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5-12-07王炎灿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5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特色

王炎灿

摘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许多行业性重点高校相继提出了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其共同点在于走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新的发展道路。本文重点以河海大学为例,探讨了什么是特色研究型大学、为什么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怎样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等有关这条新发展道路的三个基本问题,认为: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种重要的独特大学形态;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新形势下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必要而且可行的战略选择;在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应当继续发展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07-04

新世纪以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许多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相继提出建设特定行业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如河海大学提出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利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提出建设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提出建设具有能源与安全显著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等。这类大学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概括地说,是一种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为有效推行这一战略,需要科学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特色研究型大学,为什么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怎样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本文重点以河海大学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特色研究型大学

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种在特定学科、领域具有显著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概念和内涵。

(一)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种大学类型

综观国内外各种高校分类的方法及标准,种类繁多,但是有关研究型大学的进一步细分问题,相应的论述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0年版卡内基高校分类中将研究型大学分为Ⅰ类扩张型和Ⅱ类集中型,两种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授予博士学科的广度和数量。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将研究型大学分为广博研究型大学和特色研究型大学,前者主要是综合性大学,重点进行学术型人才培养,后者则主要指理工科院校或原行业性院校,重点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刘念才等将中国研究型大学分为四类,即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国内著名研究型大学、学科/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和一般研究型大学。其所依据的指标主要有博士生招生数量、科研经费、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科特色、区域特色指标。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王沛民将国内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分为三类,即文理类、专业类(综合)和专业类(多科),分类的依据是各学校主体学科的学科属性,以及国批的博士学位点数量等指标。从以上分类中可以看出,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种研究型大学的子类,是一种重要的独特大学形态,它与其他类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科集中度、学科水平、学科属性等方面。

(二)特色研究型大学具备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征

特色研究型大学首先是研究型大学,所以它具备研究型大学的一般性特征,主要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教师队伍和学生生源;科研项目多,经费足,成果层次高;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注重国际化等。但同时,特色研究型大学具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是学科集中度高。学科面相对较窄,并且大致是以“特色优势学科—强势支撑学科—衍生相关学科”的方式进行学科布局的,所以学科集中度高。二是学科专业属性明显。在所有学科中,专业类学科不仅数量上多于文理类学科,而且在水平上也总体强于文理类学科。三是特色学科优势显著。处于核心地位的特色学科学术水平高,实力强,在国际上处于一流水平,并且注重与相关行业、产业的契合,行业特色鲜明。具体来说,这类大学是其特色学科领域内的人才高地,该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众多;是该领域科学研究高地,无论是在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平台,还是在重要成果等方面均十分突出,是行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大型中试的基地;在该领域中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行业精英人才;在该领域国际影响广泛,能够代表国家进行相应国际学术交流;能为该领域对应的行业或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支撑及推动作用;能以特色学科为核心,通过交叉渗透,形成实力雄厚的综合学科基础;能培养和发展行业的创新文化等。

二、为什么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

换言之,为什么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可以选择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由国家需求和学校实际决定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一)必要性

1.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在历史上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样,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呈现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之一,将始终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目前已经是公认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规模高居世界前列,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仍然任重道远。建设行业或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学科优势突出的特色研究型大学,不仅有赖于生存的工业基础,而且在这种“规模远胜水平”的状态下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国家正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必将对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战略研究成果,20个创新国家(地区)聚集了世界上80%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所有创新型国家(地区),不论大小均拥有若干所世界排名前500名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育部专门发文推动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适应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符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2.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实施特色化办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相应地,大学的发展也要求多样化、具备自身个性和特色的。同时,特色是竞争力,是一所大学比较优势产生的源泉,因此,实施特色化办学是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达到3000万人左右,各类高校的数量有2000多所。对这样大的培养规模和这么多数量的高等学校,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指导和分层办学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着力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不仅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也与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相适应,对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既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又有特色研究型大学,两者协调发展,更能加快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优势,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

3.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属行业办学,直接为行业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一轮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行业不再直接办学,但这些高校由于其长期积淀的与对应行业的人员、信息及业务联系,以及特色学科优势,仍是输送行业专门人才和提供相关科技支撑服务的主要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主体,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行业性重点高校不仅要做基础研究,而且要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为行业企业服务。只有确立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巩固和强化特色学科优势,保持和发展行业特色,在更高层次上建立起与相关行业、产业的“血肉”联系,原行业性重点高校才能抓住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机遇,在服务中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可行性

1.原行业性重点高校有条件建成特色研究型大学。由于国家和社会对高校需求的多样化,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是分层次、多类型的,都力求形成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研究型大学一般占3%~7%的比例。以美国为例,按卡内基高校分类标准,2007年博士型大学占全国高校的6.4%,其中绝大部分是研究型大学。我国目前有2500余所高校,从长远看,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应当会有100所左右。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大多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底蕴深厚,兼有行业性特点和多学科特点,在特色学科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社会认可度高,是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其中很多还设有研究生院,在各类大学排行榜上稳居前100名之列。这些高校依托其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及条件,完全能够建设成为特色研究型大学,成为研究型大学中的一员。

