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困境、挑战与出路

2021-09-17鲁志荣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6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

【摘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小学英语老师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提出转化学困生的出路:充分了解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教会他们各种学习策略;勇于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合理又全面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困境与挑战;转化策略

【作者简介】鲁志荣,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8年9月,我曾指导湖北省小学英语国培学员到荆州市一所小学影子跟岗实习。在一次小学英语四年级课堂分组活动中,关注到一名小男孩并没有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于是我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他没有回答,但流露出落寞无助的眼神。旁边的小孩抢着说:“他英语太差了!”小男孩无助的眼神和旁边的小孩有意或无意流露出的歧视让我沉思: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同时我也迫切地想了解: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是否严重?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教育的意义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纲领》和最新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报告,《反思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文主义的命题,认为面对世界新的挑战,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可持续的未来为共同责任”。

由此可见,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学困生犹如“苔花”,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学会学习并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最终能够拥有“也学牡丹开”的自信并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以及转化策略

2019年2月,我对湖北省荆州、恩施、十堰等市小学的20位英语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几乎每个班都有学困生,以乡村小学居多。2019年8月,我对来自湖北黄石、宜昌、鄂州等15个城市的100名到長江大学进行国培的老师进行了关于“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或问题”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7份。50.56%的老师认为当前英语学困生的教育是目前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走出困境呢?首先要弄清楚何为英语学困生、他们在课堂内外有什么表现以及成因。

1. 何为英语学困生?本文所说的英语学困生,是指那些先天智力正常,但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业水平,在英语学习上暂时存在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2. 他们在课堂内外有什么表现以及成因?综合来自湖北不同城市的20位小学英语老师的反馈信息,学困生在课堂内外存在以下共性:

3. 小学英语教师针对学困生所采取的转化策略。20位接受访谈的老师从学生、教师、家长的角度采取了帮助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三、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

由对这20位老师的访谈可以看到,他们能够从很多方面采取不同策略帮助学困生,但是效果如何呢?受访老师表示:

总体来说,我认为帮困效果一般,尤其是40分以下的学生,感觉困难很大,也一直在探索学习中。

我偶尔会和他们谈谈心,也会和家长沟通,但由于学困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沟通多次也不能得以改善。有时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辅导一下他们,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说实话,也很想帮他们,也做过一些尝试,单独辅导啊,或者给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同学辅助结对学习啊,但效果好像都不好,没有什么成效,感觉自己还是能力有限,帮不上他们。

接受访谈的小学英语老师们都意识到肩上有责任,感觉有义务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但是尽管采取了多项策略,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转化效果并不明显。这恐怕是很多小学英语老师面临的困境。

为什么小学英语老师采用了相应的转化策略但是却又陷于困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小学英语老师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老师自本身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在认真分析20位小学英语老师的所采取的转化策略后,笔者认为很多老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缺少必要的了解;另外其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对合理评价体系的构建还远远不充分。这些是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四、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出路

1.认真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了解儿童,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就是徒劳。学困生普遍存在焦虑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因此,老师针对不同的学困生,首先要分析其不同的心理成因,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2.深入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1)儿童存在不同的学习模态差异。Barbe and Milone认为儿童存在三种模态的学习方式:视觉、听觉和动觉。大约30%的儿童属于视觉学习者,25%是听觉学习者,15%属于动觉学习者,还有30%属于混合模态学习者。了解这一特点后,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时就会兼顾不同儿童的需求,尽可能让所有存在学习特点差异的儿童在课堂上都能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学习。

例如,访谈中有一位老师谈道:有的学困生简直是影帝,其实很多学困生的性格很活跃很幽默。那么,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可以创新课堂教学,让英语戏剧教育进入课堂,给他们表演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也许他们的英语表达暂时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拍,没有关系,让他们扮演戏剧中的道具也行。让学困生参与其中并感受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他们就会多花时间去用心学习英语,英语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2019年3月,我在荆州指导教师课堂上引入英语教育戏剧,建议他们多多关注班上的学困生,多让他们参与表演。此后对老师的回访中,他们都表示见证了班上学困生的变化:学困生在英语课堂上更专注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更自信了。

另外一位老师提到学困生的特点是:在放视频、玩游戏的时候学困生会比较积极。这类学困生属于视觉和动觉学习者,面对这样的学困生,老师就需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在看似好玩的语境中学习。华东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第二语言发展研究的邹为诚教授认为:兴趣和注意力是获得语言的首要条件。只要他们感兴趣并专注这样的教学活动,那么老师就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从而吸引这样的学困生的兴趣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学而不疲。

(2)儿童的隐性学习能力高于显性学习能力。Long. M.指出,在二语习得中,儿童隐性学习能力明显高于显性学习能力[5]。这表明在对儿童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语境,首先做到“意义先行”,让他们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习得,然后“形式跟上”。

3.授人以渔——教会学困生学习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Ellis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普遍具有灵活而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因此,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集中注意力、预先准备等)、认知策略(重复、记笔记、详细描述、翻译、想象等)、社交策略(社交策略)等,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近几年对小学英语老师进行的培训发现:有一部分老师仍然固守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愿意接受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以学习为中心”教育理念。所以老师要解放思想,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理解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儿童认知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遵循注重“意义先行”的儿童习得规律,让他们超强的“隐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od Ellis指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 任务要聚焦于“意义”(学习者应该主要专注于加工话语的语义和语用);②任务应该具有某种信息差、观点差或者推理差;③ 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身的语言或非语言资源来完成活动;④ 除了使用语言外,還应具有明确界定的目标(语言只是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

5.丰富教学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一位小学英语老师有必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座“小型图书馆”,并且能够 “随意提取”信息,从而满足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PEP教材为例,课本教学资源非常有限。采用故事教学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故事。湖北恩施逸夫小学的田艳老师和浙江杭州的凌霄燕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绘本故事,并整理了和PEP教材相融合的绘本。毫无疑问,他们的课堂教学非常受学生的喜爱。

6.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顾明远(2019)在《使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提出,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发展的潜能,但每个孩子天赋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他们,而是要因材施教,面向每一个孩子,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因此,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成绩论学生优劣,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评价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持续跟踪每一个学生,注重他们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并且把取得进步的结果归因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和学习方法的得当。多采用正向评价,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五、结语

尽管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困生本人共同的努力,但是老师在课堂内外的影响力永远是最大的。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就要拥有爱心并真正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教会他们各种学习策略,就有必要不断学习并勇于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做一名好老师就需要去迎接挑战,面对困难出睿智的抉择。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任卫廷,张敏,王朝霞,安艳华.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转化的实践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81-84.

[2]陈丽红.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J].新一代(理论版),2016(7):119.

[3]Barbe W B, Milone M N. Modality[J]. Instuctor, 1980(6):44-46.

[4]Long 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West Sussex, UK: Wiley Blackwell, 2015.

[5]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orting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3):221-246.

[7]郑秋萍.全人教育视角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7(10):73-75.

[8]陆忆.马拉松比赛的启示——乡镇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与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3):16-18.

[9]吕霞.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9 (12):63.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
学困生,不应被边缘化的“对象”
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其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探析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