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言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2021-09-16王春丽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7期

【摘要】本文基于寓言是一种独特且富有寓意的文体,建议教师从文体特点、寓言内容、寓言寓意等出发,设计寓言教学环节,发挥文本的范例价值,使寓言教学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文体特质 范例价值 寓言教学 《自相矛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03-02

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梁,用简单的文字和故事传递丰富的内容,引领读者以至简的方式感知其深邃的内容。统编语文教材比较重视寓言文本的育人价值,寓言类篇目占的比重较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寓言的文字相对简单,寓意深刻,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文本的同时,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语言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为例,谈谈自己对寓言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发挥文本的范例价值

文本对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注解的存在、依托的存在、载体的存在。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教学语文,绝不是简单地教语文书,而是利用文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具体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就寓言教学而言,笔者认为,还应该利用寓言文本的特点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五大教学板块:(1)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2)说。在充分理解中增加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地进行表达。(3)读。结合文本的注释,以文白对照的方式阅读,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文本内容。(4)写。结合文本表达的空白,还原故事的全貌,同时揭示寓意。(5)思。将古代的寓言故事结合当下的时代价值进行考量,激发学生解读寓言寓意的兴趣。通过设计教学板块,教师充分利用寓言文本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实践能力。以“写”的板块为例,教师结合文本故事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卖矛和盾的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时,围观的人分别会说些什么呢?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或者白话文的方式分别进行描写。对选择白话文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分别展现围观群众语重心长、贻笑大方、义正词严等不同的说话状态;对选择文言文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典型的语言句式:“围观者中,劝其(   )有之,怒其(   )有之,责其(   )有之”,从而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表达能力。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在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内容、洞察人物言行,进而揣摩文本中的寓意。学生在深入了解故事内容、洞察人物言行的过程中,对文本所蕴含的寓意是有一定感知的,但更多的是模糊而混沌的状态,借助于教师提供的语言实践表达的契机,学生调整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语言并表达出来,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二、从单篇拓展为多篇

由于寓言文本内容简单、篇幅短小,在理解内容上要比其他文本简单得多,加上寓言常常运用拟人、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因此,学生往往容易将思维停留在故事层面上,导致收获受限。教师在教学寓言类文本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孤立的单篇延伸到类似的群文阅读中,从而使学生拓展认识。

由于寓言本身内容简单,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先整体阅读文本,并通过对比解读文本,辨析寓言文本的特点,体悟寓言所蕴藏的表达方式。教师要打破就一篇教一篇的模式,尝试将寓言整合在一起进行互文阅读。仍以《自相矛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两篇补充性文本:一是这篇寓言故事的白话文版本,一方面使学生借助白话文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联系和对比中,将故事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深入;另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创作者不同的创作视角,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来解构这篇寓言故事,真正把握故事的文本价值。二是推荐相同文体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尤其是从表达方法上,感受语言夸张、类比、以小见大等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由此一来,寓言类文本的教学就不再局限于某一篇文本上,而是实现从篇到类的跨越,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在思辨中感悟寓言寓意

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都是文质兼备的经典之作,教学语文时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积极探寻文本之美,比如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结构上的独运匠心、丰富的意蕴……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潜心悦纳,与文本、作者深入对话,形成心相印、思共振的效果。

比如,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思辨的思维品质。以上述“说”的板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礎上,充分发挥想象,对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具体表现进行补充。学生思维越发灵活发散,其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独创性、创新性就会越鲜明。如有的学生说这是用家族世代祖传的秘方所打造出来的;有的学生说选用了最好的材料;有的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等等。学生想象、述说着,思维在不断地发散,对寓言故事的荒诞、真谛,也就感悟得越发深刻,对寓言故事中人物的批判和认识也就越发强烈和深刻。寓言的价值不在于逗趣、玩乐,而在于让人反思,教师需要触动学生的觉醒意识,引发学生思辨,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辩论,历经一场思维的头脑风暴,最后使每一名学生的脑海中都耕种下智慧的种子。

四、联系生活体悟寓言寓意

感悟只是从感官方面领悟和理解,是凭感觉感悟出来的。而领悟,是从身体中生发出来的对某种境界或事物的感受。这种感受,相较于感悟而言,切身体会更深刻。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悟寓言寓意,最好的方法是联系生活,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原本就相对机械枯燥、干瘪寂寥,只有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和思维动力,才能让学生形成更加丰满的认知、丰盈的情感。但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常常会沉浸在寓言故事中而无法跳出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构寓言寓意。

在教学《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时,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该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呢?笔者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阅读的仅仅是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故事吗?请大家回想一下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故事,对你身边类似的现象,你是如何看的?你能联系本课所领悟到的道理来谈谈你的看法吗?很多学生其实已经若有所悟,但是,这个领悟并不是很明确,是迷迷糊糊的。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才发现,课文说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关注生活、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当下生活实际说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其实,就是让学生把所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有助于学生快速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并转移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罗列生活中所遇到的、所经历的、所听到的“自相矛盾”的故事之余,其实也就在无形中同时拥有了教材文本、拓展文本和生活素材等多种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最后,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这些故事中所得到的启发。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的感悟是饱含切身体会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前后思考,做的事、说的话,不能前后矛盾;有的学生认为要认识到所有事物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取长补短,才能让这一事物发挥最大的作用;还有的学生认为做事情要善于取长补短,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等。可见,把寓言教学与生活关联起来,既巧妙地渗透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又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寓言教学过程。

寓言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寓言文本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文体特点,激活学生思维,真正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春丽(1978— ),女,广西博白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一区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