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09-15陈伟东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小学生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对于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重视程度不够,功利化的教育机制导致了当前小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频发,时常出现的因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极端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切实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所有教育工作的最前端。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对方实际心理状态,通过语言、行为、暗示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形式,达到被教育者思维理念、认知观念、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发生积极性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以及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是其未来健康全面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必须在该时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维护。

一、小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影响要素

1、年龄区间造成的客观影响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里发育的快速成长期。该时期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求知欲探索欲,想象力丰富,渴望被认可、被关注。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但是也容易出现叛逆、封闭等心理问题,这是由于他们的认知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现实出现一定的冲突矛盾导致的,比如早恋问题、游戏问题等等,如果有效干预不到位,疏解不科学,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2、外部环境的主观性因素影响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社会信息可以便捷的与在校学生交互,一些社会中的多元价值观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正确的引导纠正,很容易造成学生亦步亦趋,被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观念所误导。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都将心理健康课看作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升学率的一种途径,又因心理健康在小学中属于副课,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课时,只是将按照课本中的知识讲述一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非常不对的。很多教师也还在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就是将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学习不感兴趣,不利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白心理健康课程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感恩的心》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感恩的心相关视频以及歌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制作一份感恩爸爸妈妈的手抄报送给爸爸妈妈,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感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根据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浮出水面,但是这也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合理的运用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面对选择教学方式时,总想着将所有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样或导致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缺乏新鲜感,并且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够运用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去选择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高效性。

例如: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做家务的小能手》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操作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家人的辛苦,以此还能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如:组织一场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能将书包整理的又快又好并且井井有条。这样的实践活动即能够符合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能够根据实践活动就能够理解新的知识。

3、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联系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增强家庭和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可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通过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对小学生的内心诉求和困扰进行全面的了解,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等情况,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要做好心理和道德以及情感知识的补充。学校方面,应该将素质教育内容贯彻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果片面的追求小学生的成绩,会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等现象。社会也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要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大环境。

4、从学生角度出发,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通过举办多元化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比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最近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一起想一些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防止学生心理阴暗的一面出现。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视频或者综艺,给学生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时间,并使学生经过一周的紧密学习的大脑得到放松,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疲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是,这些工作的展开是基于老师具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制定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长大。

结束语: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点环节,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将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及时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小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理力量,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梦影,陈兴中,向晏平.未来教育的本质、目的、任务与发展趋势[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5-15.

[2]叶素玉,简震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J].漳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20,(04):P108-P110.

茂名市第二小學 陈伟东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