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服务临海经济发展为导向的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对策

2021-09-15王秋雨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向中职学校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和理论基础,以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为例,论述服务临海经济发展的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对策,从专业群建设背景、方向、成效及建议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专业群建设 临海经济 导向 对策

建设专业(群)是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持续发展、创建品牌的路径。其以产业链、岗位群、知识链之间的衔接性为组群逻辑导向,聚焦当地支柱产业集群培养初级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进新时代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与防城港市临海经济发展所需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建设成效,探讨中职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的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

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特别强调落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落实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各省为此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制订了《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建设30个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专业群和100所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0个品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建立中职学校星级学校动态调整机制、星级认定结果与自治区财政奖补挂钩机制。为贯彻落实《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同年年底自治区教育厅制订了《关于实施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强调注重专业(群)布局,以扩大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就业质量高和社会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重点对准广西区创新发展九大名片,聚焦地方千亿元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地方重点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群),以聚焦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突出质量意识,强化内涵发展,整体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

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导向的逻辑导向,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导向、初等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等三个维度的导向,对应区域人才需求调研、就业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论证与实施、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组织实施,可见品牌专业结构的建设需按照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需求做出合理的专业调整以及课程体系的更新优化,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目标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在此基础上明确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方向,进而明确初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及就业层次,最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

建设品牌专业(群)是始于高职院校的一种专业发展模式。2019年4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的工作部署,意味着专业(群)建设成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把专业(群)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水平,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理应掌握专业(群)建设逻辑和办学优势。如何打造品牌专业和组建专业群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破解的难题。其前提是找准定位,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专业(群)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因此,职业院校理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背景,根据所处区域发展优势和学校办学条件、专业基础,找准专业的市场定位,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品牌专业(群)。目前,品牌专业的评价指标相对成熟,但专业(群)建设在中职学校還处于摸索阶段,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双高计划”专业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出、效益、满意度绩效指标等利用反向思维推导专业群怎么做、存在什么问题,进而理顺专业群的建设基础、组群逻辑、建设目标、内容与实施举措及预期成效。

目前常见的专业(群)建设理论基础主要有三种。一是产业集群理论,源于经济学领域,包含某一产业从投入、产出到流通的全部环节,内部能实现知识和技术等资源的充分流动。即按照地方经济产业链上的相关专业进行组建,例如将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到产品物流、出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的专业组建在一起。二是协同创新理论,指多个要素相互合作、协同发展,实现单个要素无法达成的整体效应。即按照岗位群逻辑组群,反映了专业群面向,按照有工作关系的专业进行组建,如把旅游专业、酒店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组建在一起。三是资源共享理论,指不同主体为满足各自需要,共同分享资源,以实现目标效率和主体效益最大化。而组建逻辑则参照内部人才培养规律相似性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性,即把课程内容有相关性的专业组建到一起,如以现代农业技术为龙头专业、园艺艺术和作物生产技术为两翼组建成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无论哪种形式的组群逻辑,都是以专业间知识的相关性为主线进行组群,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对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角度来寻求组群的逻辑。为此,笔者认为应根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以战略性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进而选择品牌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确定为核心专业,群内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与该核心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链和岗位链进行衔接和匹配,同步考虑各专业之间应具有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基础技术能力要求,各专业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在同一个实训体系和课程体系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中等职业学校服务临海经济发展的实例分析

本文以防城港市为例,分析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背景,提出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体现“地方性”,发挥品牌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校内相关、区内相近专业(群)共同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初级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专业(群)内涵建设,为广西区内中职学校提供可借鉴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一)专业(群)建设的背景

1.区位优势

其一,防城港市位于北部湾之滨、东部沿海南端和西部沿边起点的交汇处,有陆地面积62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进出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双通道、主门户,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东盟的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拥有580公里海岸线,建成泊位1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3个、20万吨级泊位3个,正在建设30万吨级泊位和规划建设40万吨级泊位。其二,防城港市已成为中国西南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油、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与全球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通商通航,港口货物吞吐量2012年突破亿吨,是保税物流中心。其三,防城港市拥有5个国家级口岸和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其中东兴口岸是我国陆路边境第一大口岸,拥有全国边境旅游试验区、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其四,防城港市建有全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互市贸易区,全国首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全国唯一连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全国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

