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图在提升小学高段习作立意中的运用

2021-09-13吴婉华

教育界·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流程图

吴婉华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概念思维,写实用性的纪实习作要靠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同时运作。作为思维可视化工具之一的承接式学习地图——流程图,可以将抽象概念思维具象化,帮助学生分析事物的发展及内在逻辑,在绘制和完善流程图的过程中厘清写作思路,扩展写作思维,提升习作立意。

【关键词】流程图;思维训练;习作立意

【基金项目】厦门市首届名师工作室2020年度课题“小学体验阅读教学”(XMMS2020030)课题研究成果。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因此,习作教学不能囿于语言表达的训练,而要追根溯源,从训练学生的思维入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长时间提取并进行信息加工和表征的过程[1]。一篇习作的完成过程——理解主题,确定立意,遴选素材,谋篇布局,组合材料,运用文字,形成篇章,复查修改等,每个环节都有思维的参与。在这些环节中,立意的确定在小学高段习作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立意的高低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水平。

立意是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一篇立意高的习作标准是:一是情节波折,先抑后扬;二是详略恰当,重点详写;三是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按照这一标准,小学高段习作普遍立意不高:情节单一,平淡乏味;详略不分,记流水账;构思粗糙,缺乏深度。究其根本,不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差,而是他们缺乏较高的思维能力。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中年级学生的观察力迅速发展,而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各类实用文必须依靠具体形象和抽象概念思维的协同活动[2]。高段习作立意不高,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没有能得到应有的训练,写作高段习作所需的归纳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未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作为思维可视化工具之一的承接式学习地图——流程图,可以以具象化的图文并存形式训练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突破习作立意低这一难题。

一、流程图的概念和作用

流程图体现了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对某一过程的一种图像表示,它反映的是一种单向的线性思维方式。与常见的思维导图一样,流程图运用线条、词汇、符号、图像等方式记录学生思维的轨迹,把思维信息变成具象的、有逻辑的图谱。借助图文绘制的过程,流程图可以帮助学生组织和整合随时出现的想法[3]。

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的无序性、无目的性和肤浅化体现的是逻辑思维、整体思维和深度思维的缺失。运用于习作教学中的流程图并非只是工业中或计算机算法中的流程图,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培养逻辑思维,而且能在一步步的绘制和修改完善中思考习作的详略,构思情节的起伏,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深度思维。因此,运用流程图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帮助他们厘清写作思路,使习作立意的提升更具有操作性。

下面,笔者结合习作教学实践,谈谈流程图在提升小学高段习作立意上的具体运用。

二、流程图在提升立意上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围绕流程图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思路的过程,即指导绘制流程图的过程。教师要指引和组织学生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推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内化[4]。

(一)提炼情节,培养逻辑思维

制作流程图的第一步是提炼关键情节,以2至4字的词或短语为宜。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细化主要情节,内容主要是人物的做法、处境、状态等。思维导图是缘起于语意学的一种思维模式,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当中,一个句子必要的词语是名词和动词[5]。名词、动词不仅是构成意思表达的基本元素,更是强烈可视化的语词,能强化我们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6]。因此,关键词最好以名词与动词为主,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抓住情节的关键。每个关键情节分别置于方框的中心,并用表示事情发展方向的箭头串联起来。例如“成长”主题习作,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高段习作以记叙文为主,通常要求学生围绕中心,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流程图能把事情的过程从学生脑中抽出来具象化,既培养了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又训练了逻辑思维。

(二)构思起伏,培养深度思维

深度思維指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具有深度思维的学生在知识信息加工、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有着更深刻的见解,能够主动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构思曲折的情节以突出中心,明确情节的详略安排以突出重点,对习作素材进行加工整合以深化主题,这些思考能够训练学生的深度思维。

1.呈现波折,细化故事情节

一篇立意好的文章,一般具有曲折的情节,主人公往往在波折的事件中经历成长,品味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引发深刻的感触。学生笔下的事例常常忽略了他们所经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以一种跳跃的方式简单地记录情节。因此,流程图不仅要细化事件情节,而且要呈现情节的起伏变化。例如“成长”主题习作中的情节起伏,如图2所示。

当流程图上的情节过于简单时,教师可以抛出“爸爸的一次鼓励就让你克服胆怯,变得勇敢了吗?你是怎么一步步克服障碍的呢?”来引导学生紧扣主人公的成长点——“坚持”, 把体现“成长”的曲折经过细化。这样,形式上的波折和主题上的贴合,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深化了主题。

2.先抑后扬,加大前后落差

有些学生习作立意不高甚至出现习作大忌——“负能量”,是因为故事情节最终走向“低谷”,即以主人公的失败或低落的情绪状态为结尾,如反感爸爸的批评或为某次比赛失利伤心等。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在流程图中,末端状态处于低谷,立意就低,反之则高。立意高的习作流程图,情节末端应处于“峰顶”,即文章以主人公的成功、较好的情绪状态为结尾。

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限制过多会造成部分学生无素材可用或素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点拨:“主人公若经历失败,可以反思不足、引发启示为结尾,使流程图重回‘峰顶,如爸爸批评之中的‘鞭策、比赛失利后的‘反思。”

一些学生时常选择“雨天送伞”“生病照顾”“考砸鼓励”这些俗套的情节来表现“母爱”这一主题,虽末端上扬,但情节过于平淡,情感力度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将图的初始端置于“低谷”,加大与图后面的“峰顶”的反差,以达到先抑后扬、感染人心的效果。例如“‘我一次考试考砸后,妈妈鼓励‘我,使‘我深感母爱的温暖”这一选材,可以把事情起因改为“我”和妈妈刚吵过架,妈妈后来的鼓励就会显得更有力量,“我”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更深。这样前后的反差加大了,使普通的选材变得特别而深入,人物的情感更加真实,立意亦得以提升。如图3所示。

像这样以先抑后扬、加大反差的方式来修改情节走向,能倒逼学生思考和重选合适的习作素材,甚至对已有的真实素材进行合理的组合加工,让人物和情感更加真實,让情感表达更有力度,让文章更有深度。

(三)凸显详略,培养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当学生不去抠文章的遣词造句,而去思考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时,他们所使用的就是整体思维。一篇立意高的文章,无疑是一篇紧扣文章中心立意的好文章。要紧扣并突出中心,就必须合理安排习作的详略。缺乏详略的思考,会导致文章冗长且重点不突出,核心立意就变得浅显而模糊。教师可以抛出主问题:“你的习作中心是什么?哪些情节对突出中心有帮助?”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出发去谋篇布局。这样,学生的整体思维就得到了训练。当学生画好曲折变化的情节图后,可以修改方框的大小来表示情节的详略,如图4所示。

以上是笔者对流程图在提升小学高段习作立意教学中的初步探索,也是学习地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进一步研究。用好流程图,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得到训练,教师对习作立意提升的指导更有落脚点,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快捷和高效。

【参考文献】

阎子霖.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02):74-76.

吴立岗,杨文华.抓住思维训练 构建习作“梯度”[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Z1).

杨婕.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才智,2019(12):8.

杨君艳,李建民.绘出精彩人生:广义思维导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1.

孙易新.学一次用一辈子的思维导图[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40.

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138-139.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流程图
深入挖掘,妙笔生花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再谈说明文到底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