2.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个过程。大学是学术性组织,需要把师生凝聚在一起,为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而努力,这种实现大学发展愿景的努力,显然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世界上目前公认的一流大学,都是在动态的、变化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形成的,经历了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术、人才、声誉及文化的积累,所以建设一流大学本身需要一个实现过程。建一流大学是如此,建特色研究型大学也是如此。把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看作一个过程很重要。既然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需要建设的过程,那么就有不同的阶段。从原行业重点高校的发展阶段来看,大多还处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初级阶段,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学校长期的办学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办学实力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定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特色研究型大学中的“研究”当前主要指应用基础研究,这与西方国家不完全相同,当然,欧洲国家和美国情况也不一样。如在美国,大部分应用研究由企业完成,因此,美国研究型大学更强调基础研究。客观地说,我国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基础研究力量还不强,水平还不高,比较强的是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从长远来看,当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成熟主体后,这种状况需要改变。也就是说,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应回归大学的本原,主要承担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基础研究方面的任务。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2000年管理体制调整,由水利部划转教育部,是一所典型的行业特色重点高校。学校与水利行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学校的发展仍然需要坚持将水利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面向,另一方面,水利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由于不再由水利部门直接管理,学校缺乏与水利行业部门行政上的联系,学校似乎有被水利行业边缘化的风险,因此,学校必须坚持并强化水利特色,强化水利需求导向,这样才能有大的发展,才能保证自身在国家高等教育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才能立足现代大学之林。河海大学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是逐渐清晰并且丰富的。学校2003年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利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明确提出走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此后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坚持了这一目标道路,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了“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愿景。近年来,学校围绕既定的发展愿景与目标,深度加强与水利行业的契合,保持和发展水利特色,水利学科全国排名保持第一,培养了大批水利高层次人才,解决了水利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学校的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在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对河海大学的发展来说,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三、怎样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

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类型的大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需要始终遵循其发展规律。

(一)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求

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首先必须遵循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秉持崇尚创新的研究理念,倡导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学”“术”并重,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坚持精英的育人理念,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领袖人才;注重造就学术大师、促生创新团队、释放人才效能;强调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重视大学文化的建设,积极优化环境氛围等。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需要注意这类研究型大学的特殊性。总体上讲,在按照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一般规律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的办学特色,所有建设的理念、方案与措施要有助于保持并发展学校原有的办学特色。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科学的战略选择:在学科方面,应在强化特色学科的同时发展新的学科,形成以特色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实施精英教育,培养行业或产业精英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努力做行业或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并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在社会服务方面,应面向国家需求,在服务行业或产业的同时服务地方;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努力构建行业或产业领域的人才高地,形成学术大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人才高峰;在文化建设方面,要能做到发展和创新行业或产业文化,发挥引领行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实证分析

作为原行业重点高校典型代表,河海大学自“十一五”中明确提出建设特色研究大学目标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学校的传统和行业发展的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推动了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分析这一具体案例,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列出部分措施如下:

1.完善以特色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多学科体系。与众多原行业性重点高校一样,河海大学学科结构中,有作为核心的行业特色学科,有特色学科的支撑及相关学科,也还有一些主要适应行业发展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他学科。近些年,学校从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出发,按照“特色学科→优势学科→衍生和非水学科”的辐射构架,以水利土木类学科、资源环境类学科、经管人文社会类学科、机电信息类学科为主线,调整学科布局,进行学科整合。一是瞄准国家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需求,调整和加强水利学科建设,保持全国第一地位,使其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二是选择若干优势学科进行重点突破,力争使其达到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水平,进入国内领先或一流学科行列,如土木学科、环境学科、力学学科等。三是坚持“有特色、入主流”的思路,加快非水学科发展。学校的信息、经管、社会学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与水利的结合,形成相应特色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科入主流,学科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四是顺应国家和发展战略,按照“有需求、有关联、有基础”的原则选择新兴学科、前沿学科或方向进行重点建设。材料、新能源、生物、生态学科均适用这一思路。

2.推进以培养行业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满足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对水利精英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新要求。河海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要求,积极推动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比较典型的是本科教育层次的水利类基地强化班培养模式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的“高校基地”联合培养行业工程英才模式。水利类基地强化班培养模式。对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三个水利类本科专业学生实施前期大类培养与后期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两段制培养方案,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本科直接毕业、双学位培养、学士+硕士、学士+硕士+博士的“一进四出”模式;“主副修结合”的方式;面向市场的“订单式”培养。“高校基地”联合培养行业工程英才模式。为根本改变学生主要依赖课堂学习、缺失对工程世界真实体验的状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学校依托协同行业领域各单位共建了100余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一年后,进入基地进行“顶岗实践”,获得“真刀真枪”的实践机会,接受学校和基地双导师指导,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

3.加强以服务行业科技重大需求为重点的科技能力建设。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行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在科技方面推进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就是要以服务行业产业科技重大需求为重点,全面推进科技能力提升,向社会不断提供知识贡献。河海大学积极适应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现阶段水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大力加强重大任务组织和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解决国家重大水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学校在承接水利及相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对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西部水电开发的重大工程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对国际河流开发、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灾害防治、重大水污染事件处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河海大学是惟一同时拥有水利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当前正在培育建设国家水安全与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并努力通过国家认定,加上不断汇聚的水利领域的杰出人才,保证了学校科技能力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可持续。

4.加强以发扬行业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大学文化建设。对特色研究型大学来说,在长期办学的历史中与特定行业结合、与社会结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其办学所长期服务的行业精神与办学理念相互作用,互为促进。河海大学的前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建校之初首先确定的三条教育方针,就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胜任河海工程之道德思想、健康身体及学理技术;学校十六字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亦是源于长期的水利教学、科研以及实际工作。2005年学校九十周年校庆前夕,温家宝同志视察学校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发扬“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办学理念中所蕴含的水利精神特质。可以说,中国水利精神已经成为河海大学的优秀传统,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质量。

综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学形态,特色研究型大学不仅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共性特征,而且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当前我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及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是原行业性重点高校必要而且可行的战略选择。在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应当继续发展原行业性重点高校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管华诗.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M].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第二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

[2]乔建永.面向21世纪的矿业高等教育[D].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谐发展战略研讨会,首届特色型大学发展论坛编印,2007.

[3]马陆亭.如何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高等学校层次类别的剖析[D].高等教育研究百期集粹,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社,2001.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