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

2021-09-10郑昆亮

科技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

摘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遵循。专题式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创新形式,改革实施中要遵循“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专题设立需结合区域办学特色,有效增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指导区域性治理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思路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展现出区域性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教学中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之根本,重视学生主体性与情感体验,要做到“三贴近”,依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需求要针对性有所备课准备。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专题式教学  教学思路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四个方面做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教育部等印发系列文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建设、组织领导等作出重要遵循。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规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究”。在此之前,该课程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定前后均为2学分。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前进行改革,总体思路总结为“变”与“不变”:“变”是指改变一门课程、一位教师、一本教材的传统授课模式,增添区域性特色内容,实行专题式教学授课;“不变”是指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体系不改变,必须每个章节均设立应有的专题体系。石河子大学立足兵团办学,办学特色是“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式教学,结合区情与区域办学特色,增添兵团精神讲授内容和新疆工作总目标讲授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增添,本身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内涵,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石河子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是:通过专题教学模式,多方位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研究生的理论学术知识,深化理论探索,培养研究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理论研究方向。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的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研究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传授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转变、传统式教学向专题式教学转变,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专题开设的规划,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年版)的章節结构为根本,开设十个专题。结合新疆工作总目标和兵团精神育人目标,开设两个专题,主演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具体专题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学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学时)、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学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2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屯垦戍边(2学时),另外增设辩论赛、研讨课、形势与政策专题。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讲授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每一个专题依据主题构建出主干线条进行讲授,既要讲出大纲规定的核心内容,也要有所取舍,将教材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密切与实际结合,提高授课的理论性、价值性、生动性、针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屯垦戍边,服务于新疆与兵团的现实需要,目的是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阵地,正本清源、驳斥“三股势力”长期在群众中造成的反动思想影响,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弘扬兵团精神。辩论赛和研讨课,依据社会发展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辩论,学习研讨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会议精神,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应有的教学目标。每一个专题内容不同,授课思路自然有所差别。作为边疆地区的高校,授课理论水平与内地高校难以相比,不敢比肩。所以,授课思路的交流,仅能重点将新疆地区增设的特色性专题给予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专题,内容丰富、体系繁杂,教师根据原有知识体系的把握,结合新时代的区情变化与具体要求,授课整合出三部分内容。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民族宗教问题十分重要,理论基础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研究生学习必须清晰,这是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理解民族宗教问题、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指针和理论基础,所以,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的逻辑起点,首先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民族宗教问题重要论述的学习,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论述、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第二,新时代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要求。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问题重要论述学习之后,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思维,新时代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哪些需要我们坚持、哪些需要我们革新、哪些需要我们完善,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必不可少。该部分重点讲解解决好民族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做好宗教工作要积极引导,要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扎实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第三,全面提高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水平。该部分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要求,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既常见的对策建议部分。具体到授课的内容,可选择的重要论述非常多,鉴于授课时间的限制,一般性地也是带有必然性地,主要选择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创新性地解决了新疆地区关于稳定与发展二者关系的长期争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工作引领、工作基础、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目标。关于民族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议讲话为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本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民族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关于宗教问题选择2016年4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对宗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理论创新典型。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体会

(一)立足思想政治教育之根本,重视学生主体性与情感体验

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提高本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各专题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情感目标,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进而实现能力目标。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只有在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明确地认知到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个方面的成就的全方位、开创性,变革的深层次、根本性,而不是简单的、可有可无的变化,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再一次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才能更加明确地认知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的风雨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我国所呈现的状态,进而更加坚定地认知到为什么历史和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更加明确地认知到未来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好生活需要和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进世界舞台中央靠的是什么,不是任何一个党派、任何一条道路都可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可以。

(二)授课内容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做到“三贴近”

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特别是新疆实际中的焦点、热点、难点性问题进行讲解。新疆地区由于长期以来深受极端思想的影响,在新举措面前很多群众思想模糊,认识不清,产生疑问。例如:现实中哪些思想是错误的?怎样理解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哪些是极端行为?为什么是极端行为?等等,需要党政媒体及时大力解读与宣传。在高校,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对研究生、本科生等全体学生必须细讲、深讲,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做到了思政课“三贴近”原则、学以致用原则,解答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实发挥出思政课的“思政”元素,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學中,结合实际,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方面,我们要正本清源、驳斥各种错误思想。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处理我国宗教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政教分离,坚持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实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

(三)授课依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需求,针对性有所备课准备

作为面向全校硕士研究生思政公共课,面临授课对象人数多、专业多样且差异大等挑战。因此,要上好研究生思政课程,必须对授课方式、授课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大力改革创新,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需求,激发其对学习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对课程知识概念、理论思想的深入理解掌握。要根据授课班级专业背景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授课案例选取。只有如此,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兴趣,也有利于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认识,从而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双赢”效果。例如,讲授屯垦戍边,对于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结合屯垦戍边发展中对边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等内容展开或作为典型案例讨论,而对于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则结合屯垦戍边中屯垦先驱在边疆无比艰苦的环境下,其身心健康可能遭受到各种威胁和风险入手,揭示体现其大无畏的爱国精神。这样,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不仅有助于其更快理解相关内容,而且可以从专业角度迅速升华对屯垦戍边重要战略作用、思想价值的认识理解。授课中要发挥多科学交叉、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的优势,就能不断提高专题的教学质量水平。例如,对于文史类学生,在授课中加大屯垦戍边对技术传播、生态保障、国防建设等作用的讲授,而对于理工类学生,要在授课中加大屯垦戍边对文化交融、社会整合、历史发展等作用的阐述,从而实现知识上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思想理论上的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及综合运用。案例使用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想改进思政课刻板枯燥的印象,就需要引进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案例。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JDSZK106)及校级平台课程(项目编号:2018Y-KCPT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昆亮 [1968--]男,汉族,河南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