2.产业情况

根据防城港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2.8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6.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GDP率先在广西突破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3元,分别是2015年的1.3倍、1.65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8.3%;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完成2874亿元,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比2015年增长超20亿元,收入质量排全区前列。围绕自治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重点围绕建设现代版临港大工业,建成一批批产业龙头项目并相继投产,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健全,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食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健康养生、信息技术等产业链为主体的临港工业体系。支柱产业链依港而建,一批大型的粮食、水泥、矿石、化肥、磷酸、沥青、植物油、液体硫磺等货物都有专用仓储和装卸系统,具备了装卸、仓储、中转、联运等现代物流功能。近年来,由于临海经济发展迅速,熟悉港口流程和公铁路集仓储、中转、配送以及港口运输、机械等作业的港口物流人才和港口机械操作与维修人才需求旺盛,不同的产业链需要不同的人才培养层次专业进行人才支撑。根据防城港市临海经济产业链的布局,临海区位优势尤为凸显,为临港产业链集群提供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该区域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导向和背景。

(二)专业(群)建设方向

以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为例分析专业(群)建设方向。目前学校共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会计、电子信息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电子商务、机电维修、旅游、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自治区重点示范专业;拥有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实训室5个、校外实训基地50多个。

1.对接产业链,围绕就业岗位群,聚焦特色鲜明专业

学校根据防城港市的区位优势,对接临港工业产业链,围绕港口就业岗位群对初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聚焦港口物流工程类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需求,组建港口物流工程专业群,为行业企业持续提供初级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集群优势,资源共享,提升专业群内涵建设

港口物流工程专业群以物流管理专业为龙头、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基础构建,包含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群内集中资源建设共性课程,集中以项目式任务提高通用技能和基础素养。此外,共享专业群内实训基地,充分挖掘现有5个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资源,开拓和利用好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资源和平台,让学生亲临一线获取实操专项技能的机会,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建设成效

1.促进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专业(群)建设首要搞清楚的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那么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蓝图。学校对现有的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产业、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等方面考虑,以专业群为主线开展课程等一系列的修订,进一步探索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且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对学校办学有了特色鲜明且长远的定位。

2.促进结构清晰、逻辑紧密、体系完整的结构化课程建设

以产业链和岗位群为导向,按照技术基础相近、核心课程相同对专业群的组群方式进行二次调整。即岗位群对应专业,能力模块库对应专业群模块化课程,岗位能力对应教学模块,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课程内容重合的现象。同时,相同课程面对不同专业,从不同角度进行知识和技能侧重,形成既有共通又有区别的课程和课程体系,达到因专业施教、因材施教的初衷和目的。

3.促进师德引领双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群)建设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进行充分的整合,尤其是部分群内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可采取群内由小班到大班上课的转变,缓解了专业教师因疲于上课而无时间到企业实践的局面,同时迫使公共基础课教师转岗专业教师,破解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过剩的难题;进一步落实学校教师每五年在企业实践半年的全员轮训制度,让专任教师掌握一线生产、行业标准、前沿技术、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提升双师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

四、对中等职业学校构建品牌专业(群)的建议

(一)找准办学定位,依托骨干专业建设专业群

中等职业学校在品牌专业打造方面有考核指标,据此对标对表评出品牌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群组群逻辑,客观、长远地结合专业发展、师资配备、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资源、学生规模等内容,以品牌专业为依托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跨专業、多专业融合的专业群,并围绕该专业群重组教师团队,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划实训基地等,发挥品牌专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校内相关、区内相近专业(群)共同发展。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衔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

科学定位,努力彰显专业(群)建设特色。专业群在专业建设上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聚焦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地方性”;充分调研地方区位优势和支柱产业行业,体现“产业性”;在人才培养上要瞄准产业链中的具体工作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岗位性”;在校企合作上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体现“共享性”。学校可通过“政、行、校、企”联谊会,走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本地产业结构、劳动就业需求、岗位技能要求等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专业群对接的产业链、岗位群要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以及具体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内的专业由于专业方向和技术领域有一定的共性,为此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整理课程资源,升级课程内容,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设、高层互融”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做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的衔接;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各专业核心课程,将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专业拓展课程。以港口物流工程专业群为例,底层分设:依据群内各专业共性的职业基本能力与公共的学科理论知识,建立基于通识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的专业群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层分设:围绕物流管理及其关键支撑技术职业岗位群,构建物流管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机械基础、电控发动机、机电维修、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体系;高层互融:以综合项目课程的形式,开设知识技能互融互通的课程模块以及“1+X”中级证书模块。

(四)坚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初级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专业群内涵建设

要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开展专业资格认证;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建成“双师型”教师团队;引入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力争培养出能为企业“揭牌挂帅”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从观念、制度、方法等多管齐下,培养适合广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广西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7).

[2]肖新乐,陈建兵.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研究——以池州学院为例[J].理論研究,2021(1).

[3]唐春霞,谢丽琴,李昱.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33).

[4]王玮.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基础[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48).

【作者简介】王秋雨,女,辽宁沈阳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许富繁(1965— ),男,广西防城港人,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导向中职学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犬只导向炮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