018(1):69-75.

[4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0-10-29)[2020-11-02].http://cpc.people.com.cn/GB/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029/c64094-31911510.html.

(责任编辑 赖佳)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的思考与改进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理论力学教学方法交流
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探究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研究
试论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科学慈善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